文/紫依
這個夏天,最出乎意料的反轉,非《封神第一部》莫屬。
(資料圖)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封神前期宣發有多拉垮,是有目共睹的,而后期又有多神武,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觀眾到底該不該吐槽?
我覺得應該,因為完全可以理解。
觀眾的憤怒和抵制,不是因為導演,還是演員,完全是因為“封神”這個題材,或者說國產奇幻這個類型,早就被拍爛了。
近幾年來,以《封神演義》為藍本創作的影視劇,要么是又丑又長的套皮戀愛?。?/p>
要么是主創陣容強大、特效水平上乘、劇情卻魔改到面目全非的精裝“干脆面”;
要么就是從劇情到制作,連帶著演技都全方位爛透的網絡大電影;
“封神演義”和“盜墓筆記”這兩個關鍵詞,簡直是改編影視劇的重災區,它們反復消費著觀眾們對原著的信任和情懷,難免心生厭倦。
看這一部部的評分,幾乎都不及格,平均分數都在3.5分左右,可以說,封神這個IP已經被做爛了,這就導致很多觀眾還沒看原片,卻給它貼上了各種貶義的標簽。
然而,《封神第一部》卻絕對是靠觀眾們口口相傳,慢慢地造勢起來的。
如果滿分是10分,我可以給它打到8分。
且不論《封神》好不好看,單從電影本身,我就能感受到十足的誠意,導演烏爾善一場場路演地跑,還組織各種見面會,與網友面對面探討影片的立意和想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電影,為什么它能打破固有思維,給大家一個全新的封神呢?從劇情,服道化和演員三方面來看,都各有優缺點。
(1)錢確實花在刀刃上,真實還原服道化和布景
據導演烏爾善透露,《封神三部曲》制作成本是24億,加上宣發成本6億,一共30億,也就是說,平均每部電影的制作+宣發成本是10億人民幣。
那么,比起過往那些s+的高投資電影,《封神》的錢究竟花得值不值,看看服道化也許就能見分曉。
《封神演義》的原著寫于明朝,里面本身就有很多不符合商朝時代特點的描寫,那到底是該還原歷史,還是還原小說呢?《封神》在這方面做的,我只能說,絕對盡力了。
首先,殷壽和姜王后的華服是請專業的繡娘手工制作的,陳坤等十二金仙的衣袍,則采用了天然的植物染料,突出天衣自然生成的特質。
劇組走遍20多個省,記錄了131個地標點,走訪了20多個博物館,只為尋找3000年前“蒼勁有力,充滿悲情和壯觀感覺”的上古美感。
此外,為了追求真實感,劇組不惜花費四個半月搭建龍德殿,峰值時有大約200個泥雕、木雕和石雕師傅同時進場。
而且,大殿中的每一個構件的紋飾、材質、效果,都是參照殷商時代而來的,都經得起推敲,做到了精益求精。
為了拍攝到上古的神秘氣氛,劇組更是在一萬平方米的超大攝影棚里,重現了墨脫原始森林。
因為原始森林的細節繁雜,工作人員先把真實的樹木樣子翻模拓印下來,局部的苔蘚拿回來做培養,以達到那種特定時期里的“拙樸感原始感”的氣質。
比起批量化橫店制作的古裝劇,《封神》確實下了血本,通過這些極致的追求,能看到片方對觀眾的真誠,對電影事業的熱愛,對藝術作品的追求。
最震撼的是,當影片放映結束后,成千上萬的名字填充進漆黑的大熒幕,很多人的名字上都帶了白框,他們沒能親眼看到《封神》的上映,但相信他們打造的《封神》,是來自中國電影工業的震撼,是無數電影從業者的辛勤付出。
但是,瑕不掩瑜,盡管場景還原,但是特效精細化仍然有待提升,畢竟這是10年前的技術,改進空間仍然很大。
比如,雷震子的CG感略重,皮膚的紋理也有點塑料,姜太公釣魚畫面中,黃渤的臉完全是糊的,顯然是沒渲染好。
此外,因為第一部還在鋪墊,所以神仙打架的特效戲太少了,很多觀眾表示沒看過癮,也許后面兩部有追加投資地話,特效可以再加強。
(2)劇情的大膽改編,更符合大眾口味,尤其是妲己的洗白
《封神》目前豆瓣評分7.8分,影評如潮,總體褒大于貶,對比來看,《封神》所體現的優勢,絕對是同行襯托出來的。
電影的主線基本符合原著《封神演義》,但如果要用電影的方式雕刻出整個神話體系,就必須學會作減法。
于是編劇在貼合原著的基礎上,做出了大量的改編,刪掉了紂王提淫詩,氣得女媧娘娘派三個妖精禍亂人間的開頭,刪掉了陳塘關李靖父子的恩恩怨怨,把帶走殷郊,接走雷震子的任務,都交給了姜子牙三人組。
影片專注于講清,發生在朝歌相互交織的事件,讓沒看過原著和改編劇的年輕人,都能看懂封神,這就是它的成功之處。
而在人物的改編上,影片做得非常出彩。
電影和原著差異最大的角色,肯定是紂王殷壽和妲己。
編劇用征討冀州的大戰作為“熱開場”,立住了殷壽偉大強悍的人設,又淡化了他的極惡。
比如梅伯遭炮烙之刑、姜王后被剜去雙眼、商容撞石柱自盡,這些極度殘忍的情節在電影里也被刪去。
殷壽不再荒淫無道,人設更有現代性,高大英俊,充滿了人格魅力,他的惡也像“曹操”一樣情有可原,無非是父親的壓迫、哥哥的排擠,逼著他迸發出成為天下共主的野心。
編劇試圖讓觀眾們理解殷壽的動機,讓觀眾既愛他的魅力,又恨他的殘暴。
而對妲己的改編則十分顛覆,烏爾善導演說,他最討厭紅顏禍水這種說法:明明是男人自己野心弱化頹廢,卻總是把責任推到女人身上。
所以影片中,妲己不再是魅惑眾生的狐妖,而是和殷壽互相利用的合作伙伴。
許多人說,這是對蘇妲己的洗白,而作為女子,我深深贊同導演的觀點。
不過,本片的爭議點,還有質子團的設定和楊戩的作用,劇情時常會游走在常理的邊緣。
質子團乍一看很猛很燃,但是把各國派來的人質當成消耗品,派去一血送死,是不是有點草率?
同樣的,為了均衡雙方的戰斗力,姜子牙每次派任務都是讓楊戩和哪吒一起去,也不留下一個人來當保鏢,導致許多大場面時,一個零戰斗力的他,手足無措。
而且個別角色的調整,對封神演義的原著黨不太友好。比如,姬昌不再是算無遺漏的神人,他在監獄里,被殷壽蒙蔽著吃掉了親骨肉的肉。
黃渤飾演的姜子牙,儼然變成了一個搞笑的角色,沒能透過他時隔四十年重返人間,從側面反映大商平民的貧苦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神演義》應有的文本厚度。
當然了,有得有失,總不能事事完美。
再來說一下片尾彩蛋,一共三個,可千萬別錯過了。
一個是,妲己復活殷壽(這絕對真愛了),不出意外,應該會和小時候《哪吒傳奇》里面的妲己和商紂王的劇情一樣,兩人真愛實錘。
第二個彩蛋,姜子牙釣魚,愿者上鉤。
第三個彩蛋,殷商太師聞仲,遠征北海回朝,魔家四將護法。
可以說,這個鋪墊讓人對第二部充滿了期待啊。
(3)大膽選角,新生代演員集體“脫娘化” 讓人眼前一亮
很多人說,導演很會選角。
這句話怎么理解呢?
現如今的娛樂圈,明星因為劣跡出事,連累待播作品的,數不勝數。
比如最慘的《巴清傳》吧,原本是2018年最受關注的電視劇,結果男女主角先后出事,重拍一次,還要再AI換臉一次,把出品方連累得血本無歸。
而《封神》積壓了10年,居然毫發無傷,不得不說,選的都是真正的好演員啊。
影片里的中生代演員,大多都是大家臉熟的老戲骨,比如飾演殷啟的高曙光、飾演東伯侯姜桓楚的楊立新、飾演南伯侯鄂崇禹的丁永岱,飾演伯邑考的楊玦等等。
年輕角色既沒有找頂流小鮮肉,也沒找當紅的選秀愛豆,他們都是從全國一萬多名參選者中脫穎而出,入選后進行了八個月的體能訓練,從零開始學騎馬、射箭,打戲也都親力親為,樹立起了“脫娘化”的硬漢標準。
這也成為了《封神》的一道風景線,別人是舞姬伴舞,它是質子團舞劍助興。
就連隨便一個五花大綁,它都能給出不一樣的味道。
而主演費翔,年近半百,隨便披件衣服,都能看出,他的身材保持得實在太好了。
這難道不是影視圈的一股清流?
再來說說說娜然飾演的蘇妲己,少了一些魅惑,多了一絲野性和獸性。
至于她到底是不是你心中的妲己,確實見仁見智,不過完全沒必要拿國籍和混血面孔說事。
她的最新雜志封面,也卻有一份自己的獨特味道,目測會火。
再來說說,這部電影地靈魂人物,飾演姬昌的李雪健老師。2010年,他不幸患上了鼻咽癌做手術,切除了一部分的聲帶,所以現在說話含糊,嗓應嘶啞,但是在《封神》里,他依然堅持用原聲。
“姬昌食子”那場戲,在沉默中爆發的戲劇張力令人嘆服;還有他為了小兒子姬發能活,忍辱負重,哪怕面上被刺字,卻仍然愿意當街游行,違心承認自己錯了,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結語
可以說,《封神》第一部是成功的,我們看到了中國神話電影的潛力和魅力。
宏大的場面、新穎的敘事方式以及突破傳統的人物設定,都為中國神話電影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娛樂作品,更是對傳統神話的一次新的解讀和演繹。
不僅在視覺上給觀眾帶來震撼,更在思想層面上給觀眾提供了新的思考。
它告訴我們,歷史并不是被女人誤國,而是被統治者的殘忍和野心所導致的。
這種對歷史的重新解讀,給觀眾帶來了新的啟示和思考。
如果說《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巨制的元年,那么現在烏爾善的《封神三部曲》無疑是中國神話故事電影的種子。
我希望大家能給國產奇幻史詩一點包容,給電影工業留下一點希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