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寧靜因夸張藝謀而上了熱搜,究其原因,只因張藝謀敢于啟用新人。
(相關資料圖)
反向思考,為什么大部分導演不愿意啟用新人,或者是名氣不大的藝人?
影視劇的成敗與演員的知名度
有人或許會說,名氣不大意味著沒有市場號召力, 沒有市場號召力約等于血本無歸。然而并非如此,譬如《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雖然有傳言稱其遭到了打壓,但目前仍舊拿下了將近24億的票房。盡管尚算不得爆款,不過以現階段的口碑來推測,該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大概率會斬獲相當可觀的票房成績,畢竟有六公主在為其站腳助威。
與張藝謀的選擇如出一轍,烏爾善同樣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中啟用了于適等眾多新人,甚至為他們安排了長達半年的專業訓練,相較張藝謀有過之而無不及。事實證明,烏爾善的做法不敢是說英明神武,可也絕對不是昏招兒,起碼贏得了廣大的觀眾的認可。
由此可見,影視劇的成敗并不完全取決于演員的知名度,究其根本的話,制作水準才是硬道理。在此前提之下,再回過頭去思考,為什么大部分導演不愿意啟用新人或名氣不大的藝人,便會發現其中的邏輯沒那么簡單。
制作水準欠佳與沒有大牌明星
最近幾天,很多人都在關注未婚妻起訴未婚夫強迫發生關系的案件,其實這件事的焦點并非男方是否存在強迫行為,而是女方有沒有以彩禮和房產加名為條件脅迫男方。事實上,不論判決結果如何,皆凸顯出當代人對婚姻的態度,將其當作累積物質財富的一種捷徑。為達目的,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求包養,帥氣小伙兒投入阿姨的懷抱,漂亮小姑娘委身于大叔,美其名曰少奮斗二十年,如今早已司空見慣了。
眼下的影視劇制作亦是如此,只不過傍上的是高知名度演員,坊間傳言相當一部分影視劇的運作模式,先評估哪些演員聚在一起演一部劇能夠賺錢,確定了演員之后再去調整劇本,甚至會為演員而量身定制出一個全新的劇本。換而言之,該影視劇的賣點壓根兒不是劇情,而是演員本人。雖說不完全與小伙子、小姑娘求包養相同,但基本思路殊途同歸,制片方不想努力提高制作水準了,以邀請高知名度演員來替代原本該有的努力,這就是影視劇的“包養風”。
若是如此,導演自然不敢啟用新人或名氣不大的藝人挑大梁,制作水準欠佳,要是再沒有大牌明星坐鎮,只能是血本無歸了。
氪金的粉絲與刷數據的“女工”
可能有人會疑惑,假如影視劇的質量不佳,真的可以依靠高知名度演員力挽狂瀾嗎?
理論上,答案是否定,但在飯圈文化的裹挾下,卻具有了普遍性。因為在飯圈文化的邏輯中,追星追的是明星本人,作品只能算作附加值,故而近些年“人紅作品不紅”的藝人越來越多。關鍵在于“人紅作品不紅”的藝人不需要得到大眾的認可,有粉絲的支持足矣,有錢的粉絲可以氪金,沒錢的粉絲甘當“女工” 刷數據。從而形成了一條日進斗金的產業鏈,其收入遠超絕大多數實力派藝人,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的歌手明明沒有唱遍大街小巷的代表作,但專輯銷量居然能夠居高不下。
實事求是,寧靜夸張藝謀敢于啟用新人稍顯大驚小怪,縱觀內娛,電影市場應該是受飯圈文化影響最小的娛樂產業。道理很簡單,粉絲的數量有限,不論如何氪金,也很難撐起幾十億之巨的票房。“包養風”真正的重災區是連續劇,各項數據皆有造假的可行性,而且成本也不高,以2019年的《親愛的,熱愛的》為例。單周話題量高達112億,18天上了100次熱搜,相當于全國14億人,平均每個人每天就得為該劇制造一個以上的話題量,且平均每集要貢獻2到3個熱搜。對比公認的現象級大劇《人民的名義》和《人世間》,也未曾有過如此瘋狂的數據,難道《親愛的,熱愛的》的受眾群體比前二者還要廣?還要更加受歡迎嗎?
答案不言而喻了,與此同時,大家也要看清背后的利益鏈條。每當“人紅作品不紅”的藝人有作品上線時,作品上線平臺的會員就會大賣,此為氪金;當然了,網絡夸夸團勢必會同步發聲,一時間各種彩虹屁滿天飛,這是“女工”在刷數據。目的只有一個,營造出“人紅作品不紅”的藝人擁有無與倫比的市場號召力,利用資本逐利的天性,迫使制片方不得不重金聘用“人紅作品不紅”的藝人。
結語
如此一來,新人或名氣不大的藝人必然難以出頭……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