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臨近末尾,內地185億+的總票房創造歷史,整個行業歡欣鼓舞。
但對于演員黃渤來說,真正的壓力,此時才剛剛開始。
這一切都因為他剛上映的一部新片,《學爸》。
(相關資料圖)
這個夏天,黃渤已經有兩部電影先后上映,分別是《封神第一部》《熱烈》。
相比于這兩部大片走出的康莊大道,《學爸》要面臨的,卻是一條泥濘小路。
直白一點說,相當一部分觀眾,并不看好這部影片。
觀眾不看好,當然也是有原因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首先,電影的片名就不太讓人提得起興趣。
“學爸”,諧音“學霸”。
諧音梗取名容易給人一種花里胡哨的感覺,況且這還是一個并不高明的諧音梗。
再看故事題材,時下很熱的“雞娃教育”。
同題材的影視作品已經出現了很多,國內有《小舍得》等電視劇,國外有印度的《起跑線》。
乍一看,這類題材似乎擊中了大家的痛點,非常“現實主義”。
但買學區房、補習班、參加名校面試等情節,大家都經歷太多了,看電視劇消遣時間可以,花錢去影院看,必然會掂量一下。
另外,這個話題太沉重,很考驗講故事的功力。
把控不好,就會讓人覺得很說教。
偏偏影片的導演蘇亮,是黃渤挖掘的新人,這也是他第一次執導長片。
演員陣容放在整個暑期檔里,也顯得有些單薄。
閆妮、萬茜、張鈞甯、吳磊、王迅、王慶祥、張子賢……
都是好演員或知名演員,但放在一起,感覺還是缺一股勁兒。
戲份最多的,還是黃渤和小演員單禹豪。
之前《外太空的莫扎特》里,黃渤和榮梓杉演父子戲,算不上成功,這次會重蹈覆轍嗎?
總結下來,《學爸》就是一部片名和題材,都不太吸引人的小眾電影。
如果陣容再普通一點,基本上就是“見光死”。
但“兩百億影帝”黃渤的票房號召力,終究不是蓋的。
上映以來,《學爸》每天票房都穩定在第二,不聲不響間總票房也已破2億。
皮哥是臨近晚上9點去看的這部影片。
影廳坐了七八成,而且有近一半的觀眾是父母帶著孩子。
影片結束后已經接近夜里11點,但大多數觀眾都留下來聽了一會兒毛不易唱的片尾曲才離開。
整體來說,這是一部優缺點非常明顯的電影。
有一些亮點,超過預期,值得肯定;但也有一些不足,實為遺憾。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一次講個明白。
01、
《學爸》和印度的《起跑線》一樣,運用了喜劇的敘述方式。
區別在于,《起跑線》營造的是富人家庭住進貧民窟的反差,《學爸》的喜劇鋪設,主要來源于于父子身份本身。
影片中,黃渤飾演的雷大力,是個洗浴店的老板。
這層身份之下,“洗浴梗”自然也不會少。
不過這個處理其實很有風險。
“洗浴梗”常常會涉及屎尿屁和帶葷的段子,很容易引起觀影不適。
但影片處理得還算妥當。
比如小米先后抖出“技師”和“便秘”兩個包袱時,都是用俏皮的方式和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了包裝,沒有朝著惡趣味的方向延伸。
比如小米威脅爸爸要給浴池里尿尿,爸爸說浴池尿尿要爛雞雞,隨后跳進泳池,父子追逐打鬧起來,屎尿屁的笑點,也落回到了父子溫情上面。
再比如浴池里有個紋身大哥,但紋的卻是小蝌蚪找媽媽,一個紋身的梗也落腳到了童趣上。
影片最大的笑點是爸爸輔導兒子學習。
為了幫兒子理解數學題,爸爸不停倒牛奶、喝牛奶,“第一杯喝一半,第二杯喝一半”。
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喝,可兒子還是不會,反而貼心地續杯。
這種父母獨有的心酸、抓狂,確實讓人會心一笑。
還有教兒子讀英文單詞。
他把“grandmother”讀成了“滾你mother”。
這本來是個庸俗的笑點,但父子倆一本正經地讀這個單詞,同樣用父子溫情軟化了這種尷尬。
能感覺到,黃渤作為監制對影片的笑點進行過一定打磨。
從影廳氛圍來看,這些設計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特別是小朋友們,很買賬。
02、
《學爸》的故事不復雜,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穿針引線。
即用黃渤的父子線,將“學區房”、“課外興趣班”、“單親家庭重組”、“面試國際學校”等珠子串起來。
某種程度上看,影片更像是公路片的一個變形。
如前文所說,影片觸及的每一個話題都是普通父母經歷過的。
只是簡單的還原,很容易落俗,讓人看得乏味。
但主創在劇本上下了功夫,幾乎讓每一個段落,都達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比如“學區房”那段。
家長熱衷買學區房并不新鮮,但片中黃渤為了孩子買了一個兇宅,就新鮮了。
而且辛辛苦苦買了兇宅,好友一家卻來哄搶,高風亮節讓出了房子,學區卻被劃走了。
你看看一個老套的話題下經過編劇的精心設計,戲劇張力又拉滿了。
比如“課外補習班”那段。
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并不稀奇,但片中黃渤給兒子報名學習編鐘,小孩子敲老古董,反差的喜劇效果就出來了。
之后的拜師學藝、參加藝考都有著很多出其不意的笑料和反轉。
比如“單親家庭重組”那段,黃渤飾演的單親爸爸遇到了閆妮飾演的單親媽媽。
兩個人為了孩子強行重組,相處過程中產生感情,這是非常俗套的劇情了。
但編劇沒有讓兩人強行相愛,而是蜻蜓點水地,相互撩撥后彼此分開,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同樣還有“面試國際學校”那段。
這同樣是一個非常俗套的點,但父子倆用洗浴中心學來的中醫按摩針灸那一套征服老外面試官,同樣出其不意逗笑了觀眾。
《學爸》嘗試著將這些情節穿插到一起,盡量符合故事邏輯。
看得出來,還是下了一定功夫的。
不過這些都可以通過劇本加工,進行融合。
但是故事的結局處理,還是有點乏力,明顯差了一口氣,這也是整部電影的最大遺憾。
當然,這也是題材本身所決定的。
大部分觀眾都經歷過這種現實。
電影里拍得天花亂墜,讓人笑或者哭,甚至讓人抱緊孩子反思。
但走出影廳,現實依舊還是現實。
因此結尾部分,也被很多網友詬病。
03、
在《封神第一部》里,黃渤帶來的表演是糾結的。
這是一部4年前的老片,當時的黃渤正處于轉型的焦慮期。
烏爾善說過,決定拍《封神》時第一個找的就是黃渤,兩人喝了一頓酒就把這事兒定下來了。
烏爾善是美術出身,畫面和場景自然沒話說。
但在故事的節奏和編排上差點意思,黃渤作為《封神》監制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他對最初的幾版劇本很不滿意,他覺得姜子牙的戲太多,導致主線有所偏移,主次不分,應該砍掉姜子牙的戲,并且把姜子牙、哪吒、楊戩組成鐵三角組合。
一邊要顛覆自己挑戰姜子牙的角色,一邊又主動提出砍掉姜子牙的戲份。
黃渤的犧牲成就了《封神》,也讓自己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他呈現的表演狀態自然是糾結的。
而在《熱烈》里,黃渤帶來的表演是極具爆發力的。
黃渤出過唱片,開過廠,做過生意,摸爬滾打后很懂得人情世故。
這些年觀眾的質疑,他是心知肚明的,《熱烈》就是他憋了一肚子火之后的一次綻放。
影片中他每段表演都經得起推敲,最后的街舞大賽更是情緒的一次釋放,作為他的影迷看得酣暢淋漓。
但在《學爸》里,黃渤帶來的表演則是舒服的。
他一沒有憋著火,二沒有強行轉型,就是站在那里演一個父親的角色。
而他現實中就是一個父親,他在節目中里提到過對孩子很上心,逛商場時上個廁所都會惦記著孩子別走丟了。
對,他就是把這種真實的狀態帶入到《學爸》的表演中。
他演得很舒服,觀眾看得也很舒服,整個電影在他帶動下也呈現出一種舒服的狀態。
我們會注意到,影片中很多演員都帶來了顛覆性的表演。
萬茜演了一個不修邊幅脾氣暴躁的家庭主婦,吳磊演了一個油膩膩的中介小哥,閆妮演了一個風韻猶存的焦慮媽媽,張鈞甯演了一個淚眼婆娑的深情小姨。
這些角色都很顛覆,但都溶解在黃渤松弛的表演狀態下,整部影片都呈現出和諧的效果。
04、
其實,在暑期檔到來之前,黃渤已經陷入了最低谷。
在這之前,黃渤接連轉型失敗。
拍《奪冠》,飾演的排球教練被質疑缺少原型的氣定神閑;
拍《外太空的莫扎特》,合作陳思誠,票房也只是剛剛過2億,成為陳思誠唯一一部賠錢的電影;
拍《涉過憤怒的海》,倒是突破很大,但步子邁得太大,影片至今沒有過審。
拍《打開生活的正確方式》,電影演員演電視劇,本以為是降維打擊,結果豆瓣評分只有4.3分;
黃渤的失敗,表面看是運氣不佳,實際上是表演遭遇了瓶頸。
很多觀眾表示,這幾年看黃渤的戲,沒有了之前那種來自草根的野性,取而代之的是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很難打動人。
連黃渤自己也坦言,自己身上那種“零的東西沒有了”。
在很多人眼里,黃渤已經被開除出一線演員的行列。
這些人認為,黃渤之前的高票房,要么是三巨頭抱團取暖(《瘋狂的賽車》《泰囧》系列),要么是抱對了大腿(周星馳的《西游降魔篇》)。
風口到來時,他能飛起來,浪潮退去后,他就是那個裸泳的人。
《學爸》上映后,黃渤有沒有翻身皮哥不知道,但皮哥對好的演員有了新的認識。
好的演員不一定是要參與票房30億+的大熱片,而是有能力把1億票房體量的電影變成3億,甚至5億;
好的演員不一定只是把一部電影變成個人表演秀。
而是在發光發熱的同時,把其他演員捏合成一個整體,讓大家都處在一個舒服的表演狀態里。
目前49歲的黃渤就處在這樣的狀態里,也走上了男演員的另一條大路。
不再糾結于轉型成不成功,不再受困于能不能單扛票房,只要認真生活好好表演足矣。
你喜歡這樣的黃渤嗎?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