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電視劇市場,迎來了空前的繁榮。
口碑上,佳劇頻出,尤其在2021年前后,豆瓣9分以上的劇如潮水般涌現。
(資料圖)
類型上,無論是歷史劇還是戰爭劇,都有不少吸引人的爆款,同時將大家對國劇的期待,拉到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
對比眾多電視劇作品,番茄君發現,“年代劇”這種類型,往往更容易出現黑馬,也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多數年代劇,都能以小見大,從普通個體的命運中,展現時代發展的洪流,還原一段時期普通人的真實面貌。
今天,番茄君就盤點一下過去30年中,最好的十部年代劇。
排名依據豆瓣評分和觀眾評價,話不多說,我們從第10部開始:
第十名:《人世間》(豆瓣8.4)
2022年《人世間》的橫空出世,幾乎改寫了這些年對國產劇的綜合評價。
作為一部58集的年代大劇,《人世間》受到了各個年齡階段觀眾的喜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觀劇熱潮。
除了演員、編劇、導演以及鏡頭語言等基本盤,在故事呈現和意義上,《人世間》超出其他劇一大截。
它之所以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是因為選取了一個真實且自然的敘事角度:周秉昆。
全劇是從最“窩囊”的兒子周秉昆開始講述。
周秉昆的經歷,最像普通人的真實經歷,他生命的過往、對雙親的陪伴以及真實的特質,符合大多數觀眾對那個年代普通個體的認知。
很多人從周秉昆的生命歷程中,看到了自己。
通過周秉昆,《人世間》對人間的情意做了深刻且具體的刻畫,包括周秉昆和妻子鄭娟的愛情,周秉昆和父親母親的親情,以及或慷慨大氣,或摳門狹隘的鄰里矛盾與哥們義氣。
小人物的生活,讓大家看到,真正愛的意義不是子女飛黃騰達,而是承歡膝下相濡以沫。
而鄰里的嘴臉,也沒有避諱人性自帶的丑惡。
劇的進程中,穿插著國家大事對普通家庭的影響,也摘除了時代的濾鏡,只從個體的角度出發,探討這些事件對普通人人生狀態和際遇的影響。
那一個個鮮活且具體的人物,就是《人世間》最大的注腳,也是它真正成功的原因。
第九名:《金婚》(豆瓣8.5)
《金婚》是一部只要提及年代劇,就無法避開的經典電視劇。
2007年《金婚》播出的時候,創下收視紀錄,甚至同期拉低了全國的離婚率。
《金婚》真正優秀的地方,不是贊揚愛情的偉大,而是將婚姻里長達50年的雞零狗碎和一地雞毛,都拆開揉碎了給觀眾看。
它沒有只停留在對佟志和文麗剛開始的熱戀、浪漫和美好中,而是以此為起點,以時間為尺度,慢慢去丈量婚姻的意義。
佟志和文麗真正愛過,也真正吵過,他們會因為家庭生活、婆媳關系、事業、小三甚至子女感情爭吵,似乎任何一件事,都能成為他們吵架的契機。
但整部劇中,兩人都沒離婚,雖然浪漫失去了很久,但兩顆心卻越來越近。
《金婚》中沒有完美的人,但每個角色卻又豐滿而真實,它融合著那時的社會問題,探討著那時的社會命題,同時也講述著經營婚姻的真諦。
在年輕人都自命不凡,不相信愛情,恐婚恐育的當下,《金婚》或許也值得00后們欣賞品味。
因為那里面包含著成長,包含著認知,也包含著中國人最樸素的婚姻哲學。
第八名:《大江大河》(豆瓣8.8)
跟很多年代劇比,《大江大河》有其獨特的優勢。
因為成片在2018年,所以《大江大河》中所蘊含的時代變革,已經是從農業向工業甚至向信息時代躍進了。
這就注定了,它在觀感上,相比于其他家長里短的電視劇,會多一層工業包裹的厚重感。
而劇中的人物,幾乎都有其代表的階層,比如宋運輝代表著底層出身的企業成功者,雷東寶代表著農村集體經濟的奮斗者,楊巡代表著個體經濟的奮斗者等等,讓我們看到他們,似乎就看到了周遭的一些現實人物,頗有感觸。
另外,在內容深度上,《大江大河》將劇的內核,完全融入到了人物的成長和轉變中。
代表人物就是宋運輝,從開始不屑于權術的大學生,到最后熟練使用權術的管理者,這里面的社會現實價值,其實很值得職場人參考。
對番茄君來說,《大江大河》有一種自帶工業文明的宏大感,劇中小人物與時代變革交相輝映的故事,甚為吸引人,尤其對經歷過巨變的我們這一代來說,能真正對這種變化感同身受。
第七名:《平凡的世界》(豆瓣8.8)
番茄君希望,大家可以把《平凡的世界》和《大江大河》結合起來觀看。
《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個農民兄弟的命運為主線,為我們展現了1970年代中,農村年代一代追求理想和愛情的故事。
短視頻大火后,“西北錘王”孫少安曾憑借“我錘死你”的梗火遍全網,這也是《平凡的世界》旺盛劇作生命力的體現。
相比于他陜北風味濃濃的口頭禪,這部劇的精彩程度,則更為耀眼。
《平凡的世界》制作十分精良,尤其在對農民氣質的呈現上,有王雷和袁弘這樣的演員打底,真實感力透紙背,為了讓觀眾沉浸在陜北農村的氛圍中,整部劇都用方言呈現,就連濾鏡也有一股濃濃的鄉土味,沉浸感十足。
細心的觀眾應該可以發現,隨著年代的變化,劇中出現的標語都是隨之改變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劇組的用心。
制作的精良,帶來的是內核的清晰,劇從不同的維度出發,將劇中幾個年輕人的命運串聯在一起,敘事細膩入微,呈現豐富生動。
當我們跟著“西北錘王”,完成改變和成長的時候,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人民生活的變遷,便如同畫卷一樣徐徐展開,這也是好的年代劇獨有的魅力。
第六名:《大染坊》(豆瓣9.2)
豆瓣9.2,僅有24集的年代劇中《大染坊》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大染坊》精簡的劇集數量和扎實的劇本厚度,似乎在告訴我們,當下有些劇的注水是多么嚴重。
作為年代劇,《大染坊》所涉獵的元素很多,既有乞丐變身商業大佬的爽文情節,也有商戰、文化、山東地區風土人情的娓娓講述,稱得上當年國劇中的佼佼者。
雖然從現代的視角看,主角陳壽亭頗有點爽文男主開掛的意味,但放在當年的文藝語境下,這是難得的好作品。
《大染坊》之所以成為爆款,核心就在于對主角的塑造,陳壽亭是個知恩圖報,有感情和能力,又有經商手段和手腕的人,在那個年代,他似乎是一個完美且正派的職業經理人,而這樣的魯商形象,也讓觀眾眼前一亮。
作為民國商戰片,《大染坊》中有不少淺顯易懂的職場道理,雖然很難做到,但放在當下,依然受用。
而民國生意人的一生,似乎也被《大染坊》做出了精準的描述和刻畫,國家弱個人強,或許注定是一個悲劇,這也是不少觀眾看完整部劇心生的感慨。
從《大染坊》我們不難知道,即便是家國天下的史詩,用24集也足足夠用。
第五名:《山海情》(豆瓣9.2)
豆瓣9.2,《山海情》上打著“扶貧劇”的標簽,這勸退了不少人,但因為這個標簽錯過首播的觀眾,也會因自己的武斷而懊惱。
《山海情》兼具年代劇、扶貧劇和科普劇的特性,并不是單一的劇集類型,但偏偏這樣的雜糅,讓它展現出了極強的生命力。
它僅用23集的篇幅,就為我們展現了那個上世紀90年代連吃飯喝水都困難的“西海固”地區,這樣的風貌,打破了很多人對西北的認知。
這個地方雖然窮、困難,但并不缺激情與活力,劇開篇短短幾個鏡頭,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尤其是眾人奔向火車的質感,將窮苦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達得燦爛且熱烈,有種看姜文電影的感覺。
而兄弟之間、戀人之間微妙的情愫,又通過這樣一個鏡頭,盡數展現了出來,這就是《山海情》鏡頭語言的魅力。
可貴的是,《山海情》不著力于一味賣慘,而是將苦作為一種動力,將苦中作樂作為一種調和劑,將人生的百態、交加的悲喜,都融入到這個大時代對西海固這片土地的改變中去。
另外,《山海情》還塑造了不少豐滿的人物形象,除了馬得福兄弟,以水花和麥苗為代表的的女性群體,才是《山海情》關于人性真正的表達。
雖然劇發生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但看到這部劇的人,似乎對這片土地都有了莫名的情感。
《山海情》打破了地域限制,將鮮活的力量融入到了人物微小的細節和肢體語言中,從而將整部劇,推向了風起云涌的大時代。
有觀眾評價:那些在荒蕪土地里種出夢想的人,譜寫了真正的英雄長歌。
第四名:《闖關東》(豆瓣9.3)
李幼斌有兩個最為經典的角色,一個是《亮劍》中的李云龍,一個是《闖關東》中的朱開山。
世人皆知中國歷史上的四大人口遷徙:出塞北、下南洋、走西口和闖關東。
“闖關東”這個名詞之所以出名,與這部劇關系很大。
作為52集的史詩級年代劇,《闖關東》的成功,自然與演員、導演和前期大量的工作不無關系。
但拋開技術原因,《闖關東》之所以火,還是因為這部劇以年代劇的姿態,用朱家一家人的經歷,詮釋了中國人觀念中,對“家”的執念。
片尾曲名為《家園》,呼應的就是這一內核,而朱開山獨闖老金溝,不就為了“置幾坰地,建一個家”。
《闖關東》中所有人物的動因,都與維護家、保護家人有關,且更注重具體人物的成長和變化。
即便劇中的傳武和鮮兒,其命運也和“家”字不無關系,電視劇中,每個人物都代表著不同年代的人群,而在特定的年代歷史下,這種對中國人樸素家庭觀念的戲劇化呈現,顯得尤為可貴、真實。
朱開山起起伏伏一輩子,核心觀念不過一句話:
“和為貴,一家人得和,一條街上的人得和,咱江過海的闖關東,不就是為了活個命,吃口飯,盼著家業興旺,人丁興旺么。”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中國人對家庭的重視,對親情關系的珍視,以及對傳承的渴望,都未曾變過。
第三名:《大宅門》(豆瓣9.4)
2000年出神劇,這里面的佼佼者,自然是《大宅門》。
雖然坊間對《大宅門》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大家對它的尊重,這二十多年來從未變過。
《大宅門》也是繼四大名著后,這二十年間,最多被提起的電視劇之一。
電視劇本身的質量怎么樣,相信大家都有判斷,番茄君不想再從意義或內核方面,來分析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劇。
光從一些側面,就能看出《大宅門》這部劇的質量和號召力。
開機會議上,郭寶昌哽咽:《大宅門》不拍,我死不瞑目。謝謝各位了!
從拍攝的時候《大宅門》就透著一股人情味在里面。
要知道,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張藝謀,在劇中客串了李蓮英一角,還是分文不取,自掏腰包。
除了張藝謀,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陳凱歌,姜文,田壯壯、何群等也出演了《大宅門》。
張豐毅、寧靜、李雪健這樣的大牌演員,也都貢獻了短暫且精彩的表演。
為了演《大宅門》,老爺子劉佩琦推掉了12部戲,斯琴高娃一個月狂減80斤,蔣雯麗因火鉗燙頭,差點毀了一頭秀發……
而作為導演和編劇的郭寶昌,原創故事稿件,更是被毀了三次,直到第四次,也就是他54歲的時候,劇本才得以創作出來。
這些人,為什么為了《大宅門》傾盡心血,也在所不惜?
因為《大宅門》,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當時封建大家族的真相。
有光明,也有陰影,在宗族體系的巨輪之上,有人被碾壓致死,也有人飛黃騰達,走上了康莊大道。
有人說,它既立足于一個時代,又超越一個時代。
這一點,番茄君是認同的。
無論是電視劇層面還是藝術層面,迄今為止,很少有電視劇能媲美《大宅門》——這也是17萬人為它打下9.4高分的原因。
第二名:《父母愛情》(豆瓣9.4)
同樣是講愛情,同樣是高分劇,《父母愛情》和《金婚》兩部劇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它們之所以有相似的高評分,主要是因為,它們都以某種犀利的視角,穿透了愛情和婚姻的本質。
《金婚》的著力點在雞零狗碎的不斷重建;而《父母愛情》,則在最為溫暖的底色。
《父母愛情》中,安杰與江德福似乎很少爭吵, 他們的爭吵,總是帶著一種親昵的戲謔,這讓他們的矛盾,反而給人以“秀恩愛”的錯覺。
女生覺得,江德福不是一個油鹽不進的大男子主義,而是能聽從資本家大小姐的意見,發自內心尊重另一半的靈魂伴侶。
男生覺得,江德福有氣度和擔當,胸襟開闊坦坦蕩蕩。
很少有一部劇的男主角,能同時讓這兩類觀眾都覺得好,而江德福似乎做到了。
從他的視角出發,再看他的伴侶,他的五個孩子,他的親戚好友,一部關于婚姻、家庭、親情的畫卷,也就此徐徐展開。
而《父母愛情》更好的一點在于,它不僅凝結了老一代人的記憶,而且將這種集體記憶,一直貫穿到了80后甚至90后。
婚姻中的尊重理解、包容扶持、相濡以沫,是不以年代為改變的。
在這一點上,《父母愛情》給動不動情感出軌的現代愛情劇打了個樣。
原來愛情本來就不復雜,只是當代人,把它搞復雜了而已。
真正向往愛情的人,就應該多看看《父母愛情》這樣的劇,才能明白真心的愛,一直是向陽而生的。
第一名:《福貴》(豆瓣9.5)
世人皆知張藝謀的電影《活著》,但這部33集的電視劇,卻鮮為人知。
但依舊有兩萬多觀眾,給它9.5分的評價,讓它在近30年的年代劇中脫穎而出,成為“劇王”。
或許不少觀眾都沒看過《福貴》,那它真的值這么高分,這么高評價嗎?
在番茄君看來,值得。
而兩部《活著》的改編,主角福貴,都是由“笑星”飾演,影版是葛優,劇版是陳創。
大家對這個名字或許不輸,但提起《魔幻手機》中的哮天犬,大家應該都有印象。
陳創的福貴比起葛優,雖然沒有那般精湛的演技,但依舊有自己的風格,兩位主角各有特色,番茄君在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這部《福貴》為什么好?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來,《福貴》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做了充滿希望的改編,在保留原著內核的基礎上,讓人不那么苦,也不那么辛酸。
二來,《福貴》篇幅長,有更多的細節值得玩味,有更多的人物值得品讀,《福貴》篇幅不小讓整個故事更為連貫,沒有跳躍感,后面的結局也更有說服力。
所以劇版《福貴》的張力,是超過影版的。
當然,具體怎么樣,見仁見智,番茄君也不好說什么,但這部劇,是近30年間最被低估的一部電視劇之一,大家如果有空盡可去刷,絕對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從93年到現如今的30年間,是我國文藝作品井噴的年代,不少優秀的文藝作品齊齊涌現,讓人目不暇接。
希望往后的30年,也能有這么多的好作品,也希望30年后再盤點的時候,能有更多待選的作品,讓番茄君好好糾結一把。
事實上,所有年代作品之所以好,都是因為我們從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這影子或明或暗,似乎一直在那里,引領著我們的生活。
初看不知劇中劇,再看已是劇中人。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吧。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