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窗外輕柔的風兒帶來一絲清涼,陽光下鮮花如海讓人神清氣爽。鏡頭切換到中國唐代的一個夏日,可能是這樣的:江南季夏天,身熱汗如泉,蚊蚋成雷澤,袈裟作水田。人在蚊蟆新生的環境中,最容易受傷害的就是皮膚了,需要及時防護,盡量避免產生嚴重的后果。讓我們來看三個真實的故事,了解一下夏季常見的蚊蟲叮咬引發的疾病。
故事一:眼皮被蚊叮后紅腫變成了桃子
一個夏天的傍晚,3歲的小寶大哭著被送到了兒童醫院急診科,全家人圍住醫生不斷詢問,孩子右側面部明顯腫脹,眼睛變成了一條縫,皮膚脹痛不讓別人碰,家長也是急得團團轉。原來,他被一只蚊子叮到了眼皮,剛開始家人沒有重視,等一下午過去,面部腫脹明顯,眼腫得像個桃子,不得不到醫院就診了。
專業皮膚科醫生介紹:蚊子叮咬反應是機體對蚊唾液中的蛋白質產生免疫應答所致。典型的表現是被叮咬的局部即刻出現紅腫和水皰等,在初期的半小時內最為明顯,數小時后可以消退。但一部分人,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多見,對蚊子的蛋白質產生嚴重的免疫應答,進而可以出現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和瘙癢等癥狀。有時會從被咬部位擴散到身體的周邊很大范圍,成為大局部反應。尤其在眼眶和面部等皮膚組織疏松處更常見,重者影響孩子視物、進食和睡眠等。就像本例前述所見,全家不得安生。其危害還包括,部分患者搔抓或機體免疫力異常狀態下,還能進一步誘發被蚊蟲叮咬后搔抓部位出現細菌感染,如嚴重的面部蜂窩織炎等。有時,早期及時鑒別普通過敏反應和繼發軟組織感染關系到治療效果,甚至決定生死。
蚊蟲叮咬風險高的人群包括:1.蚊暴露高的人群,如戶外工作者;2.某地新來的人群或游客,其之前未接觸過本地蚊子,未產生免疫力;3.兒童和老人等免疫力相對低下者或先天免疫缺陷者。
鑒別蚊叮咬局部反應和其他蟲咬或細菌感染導致的蜂窩織炎的關鍵點之一在于:從蚊叮咬到叮咬部位出現腫脹和瘙癢的時間不同。普通過敏反應和不適感通常幾小時就消退了,而繼發感染后可以數日不退,反而皮疹加重,痛癢明顯。第二點:不同蚊蟲叮咬后自身感覺不同。蚊叮咬后是無痛的,相比之下,引起疼痛的昆蟲咬傷常常是由于蜜蜂、黃蜂或火蟻所致的。
處理蚊叮咬的方法包括避蚊以及局部和全身的抗過敏治療等。應改變一些活動方式以避免蚊叮咬。如避免帶幼兒在黃昏或黎明到濕地或水邊等。人體的體味、皮膚溫度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都能被蚊子探測到,這就是所說的招蚊子。最有效的驅蟲劑是避蚊胺,含有避蚊胺的產品可以保護人體避免叮咬。比如百分之十濃度的避蚊胺可以很好地保護人體,在安全范圍內,濃度越高保護性越好。
故事二:孩子露營郊游后身體上搔抓出了千條血痕
夏季到來,很多學校組織學生到野外郊游旅行,開闊眼界,陶冶心情。6歲的萌萌在周末郊游后就開始不斷瘙癢,整天整夜抓個不停。當她到皮膚科門診脫下衣服后,把旁邊的患者都嚇了一跳。她身上密密麻麻有幾百個紅疙瘩,雙手一刻不停地搔抓,看著都引人心痛。
原來,她感染了疥瘡。疥瘡是什么?萌萌又是如何感染的呢?醫師幫孩子找到了答案。原來,周末孩子全班到山區郊游,當夜有人住在帳篷里,有人住在老鄉家的土炕上。回家后住在炕上的幾個人都出現了類似的皮膚癥狀。疥瘡是一種叫做疥蟲的小蟲子感染皮膚致病的。常發生在潮濕的環境,尤其是像萌萌這樣過集體生活的人。當他們接觸到疥瘡患者或者患者穿過的衣物和被褥等,就會有疥蟲感染到皮膚上而致病。疥蟲學名疥螨,非常小,小到肉眼無法直接分辨。它接觸到人體的皮膚后,就一頭鉆進去,在里面先吃皮屑,然后開始娶妻生卵,生兒育女。蟲體在皮膚表層內爬來爬去,會使皮膚奇癢無比,還會出現很多小紅疹。瘙癢在午夜最劇烈,因為此時雌雄疥蟲都在皮膚內活動,常造成患者無法入睡。皮膚上紅疙瘩搔抓后變大增多,形成越抓越癢、皮疹越多的惡性循環。
了解了疥瘡的傳播途徑,相應的防治方法也很明確,注意個人防護,特別是集體住宿者,一定先做好清潔衛生,還要防潮,不混用被褥衣物等。這樣就能切斷疥蟲在人群之間的傳播。對于疥瘡患者而言,不要和其他人親密接觸,不管是成人和兒童都會互相傳染。如果一個患者在接受治療,同住者也建議接受治療,因為親密接觸者即使沒有瘙癢和皮疹等癥狀,他們體表也可能攜帶疥蟲。疥瘡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使用外用硫磺軟膏,要從頸部以下涂滿全身皮膚,因為疥蟲不會到面部皮膚內活動。每日兩次,連續7至10天左右,其間最好不洗浴,如果洗浴后應該馬上重新涂藥一次,目的是保持皮膚隨時覆蓋有藥膏。以上的治療方法是疥蟲的生理周期決定的:疥蟲從卵到可以生育的成蟲一代生命周期是3天,因此用藥7天以上可以覆蓋2個以上從卵到成蟲的生命周期,就可以殺滅疥蟲,治愈疥瘡了。還要注意,患者的衣服和床單用具等最好用開水燙一遍,殺死疥蟲和蟲卵,或者用塑料袋嚴密包裹起來一周以上再清洗干凈,讓疥蟲在3天的生命周期中無法接觸到人體皮膚,就被饑餓致死了。
故事三:山上碰到咬住頭皮真正死也不放手的蟲子
小強5歲,周末去郊區玩耍時,媽媽發現他的頭皮上有一個灰黑色的不知名的小蟲子,怎么拍彈都弄不掉,把媽媽急壞了,又不敢使勁拔,寶寶還嚷著癢癢,趕緊把寶寶送到醫院。
醫生檢查時發現孩子一般情況良好,頭皮可見一直徑0.5cm的橢圓形黑褐色蟲體,表面有花紋,仔細觀察可見下方有4對足。詢問得知寶寶在郊外游玩,蟲子持續叮咬數小時,碰觸后無法移動或去除,考慮為蜱蟲。
蜱蟲是什么蟲子呢?
蜱蟲屬蛛形綱,蜱螨目,蟲體為類圓形,有4對足,外觀有點像蓖麻子,有硬蜱和軟蜱兩類。硬蜱,吸血時間多達數天,吸血量大;軟蜱常在夜間侵襲宿主,吸血時間短,一般數分鐘至1小時,少數也可持續數日。蜱蟲吸完血后即離開宿主。
蜱叮咬后有何癥狀?
開始叮咬時不覺疼痛,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叮咬后24至48小時,局部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輕者只出現局部紅斑,中央有一蟲咬的瘀點或瘀斑。重者瘀點周圍有明顯的水腫性紅斑、丘疹或水皰。局部可有軟組織腫脹,傷口附近區域的淋巴結腫大。時間稍久可出現堅硬的結節,抓破后形成潰瘍。結節可持續數月甚至一兩年不愈。少數病例出現發熱及全身紅色斑丘疹等全身反應。
蜱蟲叮咬可引起疾病嗎?幾率高不高?
因為蜱蟲叮咬時通過口器可以把攜帶的病菌毒素帶入患者血液,引起傳染病,不過不是每個蜱蟲都會攜帶,發病率并不高,發現蜱蟲先不要恐慌,去除蟲體處理好傷口以后,要密切觀察病情,出現不適,隨時來醫院就診。
蜱蟲叮咬會有何種不良反應或者嚴重疾病?
蜱媒疾病臨床較少見,地域性強。相關疾病為“蜱咬熱”。蜱吸血一兩天后,患者出現畏寒、發熱、頭痛、腹痛、惡心和嘔吐,蜱離體后12至36小時癥狀減輕。蜱還可傳播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蜱媒回歸熱、萊姆病、Q熱、北亞蜱媒立克次體病。某些蜱叮咬,尤其是叮咬頭部后可將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注入體內,引起“蜱麻痹”或稱“蜱癱瘓癥”,表現為逐漸發展的上行性麻痹,嚴重者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特別多見于兒童。
蜱蟲叮咬時間長,自行去除困難,如何安全完整取下蟲體?
首先要取下完整蟲體,千萬不可強行拔除,以免撕傷皮膚或者口器折斷在皮內引起繼發性損害。可外用乙醚、氯仿、松節油、煤油等涂到蜱頭部刺激蜱蟲,數分鐘后蜱蟲自行松口。或者用凡士林、液體石蠟、甘油等油膏厚涂蜱蟲頭部,使其窒息,再用鑷子輕輕把蜱拉出。
還有專業的祛除蜱蟲小工具,在野營時方便攜帶,去除蜱后傷口消毒處理。如果出現瘙癢,局部紅斑,外涂爐甘石洗劑止癢,如果皮疹加重,出現水皰、結節,加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果出現破潰、腫脹,外用抗生素軟膏或者外用及口服抗生素。(徐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