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柑子又叫柑子菌芋、石蒲藤、巴巖香、青蒲蘆茶、葫蘆鉆等,是中醫(yī)上在理氣止痛,祛風濕等方面具有較好治療效果的中藥材,石柑子主要分布在我國臺灣、湖北、華南、西南等地。那么石柑子在用藥時有哪些問題需要我么注意的呢?同時具體的藥用價值都有哪些呢?
石柑子的形態(tài)特征
附生藤本,長0.4-6米。莖亞木質(zhì),淡褐色,近圓柱形,具縱條紋,粗約2厘米,節(jié)間長1-4厘米,節(jié)上常束生長1-3厘米的氣生根;分枝,枝下部常具鱗葉1枚;鱗葉線形,長4-8厘米,寬3-7毫米,銳尖,具多數(shù)平行縱脈。葉片紙質(zhì),鮮時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干后表面黃綠色,背面淡黃色,橢圓形,披針狀卵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1.55-5.6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常有芒狀尖頭,基部鈍;中肋在表面稍下陷,背面隆起,側(cè)脈4對,最下一對基出,弧形上升,細脈多數(shù),近平行;葉柄倒卵狀長圓形或楔形,長1-4厘米,寬0.5-1.2厘米,約為葉片大小的1/6。花序腋生,基部具苞片4-5(-6)枚;苞片卵形,長5毫米,上部的漸大,縱脈多數(shù);花序柄長0.8-1.8(-2)厘米;佛焰苞卵狀,綠色,長8毫米,展開寬10(-15)毫米,銳尖;肉穗花序短,橢圓形至近圓球形,淡綠色、淡黃色,長7-8(-11)毫米,粗5-6(-10)毫米,花序梗長3-5(-8)毫米。漿果黃綠色至紅色,卵形或長圓形,長約1厘米。花果期四季。
石柑子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止痛,祛風濕。治心胃氣痛,疝氣腳氣,風濕骨痛。
①《分類草藥性》:"消食,治風濕麻木。"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心胃氣痛,疝氣,除腳氣。"
③《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祛風濕。治風濕骨痛,耳瘡。"
④《四川中藥志》:"治小兒五疳,大人寒氣入骨,不紅不腫,濕流關(guān)節(jié),麻木等癥。并能止咳,止氣痛。"
石柑子的用法和用量
內(nèi)服:15-30g;或泡酒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或搗爛取汁滴患處。
石柑子的食用禁忌
虛寒者忌用。
石柑子有毒嗎
無毒。
石柑子的附方
1、治風濕疼痛:石柑子15g,見血飛15g,常春藤15g。水煎服。
2、治小兒疳積或生翳膜:石柑子、葉下珠各等份。研末。每用6g,蘸豬肝吃。
3、治飲食停滯,脘腹脹痛:石柑子15g,雞屎藤30g,香通12g,水煎服。(1-3方出自《四川中藥志》)
上文中小編已經(jīng)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關(guān)于石柑子的相關(guān)藥用知識,任何的中藥材都不是適合每個人使用的,像石柑子來說,虛寒體質(zhì)的人群就需要禁服,因此建議大家平時需要多注意,不可隨意使用,尤其是在用藥量上,更是需要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后再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