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貴與王寶釧是哪個朝代,歷史上這兩人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民間傳說中唐朝時期人物,出身貧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婿,其后,薛平貴從軍遠赴西涼征戰,輾轉成為西涼國王,回到中原與王寶釧相聚。中國各地有許多關于薛平貴事跡的戲曲劇種廣泛流傳。
在戲曲舞,《汾河灣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上演的是薛仁貴及其后代的戲。而《王寶釧》、《三擊掌》、《大登殿》等戲演的則是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戲。戲曲中薛仁貴與薛平貴僅一字之差,背景年代相同,均為唐代,劇情又有許多相似之處。為何在戲曲舞臺上會出現兩薛并演?二者又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呢?經考證史料和走訪有關人士,歷史上的真實及戲曲中的如何演繹也漸露冰山一角。
民間傳說薛仁貴之妻有三個名字,《孤本元明雜劇》中稱柳迎春,《薛仁貴征東》小說中稱其為柳金花,但是晉南蒲劇中卻一直用柳英環這個名字。有關專家認為,柳英環在河津市生活了幾十年,因此,晉南蒲劇中用的名字應該較為真實。
戲劇及評書中反映,柳英環生活在一個員外之家,屬大家閨秀。一次和嫂嫂出游,見家中長工薛仁貴天寒衣單,凍臥雪中,她便心生憐憫,回房取棉衣相贈時,因風吹燈滅,錯將父親贈給她的“紅綾襖”給了薛仁貴。不料,其父發現后認為其敗壞門風,要逼其自盡。后在母親的幫助下和奶媽逃出家門,與薛仁貴在破廟相遇,寒窯成親。
薛仁貴幼年習武,練得一身武藝,每日汾河灣打雁維持生計。唐貞觀后期,李世民親自率軍東征高麗(今朝鮮),薛仁貴應募從軍。柳英環則在寒窯苦度日月。由于戰功顯赫,薛仁貴18年后被封為平遼王,衣錦還鄉,夫妻團聚。《薛仁貴征東》評書及諸多戲劇中有詳細的劇情,《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說得是他兒子和孫子的事,人們統稱為“薛家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