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掛艾草的意義是什么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掛艾草的意義:端午節掛艾葉是為了驅病、防蚊、辟邪。民間諺語說:清明節插柳,端午節插艾。端午節,人們把艾和菖蒲作為端午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每個家庭都灑在法庭上,用菖蒲和艾條插在門眉上,掛在大廳里。據了解,早在晉朝,人們就開始把艾蒿(即艾蒿)掛在門上。在南北朝時期,艾蒿發展為艾蒿。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于天象崇拜,從古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的兩個標志性習俗是撿龍舟和吃粽子。據推測,端午節的習俗最初可能只在吳越流行,后來傳播到長江上游和北方。
端午節的由來也有后人對歷史人物的紀念。據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于5月5日跳汨羅江自殺。后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關于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紀念。學術界大多認為諸歷史人物紀念是后人牽強附會之詞,令人難以置信。根據專家考古研究和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節考試》和《端午節歷史教育》列出的100多本古籍,端午節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的圖騰節,比屈原早。紀念歷史人物說,無論是伍子胥、介子推,還是曹娥、陳臨、屈原等,學術界大多認為這是后人的附會。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內容豐富多彩。這些習俗以祭龍、祈福、熙熙攘攘的形式展開,寄托著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愿望。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藥、掛艾草和菖蒲、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吃粽子、放風箏、看龍舟、系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