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是醉心科研的85后青年育種專家,他是致力于分子育種的后起之秀,他更是立志走在讓“油瓶子”裝滿中國油科研路上的奮斗者。他就是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淑華。
1986年出生的他,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后便被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以高層次人才引進,聘為副研究員。2021年12月入職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2022年入選楊凌示范區青年育種專家培育支持計劃。
日前,記者走進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剛剛出差回來的黃淑華,正在分子育種實驗室里和同事們忙著做實驗、比數據。在實驗室負一樓的植物培養間里,黃淑華向記者一一介紹油菜育種不同階段的油菜種質資源的生長情況,從一粒小小的胚芽到一個只有兩個葉片的種苗,再到一棵棵可以用于田間篩選的種質材料,應有盡有。
“目前,我們團隊致力于油菜抗逆的分子機理研究工作,主要是從種質資源的創新和抗逆分子機制研究這兩方面來做。通過抗逆和不抗逆的材料雜交,綜合利用雙單倍體育種技術及BSA測序分析技術,來開發相關分子標記,對創建的大量DH系進行系統鑒定,鑒定完之后,再對于這些符合我們預期的抗逆材料進行田間實驗?!秉S淑華告訴記者。
如今,先進的分子育種技術讓油菜育種變得更為精確和高效,依托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油菜獲得“華麗變身”。
黃淑華告訴記者,運用雙單倍體育種技術,把需要在試驗田里進行的試種“搬”到了實驗室中,大大降低了油菜育種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將純合材料的創制時間由傳統的4到5年縮短到1年,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利用轉基因技術還可大幅提升油菜種子含油量、角果的抗裂性等,提升油菜產量,降低機械聯合收獲損失。不僅如此,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精準創制出的高產、高油、矮株且抗病等種質材料,將有力推動適合全程機械化生產的油菜新品種選育進程。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都旗幟鮮明地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加快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新品種。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
這些重要論述,讓黃淑華倍感振奮,又覺責任重大,也明確了他新的育種方向。
“在不占用現有主糧作物耕地的條件下,增加糧油的產量,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方向,也是國家戰略需求。為此,我們團隊開展了油菜耐鹽堿材料的篩選和創制,通過耐鹽堿種質的篩選和土壤改良兩方面結合,實現利用鹽堿地來‘增油’的效果?!秉S淑華表示。
入職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兩年多來,黃淑華和其團隊通過對抗白粉病和抗菌核病基因定位,分別錨定了油菜白粉病和抗菌核病基因位點,成功開發了分子標記,并應用于油菜抗病育種。通過耐鹽篩選,獲得了10份油菜耐鹽優異種質,并配制了雜交組合;利用雙單倍體育種技術, 創制了2000余份耐鹽相關純系材料;克隆了多個與油菜耐鹽性相關的基因,正在進行相關分子機理研究,通過選育優質耐鹽堿油菜新品種,支持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為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提供種源支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