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劉佳(長沙理工大學)
4月23日,#99年小伙隱居6年家變圖書館#的話題登上熱搜。據報道,95后男生@有山先生李沛然 高考結束卻進山“隱居”,每天沉迷研究古文化、歷史、國學,現在居所有萬余本書。旁觀者對于他這種不務實、離經叛道的生活方式有不解,勸他“讀這么多書,無用”。對于這些非議,有山化身“賽博隱士”向百萬網友分享自己隱居生活,吟詩、講書、和古文化愛好者辯駁。對歷史人物狂熱的致敬方式,灑脫的隱居生活,驚人的知識儲備量,這些都組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吸粉百萬。他用自己的經歷回復讀書無用論。(4月23日《揚子晚報》)
根據當事男生李沛然的自述,他從小就因為怪異的性格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因而招致不少流言蜚語。高考結束之后,不同于大多數人奔向大學校園的選擇,李沛然毅然決定到山里隱居。但他也并非兩耳不聞窗外事,曾因為經濟拮據,他下山做過網管、掃地工人等職業,這幾年也不斷地看書買書,將山上的屋子儼然裝點成了圖書館。在他分享至媒體平臺的視頻中,不少人通過他對經典作品狂狷清奇的詮釋而認識到了李沛然這樣的“怪人”。與此同時,認為他不務正業的聲音也在涌現,因為他的人生抉擇軌跡超出了我們對世俗的人的定義,但這樣“離群索居”真的是“離經叛道”嗎?筆者認為不然。
究其根本,李沛然的“奇”是他不在乎世俗眼光,在山中隱居的行為。在做自媒體后,有人質疑他是在作秀,人食五谷雜糧,光有書如何能夠滿足自己的溫飽以及更多的娛樂需求?其實這樣的想法雖在情在理,但未免是一隅之見。于李沛然而言,選擇隱居的生活當然也做好了物資方面匱乏的準備。“碎銀幾兩,能解萬種惆悵”不假,但6年的心無轉移,志不在功名利祿,說明書中“黃金屋顏如玉”能滿足他的精神需求;為三餐四季謀生,他亦在人間奔走過。我們又何嘗能用普通價值觀去衡量他的行為?陶淵明隱居山下,吟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梭羅隱居湖邊,寫下傳世的《瓦爾登湖》。對李沛然的行為也不必過多在意和指責,因為各人自有一片曠野。
難道生活在人間的我們,只有選擇與別人相似的軌道才能算不“離經叛道”嗎?生活抉擇的遙控器理應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無論是何種模樣都需要自己俯首品嘗。盡管更多的人依然選擇了較為大眾的答案,但社會生活的多彩正是由不同的個體所創造,在各個細小的分支里,我們做出的不同選擇或許會在未來的某天掀起一場屬于我們的蝴蝶效應,道路亦如是。不論我們聚焦的是山川湖海,亦或是定義之外的世界,不如先對生活充滿熱愛,謀定適合自己的方式。
說到底,隱居只是相較于我們的想法更遙遠的一種可能,但不可否認其也是大眾生活的一種。別囿于傳統的觀念,去勇敢追尋想要的生活吧。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