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談論獨裁統(tǒng)治的時候會提到納粹黨,這幾乎是一種條件反射,納粹的罪行自然是被部分人“津津樂道”,然而之所以納粹被人談論,本質原因還是在于這個黨派在二戰(zhàn)期間犯下的罪行。因為排他性,因為針對性因為民族性等等,基本上在二戰(zhàn)后,有著這些特性的黨派或者團體就會被稱之為納粹。然而那些沒有被稱之為納粹的黨派或者團體就一定很干凈嗎?至少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中的這個團體不是的。
《烈血大風暴》是一部講述美國臭名昭著的黨派三K黨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1964年,三個民權主義的少年被三K黨劫持或者是殺害了,于是,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奉命調查這件事情。在來到了這個小鎮(zhèn)之后,兩位探員發(fā)現眼前的一些不一般,小鎮(zhèn)上的白人跟黑人之間涇渭分明,而那些警察們卻個個與三K黨有關聯,受傷害的人不敢反抗,只能屈從。
了解到小鎮(zhèn)現狀的兩位探員無從下手,而此時此刻,新的刑事案件不斷發(fā)生,他們必須做出抉擇來制止或者是同流合污。然而傳統(tǒng)的案件辦理程序卻沒法在小鎮(zhèn)上有效展開,兩位探員們決定鋌而走險,用自己的方式來剿滅小鎮(zhèn)上的三K黨余孽。
(相關資料圖)
如果你單單看《烈血大風暴》并不會有特別的觸動,原因就在于本片的敘事邏輯并沒有脫離一般的警匪片的框架而存在。兩位聯邦調查局探員去奉命偵破一起案件,這起案件牽扯到小鎮(zhèn)上的所有的警察,而他們通過常規(guī)手法沒有辦法將這些犯罪者繩之以法的時候,就選擇了用特殊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他們的手段奏效了,壞人被逮捕入獄了。
這樣的故事并不能讓很多人感興趣,但如果回顧一下本片中描繪的時間背景,《烈血大風暴》真正的意義就顯現出來了。你甚至可以將它當作是一部紀錄片,記錄什么呢?記錄發(fā)生在1964年的聯邦調查局針對美國國內的三K黨的猖獗而制定的“反情報計劃”。
這個計劃有什么優(yōu)勢呢?這個計劃的本質核心就是通過滲透,假情報,以暴制暴的手段來達到分化,挫敗以及最終剿滅極端組織的目的。而在本片中,這種計劃奏效了,在現實中,這種計劃也奏效了。這就是本片的有意義,超越了一般的警匪片的意義。因為本片就是這一計劃的直接呈現,它足以讓觀眾們感受到這一計劃的意義所在。
片中兩個探員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將小鎮(zhèn)上的三K黨送進了監(jiān)獄,小鎮(zhèn)上的居民們無不拍手稱快,而現實中的聯邦調查局的這一計劃并不僅僅是用來針對三K黨的,著名的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組織也被這樣的計劃滲透。這就有意思多了。
三K黨會因為這樣的計劃徹底分化瓦解嗎?自然是不。時至今日,三K黨依舊是存在于美國的角角落落,只不過現實中的三K黨不再明目張膽的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了。而他們從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開始一直到現代,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但是有哪一個西方媒體人或者是創(chuàng)作者們會認為三K黨屬于納粹?沒有,之所以將三K黨與納粹分開,自然是因為三K黨是美國的一個社會團體,即使他們曾經犯下了累累罪行,也不會將他們歸于納粹。這就很好笑了。
因此,一旦美國等西方媒體用納粹來定義某一個團體或者政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看看是不是這個團體和政黨跟美國的先行的政府或者利益團體產生了沖突,如果是,那么問題便迎刃而解了。納粹這個名稱就如同一個文化武器,一旦你與美國的現實利益相悖,這個帽子就會扣到你的頭上。而美國自己的國土上出現的三K黨,即使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即使他們也奉行希特勒的排他主義,即使他們也對于所謂的“他”殘忍的殺戮,但他們就是不會被冠以“納粹”,即使他們有著納粹的行為。
美國政府在1964年之所以對三K黨予以剿滅,原因并不在于本片中所展示出來的對于民權運動的年輕人的尊重或者是對于與黑人的生存狀況的擔憂,他們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防止三K黨形成一個社會力量,從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一直到現在,主導美國的是北方的工業(yè)陣營,而三K黨多源于南方的種植園主后裔,他們自然不愿意接受由工業(yè)陣營統(tǒng)治的美國,如果三K黨發(fā)展壯大切成了一定的團體規(guī)模,那么對于美國的國內形式穩(wěn)定就形成了挑戰(zhàn),這是美國人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針對于三K黨的“反情報計劃”應運而生,而美國當時的所有社會團體也因為這個計劃最終走向了衰亡。這或許才是真相。
……
你好,再見
關鍵詞: 民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