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下半年最受關注的美劇是什么,非“有生之年”系列的《魔戒》新劇《指環王:力量之戒》莫屬。這個“年度大餅”的風從2020年刮到了2022年9月,終于讓觀眾一睹這部總成本7.15億美金(折合50億人民幣)的號稱“史上最貴”的魔戒新劇的風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是耐人尋味的是,這部“年度之作”雖然奪得了首播收視超2500萬人次(實際可能更多)的收視紀錄,在口碑上卻面臨了一崩再崩的“滑鐵盧”。豆瓣評分7.1,IMDb評分更加不給情面——滿分10分,僅獲得了6.9分。
前有珠玉在先的《指環王》正傳神作和托爾金迷原著粉虎視眈眈,后有權游前傳《龍之家族》的圍剿,劇版《指環王》的上線可謂既沒有占盡天時地利,也沒有“人和”的粉絲基礎,更多的面臨是獵奇心和挑戰。然而在這種天然的逆境中,劇版《指環王》也并沒有交出驚艷的答卷。
為什么是魔戒?
為什么《魔戒》的故事如此令人著迷?其實在1955年托爾金出版《魔戒》三部曲之后已經可以得出來一個鮮明的答案。奇幻的故事很多,架空世界的故事更多,但奇幻到擁有史詩質感,在世界觀上可以獨立成學,在意義上可以與現實產生同構映照的獨立作品,如此多年風云流轉,得到認可和廣泛知名度的,或許只有《魔戒》一部。
《指環王:王者歸來》劇照
雖然以藝術批評的角度來看,2001年驚艷世界的《指環王》中的護戒之旅依然逃不過好萊塢英雄主義敘事和冒險故事的框架,但是被徐徐展開的中土世界畫卷,和其中蘊含的西方歷史隱喻,依然具備著致命的吸引力,其全世界范圍內穩固的全年齡段、跨國際人種的粉絲群體,以及衍生出的“托爾金學”都可見一斑。
“護戒小分隊”劇照
《魔戒故事》的核心,自然是那二十枚“力量之戒”。第二黑暗魔君索倫曾經鑄造了攪動正傳風云的那枚“至尊魔戒”,隨后精靈族鑄造得到索倫精傳手藝的剩余19枚魔戒。隨后精靈擁有三枚,霍比特人擁有七枚,人類擁有九枚。這二十枚戒指在精靈、霍比特人和人類手中傳遞、影響的過程,也是整個中土世界風起云涌的過程。
所以,這些“力量之戒”,或許以“power”的另一個名字“權力”命名更加貼切。索隆企圖通過魔戒控制精靈,進而得到整個中土世界控制權的野心可見一斑。但我們要知道,在《魔戒》異常龐大的故事體系中,除了護戒之旅和幾族相爭的主線故事之外,《精靈寶鉆》中描寫的“第二紀元”甚至更早的“雙樹紀元”的故事依然可圈可點。系統性的概述不僅可以補充《魔戒》全集的世界觀,更可以突顯出整部作品最具有辨識度的人文關懷。
于是《指環王:力量之戒》就誕生了。本劇的故事聚焦于《精靈寶鉆》以及《魔戒》正傳的附錄中提到的“第二紀元”里精靈王國林頓、矮人王國卡扎督姆和人類亡國努門諾爾的繁榮發展后,魔王索倫再度卷土重來之前的故事。所以,據說劇版《指環王》的結局可以“無縫銜接”電影第一部開頭也并不是空穴來風。
為什么不能是“魔戒”?
那么坐擁這種神級IP,起到了重要的補充背景的作用,《魔戒》新劇的口碑號召力為什么不行了?究其原因,是既沒有討好粉絲,也沒有吸引到普通觀眾。
“無聊”、“冗長”,是《指環王:力量之戒》給人的第一觀感。與《指環王》電影橫向對比,電影單部時長3個多小時,劇集單集60分鐘。然而,劇集單集進行到30分鐘的時候還在進行一個“莎士比亞”式的吹水時間,凱蘭崔爾還在糾結,矮人還在原始社會,然而電影進行到30分鐘時已經開始護戒之旅了。
敘事太平,剪輯毫無新意,進入狀態太慢,《力量之戒》幾乎硬生生地把一個具有史詩感的故事講成了味同嚼蠟的“編年史影像展”。宛如過年走親戚時要記的人名和稱呼,外加上平鋪直敘的故事推進和“移圖換景”,只可惜,沒有沖突,沒有新的著眼點,就像一本精裝的、羊皮紙的、用花體字書寫的、鑲鉆的——電話簿。
再加之,《力量之戒》講述的故事其實已經具有了一些“粉絲向”的視角。《指環王》和《霍比特人》三部曲雖然缺少一些故事背景和相應設定的闡述,但已經講述了一個豐滿的、具有感染力的故事。那么《力量之戒》所補充的故事,除了對于忠實粉絲而言十分受用之外,普通的觀眾真的需要再額外接收這么多的信息嗎?
同時,在《力量之戒》的整體視覺呈現方面,“古典之美”的質感也越來越少。雖然花的錢更多了,但視覺質量卻下降了。早已被發達的電影工業養刁雙眼和審美能力的觀眾在看到發如枯草的凱蘭崔爾,沒有辨識度的埃爾隆德,如同橫店影視村的林頓時,真的會從天堂跌入地獄,或許已經不僅僅是“毀人設”的沖擊力,而是根本重新講了一個故事。
被粉絲廣泛吐槽的電視劇“吃書”設定
所以,《力量之戒》最大的爭議和敗筆,不是所謂是否強行“政治正確”而有損角色設定和共同記憶的觀感,而是徹底丟失了托爾金故事的內核——人文關懷。在托老的觀念中,力量本身沒有正邪之分,因為過于強大的力量,例如極度的權力本身就是邪惡的。于是越強大的人更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反而樂觀的“躺平”的霍比特人可以抗拒權力的誘惑。
作為“完美”代言人的諾多精靈,創造精靈寶鉆足以證明他們的智慧與偉大,但是對于精靈寶鉆的執念也讓他們族內自相殘殺,“完美”不復。
所以《力量之戒》的敗筆自然在于選角,也在于“吃書”的設定(犯了和迪士尼《歐比旺》一樣的錯),但是其本質仍然在于,亞馬遜用其背后美式價值觀式的傲慢,強行解構了托爾金的故事,將凱蘭崔爾塑造成了強行“偉光正”、目空一切的孤膽英雄,缺乏了《魔戒》故事核心“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哲學思辨,缺少了人性的厚度,從而僅是從“戲劇”的角度塑造人,而看不到托爾金在文學的背后對于生命、發展的哲學角度關照。
亞馬遜后面的路應該怎么走?
所以怪不得說《力量之戒》的失敗,需要“歸功于”真正的“索倫”亞馬遜。
《魔戒》系列成書于二戰時期,雖然看不到硬核科技對于人類情感內核翻天覆地的改變,但至少戰爭時期對于資源、話語權的爭奪也早已讓托老窺到了人性的本質。所以借架空的中土大陸諷喻現實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單純的設定堆砌吸引人,對于托老的創作本心而言,勢必是一場災難。
但70多年后,美國的資本大鱷卻一路高歌猛進地挺進了中土神圣的沃土,不知是出于基于借IP進賬的浮躁,還是沒有看透托老睿智的本意,《力量之戒》的結局,就是一場吃力不討好的災難。
至于后續索倫·亞馬遜的棋應該怎么下?《力量之戒》一季計劃有八集,至少目前第一季播出已經過半,就算在第四集“請”回了半獸人“救場”,救市效果依然乏善可陳。重拍、二剪顯然不現實,選角不屬于核心爭議,更何況劇組正在高舉抨擊種族主義的大旗,顯然不可能再有調整。
所以,《力量之戒》的口碑滑鐵盧,恰恰證明了僅僅背靠世界級的IP也不能“坐吃山空”。《星戰》正傳在“達斯·米奇”手中的失敗可能是“偶然”,但是《力量之戒》的崩盤已經說明了亞馬遜要想自救,只能從拿出誠意,調整后續敘事思路入手。早期開除托爾金研究專家,自聘請“專家”的行為實在有些敗好感。
或許可以參考《曼達洛人》“曲線救國”的思路,精靈族線或許已經崩了,人類線沒什么好說,純純是“工具人”,只能期盼在矮人族或者其他種族故事里發力,帶來新的看點,或是用“情懷”制勝。
目前《力量之戒》的失敗也證明了“自說自話”行不通。粉絲和普通觀眾,至少也必須要抓住一頭。所以講好觀眾真正想聽的故事,而不是編劇自認為“適合市場”的故事才是王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