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拉胯的服化道
話不多說,先上圖。
你能想象這是2022年的熱播劇《胡同》中的鏡頭嗎?
(相關資料圖)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位博主發的五毛特效圖。
不光這些,還有街景、屋頂、樹木,都假的不值錢。
那么一瞬間,想到了《古劍奇譚》中自帶煙熏妝的3D狐貍:
想到了《十二譚》中坐在岸邊的戲水美人魚:
還有《花千骨》中的蟲寶:
以及《劍俠》、《華胥引》、《盜墓筆記》中雷人的摳圖與特效:
假的真實,侮辱觀眾智商,而像這樣的畫面在《胡同》中并不少見。
比如,下著鵝毛大雪,結果演員身上沒有雪。
拍寒冬的戲,結果演員滿頭大汗,一眼看出是夏天拍的。
不嚴謹,更沒有生活經驗。
比如,女主在大盆里洗衣服,結果坐的凳子高出洗衣盆大半截。
誰會在洗衣服的時候坐這么高的凳子?衣服洗完了,腰也廢了。
還有,女主坐在院子里做煤球,結果衣服、身子都是干干凈凈的,一點也不現實。
從特效,到服化道都不夠推敲,包括劇中的衣服、被子、家具都是新的,一點舊的痕跡都沒有。
按理說,故事定位在1950年,且女主是個孤兒,從小就是沒錢、沒家人的野孩子,那家里不會這么干凈,用的東西也不會這么新。
可偏偏,她只有身世慘,其他一點也不慘,臉上肉嘟嘟的,一點不像缺吃缺喝的野孩子。
包括跟在女主身邊的小叫花子,各個白白凈凈肉嘟嘟,哪里像到處刨食吃的孤兒?
在劇中,唯一一個身穿舊衣服的還是索爺,因為他的設定就是穿著打補丁衣裳的窮人。
但即便是這樣的設定,這件打補丁的衣服也沒有任何破舊感,縫補整齊且相當干凈,打眼看就是用縫紉機踩出來的。
服化道太差,沒有拍出時代感,演員沒有代入感,好好一個題材被拍得難服眾,《胡同》太可惜了。
服化道這方面,還得跟《鬢邊不是海棠紅》取取經,那才叫戲服。
精致中充滿年代感,真正帶觀眾走進那個時代。
《胡同》的拍攝就像是粗糙的趕工程,特效難以入目,道具不認真做舊,處處透露著不嚴謹。
02 雷人的劇情
然而,更不嚴謹的是劇情。
看了《胡同》的前三集,可以用兩件事簡單概括這三集的內容。
第一件,奎爺被抓。
奎爺是有名的惡霸,害死了多名無辜百姓,包括女主田棗的爹娘。
為了報仇,田棗拿著搶來的槍,趁著夜色伏擊奎爺。
本以為田棗會悄無聲息把奎爺一槍崩了,可萬萬沒想到占著有利位置的她卻有勇無謀,一邊開槍還一邊大聲嚷嚷生怕對方不知道她的行動,直到最后一個人站出來單挑奎爺的一大幫人。
看到這個劇情,氣的想關掉電腦,強行降智的行為太侮辱觀眾。
然而,更侮辱觀眾的是奎爺的做法,一個有名的殺人不眨眼的惡霸,在面對想置他于死地的田棗時,竟然沒有直接開槍,而是把對方拉回家埋在后院里。
看到后面才知道,原來這些強行降智的劇情,是為了男主的英雄救美戲份。
就在田棗被活埋時,男主鐵蛋來了,他暴打奎爺手下,又暴打奎爺,最后如開了外掛般抱走女主。
一波操作下來,女主毫發無損,男主英雄救美,這哪里是年代劇?分明就是偶像劇!
女主報仇,男主救美,男女主雙雙把家還,在床上談情說愛。
雷!
實在是雷!
十足的惡霸被輕輕松松拿下,又輕輕松松被處理,如同開玩笑。
第二件,調查周萍身份。
奎爺死后,劇情又有了新進展——調查周萍的身份。
組織派人跟蹤擁有可疑身份的周萍,結果跟蹤的那三個老爺們把攤位直接放在周萍的家門口,并且從早到晚眼直勾勾的看著門。
可笑的是,三更半夜就他們一個攤位,還擺在家門口,周萍多次從他們身邊路過都沒有發現任何異樣,完全沒有反偵察能力。
為了摸清楚周萍白天的活動,組織又派人假裝消防員到繁華地區的商鋪里挨個查消防,實則是想調查哪家商鋪有異樣。
排查后,調查人員將目光鎖定在成衣鋪,先是常規檢查,后面竟直接上手強行打開掛滿旗袍的衣柜,還特意用手敲了敲衣柜,檢查是否有密道。
過程中,調查人員行為粗暴態度強硬,絲毫不顧老板的阻止,也不怕打草驚蛇。
明明是正派的調查人員,卻硬生生給塑造成土匪。
更可笑的是,多年偵查老兵都跟不到也查不到的信息,結果被田棗輕輕松松解決了。
田棗既摸清了周萍的真實身份,又查出了周萍的行動路線,進而端了反派老窩。
先給配角強行降智,再給女主強行加戲,本嚴肅題材被拍成了無厘頭的鬧劇。
包括開頭田棗搶槍的戲份,一群小孩子用一個麻袋就套住了大反派的頭。
在掙扎過程中,明明一只手就能把麻袋扯下來,卻硬要演出笨拙模樣,等著被女主踹倒在地,著實降智。
同樣降智又雷人的劇情不在少數,比如鐵蛋手無寸鐵強闖帶槍的奎爺家,惡霸奎爺卻不敢打鐵蛋,并且讓他毫發無損地離開。
還有,田棗一眾人看大軍進城,鋪墊一大堆結果只給觀眾看了一段影片,然后就是聽主角們用語言描述現場。
這一幕像極了《長歌行》中,熱巴霸氣的發號施令,結果背景卻是漫畫城池。
直接略過大場面,要么用原有的影像替代,要么用漫畫替代,要么只聽主角言語描述。
這樣一來,出品方是省錢了,但觀看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差點把“糊弄”打在公屏上。
03 浮夸的表演
從服化道,到劇情,《胡同》就是當代“神”劇,強撐三集就想棄劇,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題材。
然而,《胡同》的問題遠不止此,演員演技也讓人如鯁在喉。
不知從何時起,流量明星們不光霍霍仙俠劇、偶像劇了,還摻和一腳正劇,結果就是怎么演都不對味,還被對手演員吊打。
譬如,新晉流量小生成毅主演了電視劇《底線》,在劇中他飾演法官。
沒有過硬的表演實力,卻要扛起這么重的角色,成毅的表演與蔡文靜、王莎莎等年輕演員相比差距就出來了,與老戲骨靳東、王一楠、張志堅更沒有可比性。
面無表情、眼神呆滯、肢體僵硬、讀稿機器,成毅總是一副睡不醒的樣子。
此外,說話軟綿綿、嘴巴微微張、語調平平無激情,無論是喜是悲都一副“寡淡臉”。
相比王莎莎的靈動,蔡文靜的張弛有度,成毅毫無演技可言,白瞎了這么好的角色,拉胯了整體水平。
不好好演仙俠劇,跑來演正劇,離開濾鏡只剩“面癱臉”,其實是對自己的不利。
正劇雖好,并非誰都適合。
與成毅相反演法的趙露思也失策了——正劇就不該碰。
相比成毅的死氣沉沉,趙露思一如既往的咋咋呼呼,這一次又把韓式表演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皺眉瞪眼、扯著嗓子喊,乍一看還以為是年代版的《星漢燦爛》、《我,喜歡你》、《國子監來了個女弟子》。
雖說趙露思演得是野孩子,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咋咋呼呼嘻嘻哈哈,但總是這樣的表演方式太過單一,而且也有點用力過猛。
一個野丫頭被演成了女痞子,一言不合就打架,要飯不成功就胡鬧,一副小混混模樣。
一邊喊著做掉奎爺,一邊又充當小混混,讓這個角色立不住腳。
除了一成不變的表演風格,趙露思還有口音問題。
作為四川人要演地地道道在胡同里長大的北京人,首先就要學會說北京話,但趙露思毫無京腔。
京韻不足,京味不夠,毫無說服力。
查了演員表,這部劇真正地道的北京人少之又少,主演中僅侯明昊出生北京,帶有京腔。
但同樣,作為流量的他,演技有待提高。
光從選角上看,《胡同》在制作時并沒注重觀眾是否有代入感,想當年,張藝謀為了選《金陵十三釵》的女主,挑選了諸多南京姑娘來試鏡。
目的只有一個,貼合人物。
演員找不好,演員也演不好,就連角色成長背景都能記錯,可見其根本沒有沉淀下來吃透劇本,到頭來,《胡同》怎么能服眾?
看了三集如鯁在喉,劇情、演技、服化道都馬馬虎虎沒有重點。
正劇本該真正有文化素養的演員來演,這樣才撐得起角色,擔得起厚重感,所以請流量明星們放過正劇吧。
一個成毅還不夠,又來一個趙露思,可惜了這么好的角色與這么好的題材。
什么時候,唱跳歌手去唱跳,偶像明星去演偶像劇,真正的演員演正劇,各走各的路才是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