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 文/胡圖圖)被美劇《魷魚游戲》、國產劇《開端》打開的“無限流”題材富礦,才剛剛起風,似乎就被李一桐、金瀚主演的這部《烏云遇皎月》關上了大門。
這部根據丁墨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兩位年輕人在一艘巨輪上一見鐘情,后續被卷入一樁樁離奇案件中而被迫“時空穿越”的奇幻愛情故事,正在全面遇冷。
豆瓣上,標記看過這部劇的人數僅1345。微博、抖音等其他社交平臺上,討論這部劇的聲量也微不足道。
(資料圖片)
《烏云遇皎月》為何全面遇冷?“高概念”題材在經歷了《開端》式的爆發后,又將如何發展?這部劇或許可以給出部分答案。
1. “高概念”,但觀眾不愛?
平心而論,《烏云遇皎月》的基本盤并不算低。
原著作者丁墨,是網文圈較為有名的“懸愛(懸疑+愛情)”作者,她之前的多部小說,如《如果蝸牛有愛情》《美人為餡》等,也都經歷過影視化改編,算得上是影視IP改編屆的“紅人”。
兩位導演蔡聰、于中中,包括編劇許芃芃、范侃在內,都是偶像劇領域的??停捕加兄贻p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目前正在市場中熱播的《兩個人的小森林》便是出自蔡聰導演之手。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這樣一部主打“高概念”、有著懸愛元素的作品,團隊主創卻獨獨缺了能拍 “懸疑”題材經驗的成員。唯一能夠湊上“邊”的,也就許芃芃早期編寫的《端腦》。
這也就直接暴露了整部劇的問題所在。
作為一部“高概念”時間穿越劇,《烏云遇皎月》最打動人心的必然是來自于其題材設定的新奇性。但目前來看,新奇有之,懸疑感顯然不夠。
導演的敘事能力在這部劇中相當減分。前六集劇情,譚皎與鄔遇相識、并逐漸弄清楚一個真相:他們進入了時間隧道之中,譚皎喪失了一年的記憶,而鄔遇則因為這則變故“家破人亡”,自己也從一名理科學霸淪為汽車修理工。
與此同時,他們還意外地擊破了曾與他們一同出現在輪船上的“朱家人”的秘密。就此前六集內容完結,時間循環概念浮出水面。
客觀而言,這部劇的劇本創作并不差,甚至已經超越了同期市場中的不少作品。
但導演對整部劇的節奏、鏡頭語言使用,以及濾鏡色調等把控,都未能達到一部懸疑題材應有的水準。
不少網友感慨,“換個有懸疑劇經驗的導演來拍,效果或許會完全不一樣?!?/p>
這部劇所面臨的另一層問題是,譚皎與鄔遇的愛情線甜度不夠。這可能還是出在“懸愛”這種題材類型上。
很明顯,團隊對整部劇中的懸疑、愛情元素分配相對混亂。對比同為丁墨小說改編的《如果蝸牛有愛情》,“懸愛”小說的改編方法論,似乎已浮出水面。
“高概念”題材是這兩年市場中的新風口,前有美劇《魷魚游戲》、《開端》一舉獲勝,隨后愛奇藝自制的分賬網劇《一閃一閃亮星星》,包括雷佳音領銜主演的《天才基本法》在內,都屬于這類題材范疇。
遺憾的是,剛剛被打開的新題材富礦,《烏云遇皎月》卻未能趕上。網友調侃,“李一桐或許真的體寒。”
2. “捧不火”的李一桐,CP感不夠是不是原罪?
這部劇沒啥熱度的另一層因素,則主要是出在了男女主的CP感問題上。
雖然坊間一直說,演員CP感是玄學。但一對CP能否產生火花,核心因素必然離不開劇情、演技和演員與角色的適配度。
很顯然,這部劇中的男女主演員李一桐、金瀚,均未能達成。
首先就是之于劇情層面,正如上文所言,這部劇受到“懸愛”因素影響,男女主感情線始終是淡淡地、沒有過多的情感鋪墊就直球的認定彼此。對比女二、男二不打不相識的感情認定,主線CP反而少了很多“甜感”。
其次是來源于男女主的長相問題。李一桐是淡顏系長相,搭配上金瀚的“丑帥”外表,常常給到觀眾一種錯覺,“金瀚是不是演的反派?”
另外,金瀚在這部劇中的演技也遭到質疑?;蚓o緊皺眉深情款款的看著女主、或一言不合就“開打”的人設加持,讓其整個人都透著股油膩。網友調侃,“是不是帶瀚字的男演員都愛耍帥?!?/p>
更早之前,金瀚與85花趙麗穎主演的《你是我的傾城時光》,曾讓其在大眾市場圈了一波好感。未曾想到,同為丁墨文改編,《烏云遇皎月》卻讓他遭遇了演技質疑。
而女主李一桐,常年就有的“捧不火”、“體寒”以及長相沒有記憶等評價,也隨著這部劇的播出成為網友熱議焦點。
演員無CP感真的能毀掉一部劇嗎?或許過往的失敗案例《擇天記》《醉玲瓏》等作品,能給出答案。
但《烏云遇皎月》與其不同的是,擁有“時空循環”、“懸疑”、“愛情”等多元素的它,原本有望成為一部好劇??上Я诉@樣一部“高概念”題材。
3. “高概念”題材應該怎么拍?
從另一維度來看,這部劇的創作失利,也透露出這類題材目前所遭遇的瓶頸。
眾所周知,“高概念”劇在國內市場走紅是從《開端》伊始。但實際上,早在《開端》之前,市場中曾誕生過一部“小成本”網劇《端腦》——該劇也被網友稱為是國內無限流題材的“開端”。
發展至當前,內地市場已經有包括《烏云遇皎月》在內的超6部同類項題材。晉江文學網上,此前這類小說人氣位列前茅的《死亡萬花筒》《全球高考》《地球上線》《子夜鸮》四部同系列小說,也在《開端》走紅后全部得以賣出。
往后兩三年內,內地影視劇市場會是“高概念”題材集中爆發的密集期。與此同時,這類作品的創作問題也逐漸凸顯。
擺在眼前的就是這類題材的開發難道。目前市場中這類作品還大多依賴于IP開發,但改編之后的作品質量卻參差不齊。
《烏云遇皎月》就是這類作品的負面案例。原著小說在豆瓣上有7.5分,影視化后,無論是在作品質量還是熱度層面都反響平平。
再來則是這類題材的制作成本問題。雖然這類作品看似場景單一,也不太需要過多的外景拍攝。但之于“無限流”而言,場景豐富程度、取決于編劇對整部劇的內核設定,《烏云遇皎月》就是多個場景交替出現。
而這類題材又因為受到“科幻”元素驅動,在場景還原、場面調度、鏡頭打磨,包括后期特效上,也都極具創作空間。這就要考慮到整個團隊的制作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
另外就是所有懸疑題材都需要警惕的尺度問題。在國外,“無限流”題材往往都與恐怖、懸疑、暴力等元素密不可分,在國內,雖然目前市場中出現的幾部“無限流”題材都是走現實主義路線,但它們對于案件的選材、改編,也都頗耐人尋味。
真正制約這類題材發展的,還是要回歸到劇本打磨層面。構建宏大世界觀,通過一次一次回到原點的時間穿越設定,還原事件原本面貌,于編劇而言極具開發難度。
而在國外,不少“無限流”題材還會涉及到或單線或雙線的時空循環設定。這就使得該題材類型更具開發難度。
就目前國內科幻題材發展現狀而言,這類題材的編劇創作功底還不太穩定。
總的來說,《烏云遇皎月》是一次略顯遺憾的創作。這部有著丁墨文加持,又有李一桐、金瀚這類觀眾并不陌生的年輕演員,該劇本可以走得更遠。但很遺憾。因為種種原因,它還是埋沒在這個新劇備出的十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