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年前,當時50歲的演員張嘉譯改名為張嘉益,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人說,這個“益”字代表“康復”。
眾所周知,張嘉益飽受強直性脊柱炎困擾,他大名里的“一字之變”,似乎就是為了求一個健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人說,這個“益”字代表“積德行善”。
張嘉益叱咤影視圈幾十載,是時候倦鳥歸林,做一個“有益于新人”的前輩了。
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中國人常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天命之年的張嘉益,或許是真的悟了。
而且,這兩年,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他的變化。
一個最明顯的標志是,50歲之后,張嘉益老得更快了。
他的背更加佝僂,頭上的白發更多,仿佛一夜之間從意氣風發的中年人,步入了老年。
尤其是不久前曝出的,一張劇組路拍照,讓人感覺有些恍惚。
當年的“性感男神”逐漸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
而到了熒屏上,他的變化,雖然不如外表那么明顯,但也被不少人注意到了。
第一種變化,就是他給自己的定位。
在去年的《山海情》里,他飾演了老實巴交的農民馬喊水。
戲份不多,他把出彩的機會,留給了年輕人。
精彩是精彩,可對于喜歡他的觀眾來說,總覺得缺了點兒什么。
到了今年,這種“定位改變”還在繼續。
在《少年派2》里,他以父親的身份,見證了女兒林妙妙從象牙塔到職場人的轉變;
在《安娜的愛人》里,他飾演主角林志鈞的父親,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
在即將播出的《大唐狄公案》里,張嘉益也只是特邀出演,戲份也不多。
不難發現,“電視劇一哥”張嘉益主動,做起了配角,從故事的親歷者,變成了見證者。
第二種變化,就是野心。
在多部電視劇里化身綠葉,并不是因為張嘉益真的就要退居二線。
有一個動作,你能從中很明確地感受到他的野心——
在歷史劇《戰上海》里,他首次出演大家熟悉的陳毅元帥,和唐國強、劉勁這些特型演員合作。
戲份足,難度大,夠顛覆。
順著這兩種變化,張嘉益現在的心路歷程,就無比清晰了。
他要減少其他類型化角色的曝光,集中精力,挑戰這種有厚重感的角色,讓自己的演藝生涯,登上新的高度。
有人覺得,張嘉益這是開啟了“老戲骨”模式,開始追求“德藝雙馨”。
張嘉益是真的“變了”嗎?
當他回望過去的30多年,風風雨雨。
那時候,他還不明白,這些復雜的經歷,會給他帶來什么。
01、
張嘉益:還是回西安吧
列車緩緩駛來,當52歲的張嘉益站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過去,滿眼都是自己17歲的模樣。
1987年,張嘉益還叫張小童。
17歲的他同時被上海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錄取。
現在網上還流傳著,他當年參加藝考時的視頻。
視頻中他演唱了一首《蝸牛與黃鸝鳥》,中二的長相,魔性的表情,都擋不住對未來的渴望。
張嘉益最終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
在那里,他和張子健、劉奕君成為了同學。
大三還沒畢業,他就參與拍攝了電影《聶榮臻》,他飾演了年輕時的聶榮臻,表現不俗。
他還演了一部《魔表》,一個突然間“變大”的小孩,從想法到行為,都讓人忍俊不禁。
按照正常的劇情,張嘉益即將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影視新星。
可現實,卻很殘酷。
畢業后,當別的同學都紛紛收到片約時,他卻遲遲找不到工作,父親為了他來到北京求人,處處吃閉門羹。
看到父親低三下四的模樣,張嘉益感覺到了自尊受傷,他淡淡地對父親說:“還是回西安吧。”
回到西安電影制片廠,高材生張嘉益當了一名龍套,而且一干就是10年。
在拍戲時,劇務、燈光師常常會揶揄他:“跑到北京念了幾年書,還不是和我們一樣回來,當小兵?”
02、
張嘉益:這不是某某劇里的誰誰誰嘛!
當走進那間去過無數次的就診室,52歲的張嘉益愣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過去,滿眼都是25歲的自己。
當年也是在類似的場景下,他被確診了僵直性脊椎炎。
這個病被稱為“不死癌癥”。
娛樂圈里周杰倫、李宇春都得過這種病。
患者在發病時身體像石化了,動彈不得,嚴重時走路要靠輪椅,甚至連躺著,都渾身難受。
可彼時的張嘉益,還只是個小小的龍套,夢想之門,還沒打開,就提前關上了。
得這個病,既有遺傳因素,更多的原因是職業習慣所致。
在出演龍套演員期間,他經常熬夜,風里來雨里去,各類角色來者不拒。
他就是靠壓榨自己身體的方式,來獲得表演的機會,可永遠得不到命運的垂青。
當拿到報告單后,大部分人會就此擺爛,平庸一生。
可張嘉益,卻不服輸。
他在2002年毅然離開西安,成為了一名北漂。
當時他已經32歲,當年的同學早就功成名就了,只有他還在各種電視劇里刷存在感。
在之后的龍套生涯里,他成了圈內公認的“拼命三郎”。
一年能拍6部劇,常常就住在劇組,啥角色都能演,有機會,就往上沖。
8年時間里,他演了1000+集的電視劇,雖然沒有大爆,但總算有了點兒知名度。
很多觀眾看到他一下子想不起來他叫誰,但總會脫口而出:“這不是某某劇里的誰誰誰嘛!”
03、
當走下那耀眼的頒獎舞臺,52歲的張嘉益,深情的目光望過去。
他看到了臺下坐著一個個嗷嗷待哺的當紅演員,其中似乎也有39歲的自己。
是的,2009年,張嘉益憑借《蝸居》里宋思明這個角色徹底火了。
劇中的宋思明有著幕天席地的灑脫,而劇外張嘉益是靠著近18年的默默耕耘,才支撐起這份舉重若輕。
一個出軌男,躍然熒屏,一個實力派,也點亮前程。
十年配角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蝸居》之后,張嘉益仿佛找到了成功的鑰匙,接下來幾年他片約不斷,獎項不斷。
《借槍》《懸崖》《一仆二主》《白鹿原》……每一部劇都堪稱經典;
白玉蘭、金雞獎、華鼎獎、飛天獎,四大視帝獎項被他輕松摘得;
這份收獲看似簡單,背后也少不了辛勤的付出。
在拍攝完《借槍》后,張嘉益憑借該劇拿到了白玉蘭獎。
可他愣是覺得這部劇有頗多遺憾,就找來編劇全勇先,在《借槍》的基礎上創作了《懸崖》。
他不僅是主演還是藝術總監,改良過后的《懸崖》成為了真正的諜戰經典。
張嘉益憑借該劇又拿到了華鼎獎。
在拍攝《白鹿原》時,張嘉益不僅是主演,還是藝術總監。
開拍前他帶著劇組,去陜北農村體驗生活,對大家的起居飲食,都很照顧。
他的體貼太過細致入微,以至于另一個主演何冰用哀求的口吻說:
“老張,別這樣,你并不欠我們什么。”
在拍攝《裝臺》時,張嘉益跑到城中村,觀察底層人民的生活。
他和那些人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不僅學會了蹬三輪,還找回了“老陜西”身上的那股煙火氣。
最后《裝臺》播出后,順子這個角色真是演到了大家的心里。
張嘉益的事業在2017年達到了巔峰。
他的多部作品成為熱劇,《白鹿原》《我的!體育老師》《獵場》《臥底歸來》《急診科醫生》《生逢燦爛的日子》……
毫不夸張地說,晚上黃金時間,你拿著遙控器換臺,可以同時看到張嘉益出演的幾部劇,還不會出戲。
2017年甚至被劇迷稱為“張嘉益年”。
張嘉益終于搏出了自己的榮耀時刻,但盛極必衰,拼命拍戲的張嘉益,也已是強弩之末了。
04、
當走到鏡子前,52歲的張嘉益站在那里,深情的目光看過去,他看到的是52歲的自己。
這一路走來,譽滿天下的同時,也是病魔纏身。
他忘不了,三旬高齡闖蕩北京,住地下室,吃泡面,摸爬滾打后,成就了一出出好戲,也為自己永久落下了病根;
他忘不了,為了順利拍戲,自己每天早上要提前半個小時起床,只為用熱水沖沖后背,讓自己舒服一點,可疾病發作時,還是疼得站不起來,只能背著眾人默默忍受;
他忘不了,在劇里因為脊椎問題,他不得不佝僂著背,一搖一擺走路,本是迫不得已,卻被網友戲稱為這是“六親不認的社會步”,甚至有明星模仿他走路為樂。
累了,真的累了,是該歇歇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張嘉益放慢了腳步,走下萬眾矚目的“神壇”,目送年輕人從身邊超過,他的笑容更從容,步履卻依然堅定有力;
他放低了姿態,背更佝僂了,白頭發也多了,和觀眾的距離反而更近了;
他改了兩次名字,蟄伏了18年,但那些經典的熒幕形象,卻永遠留在了觀眾心里。
對于一個演員來說足夠了。
05、
張嘉益這事,也揭開了演藝圈3條關鍵成功法則。
第一條,耐住寂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影視圈的很多人,都有過不為人知的“靜默期”。
梁家輝當年因為來內地拍攝《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被臺灣封殺,生活拮據,一度跑到銅鑼灣擺攤;
劉德華當年因為任性被TVB雪藏,沉寂的日子里他跟著林子祥,苦練唱歌技術,專心寫詞,為后來的復出蓄力;
周星馳當年落榜,當了十年龍套,期間只能在少兒頻道當主持人,一度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張譯畢業后一直待在話劇團跑堂,負責端茶倒水和寫主持詞兒,直到28歲才毛遂自薦出演了《士兵突擊》;
于和偉也有近10年的沉寂期,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是反派專業戶,拍攝《歷史的天空》時,李雪健和張豐毅調侃他“這小子一看就是一肚子壞水兒”。
這些演員都是在最難得時候守住的內心的一方凈土,然后才迎來的后來的綻放。
第二條,抓住機會。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當機會沒來時,就耐心磨煉內功,當機會來敲門,就應該奮不顧身撲上去。
周星馳在90年代嶄露頭角后,立刻進入了瘋狂創作期,僅1992年就拍攝了7部電影,其中5部包攬了香港當年票房的前5名,當年也被稱為“周星馳年”,他也從星仔變星爺,從星爺變喜劇之王;
張譯靠《士兵突擊》熬出頭后,又經過了幾年的蟄伏,最終迎來綻放,
2020年,他連續推出了《八佰》《一秒鐘》《金剛川》,證明了自己獨挑大梁的能力,當年也被稱為“張譯年”。
于和偉靠《三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成名后,也在去年迎來爆發,一年時間《覺醒年代》《理想之城》《懸崖之上》等影視劇接連推出,去年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于和偉年”。
周杰倫,當年剛進吳宗憲公司時,睡在公司沙發上,被吳宗憲逼著10天寫了50首歌,最后獲得發片機會,結果僅僅發了兩張專輯就成為亞洲小天王。
第三條,優雅下山。
前段時間,56歲的任賢齊參加了《披荊斬棘》,1997年他憑借一首《心太軟》火遍大江南北,專輯銷量突破2000萬,至今無人打破。
但是2000年后,他的時代被周杰倫終結,之后唱而優則演,跑到香港投靠杜琪峰,可惜一直沒再重現當年的輝煌。
在接受采訪時,他坦然地說自己能被周杰倫終結挺好的,一個藝人要學會在過了巔峰之后優雅下山。
優雅下山很精準地,概括了任賢齊和張嘉益現在的狀態。
爬上高峰只需要勇氣,但優雅下山需要的可不只是勇氣,更需要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境。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澤細流,故能就其深。
德藝雙馨的老藝人很多,能擁有這樣淡定心境的卻很少。
比如劉德華,如今他還處在巔峰,但是在頒獎禮上,他謙卑地說,請各大導演來用我,我很便宜,還自帶投資。
比如馬丁·斯科塞斯,好萊塢的大導演,當年賈樟柯去他家拜訪他,驚奇地發現有很多學生把作品寄給他。
賈樟柯問馬丁你是在幫年輕人嗎?
馬丁說,你說反了,不是我幫他們,而是他們幫我,看到他們的作品,我才知道自己有多老,是年輕人教會我什么是新的電影。
比如老戲骨李立群,演了一輩子戲,塑造了無數經典。
今年7月,70歲的老爺子宣布退休,現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分享自己在大山里的生活,沒有一點兒明星的架子。
以上三種品質,張嘉益全都具備。
他有過意氣風發,見證過人情冷暖;經歷過漫長冬夜,也迎接過希望的曙光;攀登過演藝的高峰,如今優雅下山,從從容容,讓人稱羨。
張嘉益,是變了,但也沒變。
他只不過是順應天命,扮演更適合自己的角色,從沒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讓我們祝福他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給我們帶來更好的作品。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