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電影《阿凡達:水之道》官宣中國內地定檔12月16日。
距離《阿凡達》2010年1月4日在國內首映,已經過去了4706天。
(相關資料圖)
這部續集從創作開始,就時不時放出迷霧彈,各種薛定諤的檔期,一改再改。即便如此,任何信息都能牽動大家的好奇心。
電影發布了終極預告片,但這部時長190分鐘的電影,仍沒有透露出過多劇情。依舊向觀眾展示著潘多拉星球的場景,以及納美族人如何守護家族的故事線。
正如預告片中所提及的,享受視覺盛宴。
外界對于《阿凡達》,乃至對于導演卡梅隆的期待,電影技術的革新似乎被放在了首要位置。畢竟,《阿凡達》在世界電影市場掀起了3D電影的狂潮和革命,讓這項曾不被理解和看好的電影技術,撬動了電影產業發展,單就中國市場,實現整個電影銀幕數量激增,以及影廳的革新。
幾乎所有人都在期待, 《阿凡達2》是否能為世界電影市場,開啟下一個里程碑。
01.
《阿凡達》重映時,很多95后、00后或許不解,為什么過去不少人被這部電影震懾。
畢竟,當中國電影工業已經成為反復提及的關鍵詞,回看這部電影,似乎少了一些特殊魔力,但不能忽略的是, 《阿凡達》誕生迄今已經13年。
對于當時的中國電影人,可謂是出現了可供參考的“坐標軸”。
成龍曾在《十二生肖》的宣傳中談到,自己有次去卡梅隆劇組探班, “我拍了52年的電影,就像學生一樣,(片場)中間是空的,兩邊坐滿了工作人員,他們拿著遙控器操作。”
對于從影以來,一直堅持實景實拍的成龍而言,在面對好萊塢工業時,同樣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去感受電影技術的革新。后來,成龍執導的《十二生肖》就是一部以IMAX 3D和觀眾見面的作品,除此之外,在大哥主演的電影《天將雄師》中,電影技術的革新,也提供了極強的幫助。
除了成龍,其好友,電影導演、武術指導袁和平,在《阿凡達》上映同年,就推出了3D電影《蘇乞兒》。
在他看來,電影是不斷在進步中的,以前跟現在的拍攝手法已有不同。各方面的科技與攝影技巧、動作安排層面都跟以前不一樣。
3D電影歷史悠久,但始終缺少一部載入史冊的作品。在籌備《蘇乞兒》的時候,袁和平就已經知曉卡梅隆將會打造3D的《阿凡達》,“ 我很早開始研究用3D來設計動作,找來好幾位專家鉆研,的確有難度。但我覺得我們中國電影也應該拍一些3D,起碼不要落后人家太多了。”
不管是3D技術的運用,還是成龍在卡梅隆片場看到的虛擬拍攝,都成為了不少青年電影人當下在創作電影時,不斷去突破的關鍵點。
近年來,一直推崇電影工業,以及虛擬拍攝的電影人郭帆,就不止一次拿《阿凡達》作類比。其合作搭檔——《流浪地球》系列的視效指導徐建,更是直言,當年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驚掉下巴。”
“ 電影是一個太綜合的東西了。因為我們視覺特效這個行業,是一個特別特殊的行業,他有藝術創作的密集性,有技術創新的密集性,還有人力的密集性。《阿凡達》是將全球的人才整合在一起是全世界最頂級的公司一起來完成,所以從能調動的資源上,我覺得差距還比較大。”
隨著近年中國電影特效技術的發展,以及對于電影工業的推崇,越來越多的影片在技術方面,與之相媲美。
導演路陽就在采訪中坦言, 《刺殺小說家》的技術是能對標《阿凡達》的。除此之外,包括陳思誠執導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張吃魚導演的《獨行月球》,均是如此。
電影《阿麗塔:戰斗天使》上映前,卡梅隆曾來華宣傳,彼時電影《流浪地球》正在院線“收割”票房。
雖然郭帆謙虛表示,當時的視效技術距離好萊塢有一定距離,但卡梅隆直言,“ 目前中國的視效,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可以和全球其他視效公司媲美,已經準備好去迎接任何想象出來的科幻大片。”
02.
技術可以學習,但對于一部作品的創作,背后又不止于此。
電影人黃建新當時在談《阿凡達》的技術和想象力時,就特別提及技術是給電影提供一個加工過程,在經濟全球化的2010年,電影全球化加工已經成為一個形態,甚至不少好萊塢動畫電影都是在中國的外包團隊手中完成。
“技術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電影背后)更重要的還是創意。”
重溫《阿凡達》,視卡梅隆為偶像的導演郭帆,則驚嘆于對方構建的電影世界觀,這更是讓當時正處于創作《流浪地球2》的他,倍感不易,“《流浪地球2》的劇本會更多涉及到人類社會,這就發現,構建世界觀本身就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從技術到故事創作,中國電影人多數在《阿凡達》中,找到養分,促進自身的發展。
彼時,導演陸川在電影院看完《阿凡達》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直言“面對《阿凡達》的純凈,我們應該羞愧。”
當時不少電影創作,無不效仿著《英雄》闖出來的商業大片的路數,缺少了人文關懷。但我們也能看到, 如今的中國電影,不乏溫暖現實主義作品的創作,尤其在《流浪地球》《刺殺小說家》這類視效大片的創作表達中,涉及家庭情感的故事線,最終都成為了故事的華點。
這種創作的情感是相互的。
電影《阿凡達》在中國重映時,卡梅隆就曾在采訪中談到故事情感的共通,甚至特別提及了賈玲執導的影片《你好,李煥英》,“ 我認為每一個故事,無論是科幻還是現代,還是發生在80年代的,像《你好,李煥英》那樣的故事,它都是關于人的,而人都會在情感上互相聯系。”
從想象力到世界觀,再到情感建設,《阿凡達》并非一蹴而成。
從《泰坦尼克號》到《阿凡達》,經歷了整整12年,卡梅隆都沒有其他作品問世。對于這么一位導演而言,他自然不缺機會,只是專注的創作,才有了成片的完美。
《阿凡達》到《阿凡達2》,中間更是相距13年,除去監制電影《阿麗塔》,以及修復電影《泰坦尼克號》,卡梅隆沒有再做過其他導演工作。
一再跳票,仍讓外界對這位導演的才華有些疑惑。直到近期,他才在采訪中透露,希望《阿凡達2》的故事能讓觀眾感受到三種層次,但當時劇本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因此將其推翻。
回看現在的創作者,自然也有創作力旺盛的電影人。但是更多電影人,需要懂得擁抱純粹,電影在走上市場之前,始終不是商品,是一份情懷,也是理想。片面追求商業性價值,最終會使效益和口碑雙重失去。
十余年磨一劍固然有些夸張,但背后更多需要學習的,是創作者對于電影的心思。畢竟,拍電影是技術,更是手藝活。
來源:1905電影網
短視頻:言寺、阿達
作者:阿達
打開電視看電影,點在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