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影視劇服裝正在成為新的吐槽素材。
(相關資料圖)
《愛的二八定律》正在熱播,但最先引發網友關注的,是女主角的穿搭——“懸浮”、“五顏六色”、“不像上班的律師”。
前不久的《兩個人的小森林》,也有過類似問題。女主角的職業是時尚博主,但她在劇中的穿搭,并不那么讓人信服。
楊冪和虞書欣的私服都可圈可點,但到了劇中,她們的優勢不但沒有展現,反而被穿搭連累,遭到吐槽。
實際上,失靈的不是楊冪、虞書欣,而是都市劇的穿搭。從前,不少都市劇穿搭都能成為觀眾模仿、學習的對象。如今,它們卻變得同質化、網紅化,很難讓人眼前一亮。
沒有話語權的造型師
都市劇從穿搭典范變亂搭,這背后或許有造型師話語權的缺失。
曾出演過《知否》《小鎮警事》的演員馬丁告訴搜狐娛樂,“最終演員要穿哪套衣服,主要還是聽導演的,盡管導演可能還沒造型師專業。”
馬丁說,“我見過的強勢的造型師很少,除非這個造型師拿過大獎,或是能跟導演平起平坐的金牌造型師,他才有可能在導演做出選擇的時候,給出不同的意見,其余百分之八十的造型師,都是只要導演定了以后,就松一口氣。”
馬丁直言,業內很多導演無論什么作品類型,都喜歡跟固定的服裝團隊合作,好處是大家合作默契,不會出現太大分歧,弊端是,團隊永遠都在舒適區內創作,缺乏創新。
影響造型審美的另一個元素,是造型師的工作態度。
馬丁透露,有的造型師會把自己的工作任務轉嫁給演員,讓演員自帶服裝進組,演員的私服用上了,造型師的置裝費就省下了。
“漸漸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有能力的大牌藝人自帶服裝和造型師進組,不再相信劇組造型師,劇組造型師不再研究和學習,反而要求其他藝人也這么干,如果某個藝人帶的衣服不夠,還可能遭到造型師的白眼。”
馬丁無奈地說,“本來造型師要根據角色為演員搭配衣服,如今很多影視劇成了演員私服的展示舞臺,整個劇組的服裝也呈現出一種混搭的樣子,何談時尚感。”
此外,大牌藝人的審美,同樣左右著影視劇的審美。
造型師小可透露,劇組造型師確實一般都聽命于導演或制片人,但如果遇到強勢的藝人,也只能聽藝人的。
造型師卡卡就遇到過不少這種情況。一個小生拍攝某綜藝片,需要穿復古西裝,他覺得西裝寬大不好看,堅持要穿自己的私服,導演拗不過,只能妥協。
一個女藝人拍鄉村戲,其他演員的衣服貼合角色,土得掉渣,唯有她穿著帶奢侈品大LOGO的私服當戲服,播出后,引發不少爭議。
“有的藝人給他定好了衣服他死活不穿,他說我長得黑怎么能穿紅衣服呢?到了拍攝時間坐在房間不出來,導演實在沒辦法,只能妥協。”
卡卡吐槽道,“有的藝人保護自己的劉海,跟保護自己的命一樣,造型師像哄孩子一樣哄他們,也沒辦法讓他們把頭簾遮上去,還有藝人拍戲必須留兩條龍須,似乎這樣才能顯得臉小,她才有安全感。”
被犧牲的審美
對于上述馬丁提到的現象,卡卡直言他們也很無奈。
“導演只會以他的審美去界定這個角色穿什么,我們話語權很低,說服不了什么。”卡卡說道。
加之這兩年影視寒冬,項目資金銳減,制片人更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只要有服裝品牌贊助,適不適合都得用,“有時候因為預算問題,只能犧牲一些造型審美了”。
馬丁也透露,這幾年自己遇到的劇組,服裝預算都不太富裕,大家都在想方設法地節省預算。
有的劇明明是職場劇,制片人為了節省預算,拉來了嘻哈服裝的贊助,完全不考慮與劇風格搭不搭的問題。
一些場次比較少的戲,演員穿衣服不剪吊牌,造型師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有的衣服在知名快消店采買,退貨時間可以延長三十天。
“大家穿衣服都很小心,尤其是配角,就怕一不小心沾點東西,導致衣服退不了,造型師看見了白眼能翻到天上去,就像他們的錢掉在地上了一樣。”馬丁吐槽道。
更令劇組捉襟見肘的是,從前會有不少小眾服裝品牌爭著讓藝人試穿,如果能夠被藝人選中在劇中露出,會大大帶動衣服的銷量。如今,直播帶貨興起,商家更青睞于能夠直接轉化成銷量的合作模式,只有一些大牌藝人參與的項目,才能吸引來品牌植入,小劇組的服裝預算就更緊張了。
預算緊缺也影響著劇組挑選造型師。
“有的項目來找我,但預算太少了確實接不了,他們就會去找能接受這個預算的造型師,在有限的資金下,那他的服裝造型可能就沒那么好看,視覺沖擊力不強,給觀眾的記憶點自然很低。”小可說道。
種種原因影響下,不難發現幾個變化。一是國產都市劇的穿搭越來越同質化,女強人必備西裝恨天高,傻白甜標配仙女裙,學生妹永遠都是T恤背帶褲;二是一整部劇都沒有一個統一的風格,很難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則是,藝人私服與角色穿搭高度重合,難免會給觀眾一種,演員一直在演自己的錯覺。
服裝如何成為加分項?
馬丁認為,業內并不缺專業的團隊。
曾客串過《流金歲月》的她,就被劇中倪妮的穿搭驚艷過。
“我見過很多漂亮的女演員,但倪妮穿紅裙亮相的那一剎那,女神感撲面而來,說實在的,我一個女生跟她講話都有點面紅耳赤。”
馬丁笑說,“那件無袖紅色長裙非常提氣質,沒有一點多余的設計,讓人驚艷,如果她穿一件非常普通的裙子,那場戲可能就掉在地上了。”
又比如正在熱播的現實主義題材劇《風吹半夏》,講的是改革開放時的故事,但劇中演員的穿搭絲毫不過時,兼具審美與質感。
據該劇導演毛溦透露,單趙麗穎在劇中的服裝,造型團隊就給做了300多套的籌備,最終呈現出來的有180套。
可見,充足的準備,優秀的搭配,對角色魅力的加持是不言而喻的。
之前當導演的經歷讓馬丁明白,好的造型師應該學會做功課,并不是一看到律師角色,就在淘寶上搜“律師”二字,劃拉出200件衣服,然后把衣服買來問導演的意見。
“曾有造型師發給我造型PPT,每一個演員的衣服都有幾十頁,風格極不相同,樣式多樣化。”
馬丁吐槽,“你把淘寶全貼上來有什么用,是想讓我點兵點將,點完了你就安心了嗎?我是想聽你們的專業意見,然后三選一,而不是讓我三十選一。”
事實上,這樣流水化的操作已不僅僅存在于服裝造型層面,還涉及其他方面。
“就像有的劇,看別的劇火了,就照著劇名和類型復制一個,連選角都選演過這個劇的。”
馬丁說道,“為什么呢?因為安全,似乎只要成功復制,就安全了60%,贏了就說我們做得好,輸了不賴別人也不賴自己,因為別人都是這么干的,似乎干不干得好不重要,只要不干壞就行了。”
從業以來,小可也覺得,似乎越來越多不專業的人,在做著專業人該做的事情。
“不懂服裝結構,不懂人體結構,不懂色彩搭配,只要跟著做過一個劇,就敢出去接戲了。”小可說道。她寄希望于疫情之后,能將這些不專業的人篩掉。
從業十幾年,馬丁直言,剛開始的時候,很想活成劇中的人物,如今再看劇中人,有些所謂的時尚劇,角色穿得還不如上海大馬路上走的路人。
“我們的女一號長得那么好看,劇情又賦予了她們豐富的人生與故事,但她們卻穿得像個圣誕樹一樣,在那演戲,讓人啼笑皆非。”
卡卡也直言,“業內不缺人才,缺的是重視這件事的人,同樣是古裝戲,有的戲會請禮儀指導、茶藝指導、戲曲指導等專業人才,有的戲一通糊弄,你以為這些細節沒用,但拍出來的質感天差地別,觀眾是能看出來的,服裝也一樣。”
(文中小可、卡卡為化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