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山今/文)對于電影院來說,2022年算得上至暗時刻。
時不時的停業、熱門檔期無新片、冷檔期雪上加霜,多位影院經理告訴搜狐娛樂,2022年電影院的情況甚至比前兩年更慘。
(相關資料圖)
希望終于在年末到來。防疫政策放開、影院營業率逐步恢復、《阿凡達2》同步上映、春節檔來勢洶洶。
被劃爛的銀幕,正在艱難、緩慢地重構。
停業、新片告急與倒閉潮
年初的春節檔過后不久,上海某影院經理小春就收到了停業通知。
那時,小春正準備3月中旬的預售,接到通知后,他開始進行退款工作。經歷過2020年春節檔的大規模退票,小春感到平靜。
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停業,沒有確切的復工日期,“只能等著”。停業期間,小春早起搶菜、當樓長、主動向公司提出減免薪資,半年之后,直到8月中旬,他所在的影城才恢復正常營業。
這幾乎就是國內大部分影院在2022年的縮影,停業,然后等待。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2年電影院有46天營業率不足50%,最低的時候只有30%出頭,即全國正常營業的影院不到5000家。
與低營業率一起來的,是新片告急。
2022年上映新片只有326部,比2021年減少281部。包括清明檔、五一檔、暑期檔在內的熱門檔期,都一度處于無片可放的境地。五一檔原本有8部新片待上映,最終只剩下《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和《壞蛋聯盟》,檔期整體票房僅2.95億,不及2021年16.4億的五分之一,倒退回十年前的市場水平。
國慶檔之后,市場上甚至長達1個月的時間沒有新片上映,這期間,全國日票房最低的時候,只有725.21萬。
也是這個冬天,為了活下去,不少影院開始尋求轉型,舉辦脫口秀、直播世界杯,甚至有影院開始提供午睡服務。
但在小春看來,這種轉型并不是一條出路,“我知道有的影院轉型不是特別順利,當時有防疫政策的限制。影院本身也不是說轉型就能轉型的,會受到銀幕、座位等格局方面的限制,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
長達數月的停業與無片可放,最終導致2022年出現了一波影院倒閉潮。
11月底,多家英皇UA電影城終止經營;曾擁有杭州最大IMAX銀幕的“新天地新遠影城”早在2月開始停業,6月申請破產清算;不止如此,包括百老匯院線、大地院線在內的多家主流品牌,這一年都有旗下影院關停。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2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67億,比上一年減少171.91億。廣州某影城經理笑笑告訴搜狐娛樂,他們今年持續虧損,有時候連一個月租金都賺不到。小春所在影院今年只有一半時間在營業,除了春節檔,其余時間都在虧損中,即便是年初的春節檔,“盈利情況也遠不如預期”。
收入銳減的情況下,房租、物業費、工資、設備維護等方面的支出,都能壓垮一家影院。小春說,“據我了解,只有一些國資企業真正落實了政策,給影院減免了6個月房租,大部分其實都沒有,或者只減免了一部分,三到六個月不等。上下游都難。”
前不久,一段拆電影院的視頻被多次轉發。視頻中,一位戴口罩的工作人員大喊“電影人活不下去了,不干了”,然后用工具一刀刀地劃爛了大銀幕。
救市與被打破的幻想
2022年的電影市場,“救市”一詞被反復提及。從業者們渴望從天而降一部超級大片,能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也能讓電影院多活一陣子。
清明檔和五一檔連續折戟后,暑期檔的救市希望被寄托在《獨行月球》身上。沈騰、馬麗與開心麻花的市場號召力,加上映前不錯的口碑,業內給出的預期是40-50億。
上映后不久,《獨行月球》在票房平臺上的預測票房就在下降,最終拿到31億票房,年度票房第二。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但顯然離救市預期的40億+還有距離。
另一部被寄予厚望的救市之作,是《阿凡達2》,業內預期票房在30億左右。但幻想同樣很快被打破。首周末后,《阿凡達2》的預測票房降到了10億,目前維持在15億左右。這個數字顯然也不足以“救市”。
以具體影院來看,今年票房過10億的影片,已經能夠讓它們短暫地喘上一口氣。除《獨行月球》這種30億+票房的影片,多位影院經理提到了《人生大事》,這部電影在6月底上映,最終票房達到17億,位于年度票房榜第四。
笑笑記得《人生大事》《獨行月球》上映時,她所在影院的客流量、票房和賣品收入都有明顯提升,但影院整體仍然處于虧損狀態,“租金高,22年因為疫情停了好幾次,比21年更差。”
在上海的小春看來,今年沒有一部電影稱得上救市,“我們8月中旬復工的時候,已經過了《獨行月球》(7月29日上映)第一波的熱度,至少我覺得它的后勁還談不上救市。”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獨行月球》上映第10天,票房就已經達到20億,后續83天累計票房10.03億。
《阿凡達2》上映前,小春的心態平和很多,“說對它不抱期望那是假的,但是抱太大的期望,我也覺得大可不必。光靠一部《阿凡達2》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
由于小春所在影院沒有IMAX之類的高規格影廳,所以《阿凡達2》的預售情況不算太好。電影上映后提高了他所在影院的觀影人次,但無法上升到救市的地步。
小春暫時不打算更新影院的設備,更新設備需要大量的資金,目前IMAX單廳成本在700萬元左右,改造一個中型CINITY影廳的成本在300萬左右,但現在大多數影院都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
“有錢維持正常運作已經很不容易了,員工的工資都是一大塊支出,沒有余力去更新設備了。越是沒能力更新設備,在市場上越是沒競爭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還是先活下去吧。”
小春仍然記得《阿凡達》上映時的盛況。
電影上映前不久,他當時所在的影院,七個影廳的膠片放映機一夜之間全都換成了數字放映機。2010年,那是國內電影市場正要走向繁榮的時候,12年過去,這個行業經歷了極度膨脹后,又被急速冷卻。現在,是誰能活下去、還能撐多久的問題。
春節檔與緩慢重建
希望在最后一個月到來。2022年12月初,防疫政策調整后,多地影院有序開放,全國影院營業率也在逐步回升。
但重建速度是緩慢的。不僅觀眾受到疫情影響,影院的工作人員也同樣受影響,小春戲稱:“上半年是沒有觀眾,下半年有《阿凡達2》這種重磅影片定檔后,服務員沒了。”
他在12月中旬感染了病毒,那時他80%的同事都已是陽性狀態,“我們只能壓縮崗位,保留放電影的核心崗位,一人多崗。”小春說,有影院也會根據賣票情況決定,如果觀眾不多就停業,等員工恢復、人流量變多后,再排映影片。
“看著身邊的員工一個個都倒下,沒有人上班的狀態,可能比上半年封控在家還要困難。”
另一個問題是,新片仍然不多。2022年的元旦檔只有三部新片——《絕望主夫》《穿靴子的貓》和《想見你》,檔期總票房5.85億,而2021年的元旦檔首日就已拿下5.3億票房。
曾定檔元旦、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獲得不錯口碑的喜劇片《保你平安》再次臨時撤檔。對于這種情況,小春已經麻木,“這兩年我們經歷太多類似的事了。能放就放,不能放就撤,時刻考驗著影院‘隨機應變’的能力。”
即將到來的春節檔,已經有7部陣容強大、類型各異的影片——《流浪地球2》《滿江紅》《無名》《深海》《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交換人生》《熊出沒·伴我“熊芯”》。
“今年春節檔的影片明顯優于去年,更有春節檔該有的樣子。”小春說。盡管一個春節檔無法填平過去三年的虧損,但對于熬過2022年的影院來說,這算得上一個氣口,也是一次真正的重啟。
截至發稿,春節檔還未開啟預售,但戰爭已經打響。
“每年春節檔的排片是最費神的。”小春表示他所在影院目前還在與各家片方溝通中。博納某影院經理則告訴搜狐娛樂,他們在等總部指揮,不確定博納出品的《無名》能否在他們影院占據最高排片,最終要看市場情況決定。
按照以往的經驗,影響排片的因素有很多,片長、預售都很重要,而預售包括了售賣速度和票房兩個維度。影院對每部影片的判斷,影院自身觀影群體也是參考指標。
目前春節檔各片的片長未正式公布,按流傳的時長,《滿江紅》150分鐘,《流浪地球2》172分鐘,對于排片較為不利。
上海某影院的曉楠告訴搜狐娛樂,“按正常的排片,《流浪地球2》肯定是頭部,《深海》就看口碑好不好。”以曉楠的經驗,“初四開始應該就是按上座率的走勢來,哪部口碑好,排片就越好”。多位影院經理都告訴搜狐娛樂,他們比較看好《深海》和《滿江紅》的口碑。
往年的春節檔,高票價多次引發爭議,這是一個難以取得平衡的現實問題。
“影院經歷了長時間的虧損,就是會覺得我好不容易有這樣一個機會,需要多賺點錢。”但小春也認為長此以往的高票價無異于殺雞取卵,“雖然有句話說電影不死,電影院已死,但我其實不是很甘心的。
這次希望大家能理性一點,影院最終目的還是讓更多人走進電影院,養成良好的觀影習慣。希望今年春節檔是一個讓觀眾回歸影院的契機。”
(文中小春、笑笑、曉楠為化名)
關鍵詞: 阿凡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