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多星期就是電影市場每年最重要的春節(jié)檔。今年1月22日,將有七部重磅電影同時上映,分別為郭帆執(zhí)導,劉德華、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2》;張藝謀執(zhí)導,沈騰、易烊千璽主演的《滿江紅》;程耳執(zhí)導,梁朝偉、王一博主演的《無名》;鄧超導演并和孫儷一起主演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雷佳音和張小斐的《交換人生》,以及兩部動畫電影《深海》和《熊出沒·伴我“熊芯”》。
截止到發(fā)稿,幾部真人電影已經(jīng)都啟動宣傳,而且《中國乒乓》和《滿江紅》先后舉辦了超前看片,口碑都非常不錯,而其他幾部還沒有看片的,宣傳也沒閑著。
(資料圖)
比如今天要說的《流浪地球2》,憑借前作的影響力、獨一無二的科幻題材,以及前期宣傳中透露的超大制作陣仗,一直被業(yè)內視為春節(jié)檔票房冠軍的“種子選手”,甚至有傳言稱大年初一影院給的的排片占比會超過40%。
不得不說,《流浪地球2》確實有冠軍相,一方面前作票房很高,有很好的觀眾基礎,續(xù)集有先天優(yōu)勢;另一方面,觀眾去電影院還是更喜歡看大片,《流浪地球2》符合觀眾對大片的認知和預期,所以起步很高。然而,即便勝券在握,片方在宣傳上依然沒有松懈。導演郭帆帶著主演劉德華、吳京開始宣傳,除了拍雜志封面,三個人也接受了媒體專訪,透露了不少《流浪地球2》拍攝過程中不為人知的故事,采訪內容很長,我們梳理了一下重點。
劉德華:戴1000度眼鏡演戲,內心很恐懼
通過電影預告片和劉德華的采訪能夠得知,他在《流浪地球2》里飾演的圖恒宇是一位工程師,身材瘦削、頭發(fā)斑白,眼神里流露出頹喪與孤獨。
這是因為圖恒宇因為一場車禍,失去了家庭和女兒。不過女兒的思維和記憶被導出來存在電腦里,這個設定,成就了圖恒宇與女兒獨特的交流方式,而且還有個全新的概念叫“數(shù)字生命”。在劉德華看來,對圖恒宇來說數(shù)字生命就是希望,也是他和女兒最后的連接、圖恒宇活下去的核心意義。而在劉德華看來,跟愛相比,生命短暫又渺小,如果數(shù)字生命能夠讓活著的人減輕一點點生離死別的痛,也許值得考慮。
導演郭帆深知劉德華是巨型,拍攝過程中,劉德華一到片場,就自帶光芒,但受限于角色,郭帆必須要掩蓋劉德華的光芒,將他變成普通人,所以除了服裝和造型外,還特別設計讓劉德華戴上厚厚的近視眼鏡,度數(shù)高達1000多度,戴上這副眼鏡,劉德華幾乎是看不清東西的,反倒更加有真實感,更像個工程師。
此外,劉德華還透露了拍攝過程,沉重的航天服穿上非常難受,他要戴兩層手套,手指不靈活,操作小零件非常困難,只能平時多練。而電影中還有水下戲份,潛水服比航天服重30斤,而且整個人和場景都要沉到水下十到十五米,還要模擬晃動,劉德華表示,沉到水下他非常恐懼,還好這種恐懼恰好是劇情需要的。可見,劉德華拍《流浪地球2》確實很拼。
吳京:制作比上一部大幅提升,還會有第三部
眾所周知,吳京是《流浪地球3》的核心,上一部票房大賣要歸功吳京,而且當時電影沒拍完就沒錢了,是吳京伸出援手,給郭帆投資,才成就了《流浪地球》。
所以到了續(xù)集,吳京是對這個系列很了解,也有發(fā)言權的,他透露這一次拍攝從流程、場景到道具細節(jié)都比第一部進步很多。道具肉眼可見的真實度很高。第一部只能算是手工作坊,拍攝前還在修修補補,航空服也是找維塔數(shù)碼幫忙生產(chǎn),花了很多錢。而續(xù)集里這些都有改善了,現(xiàn)在只要一分鐘就能穿好航天服。
除此之外,吳京采訪中還說“郭帆說還要繼續(xù)拍第三部,我告訴他,我就想挑戰(zhàn)你想讓我怎么活著,反正我不知道,繼續(xù)期待吧。”由此可見,《流浪地球》系列已經(jīng)開始策劃第三部了,而且還是由吳京主演。
郭帆:累到住院,連續(xù)45天每天僅睡4個小時
導演是電影的核心,郭帆在拍攝《流浪地球2》的過程中就像個大家長,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他每天喝5大杯咖啡,只睡4個小時,甚至都累到住院了。
而且,每天只睡4個小時大概持續(xù)了45天。因為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和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在電影中對手戲很少,兩個人分別引領各自的主線,電影一共拍攝170多天,為了趕進度,最多時一天有四個現(xiàn)場,可能還有海外拍攝。這樣吳京和劉德華都要同一天拍。郭帆只能給吳京拍8個小時,給劉德華拍8個小時,中間轉場還要兩三個小時,這樣就剩下四個小時了,郭帆還得去剪輯室看當天拍的素材,只能稍微睡一會兒,又開始新的一天。
此外,郭帆也解釋了為什么《流浪地球2》沒有延續(xù)上一部的故事,而是拍了一個前傳。他表示《流浪地球》時,沒敢去挑戰(zhàn)“流浪地球”是怎么開始的,因為難度太高。郭帆帶領編劇團隊撰寫的世界觀有長達100年的編年史,上一部只是截取了地球經(jīng)過木星的一段。而僅構建世界觀,就寫了20萬字,那么《流浪地球2》應該也是在為后續(xù)作品做準備,將所有細節(jié)和設定都給到出處,將世界觀夯實,才能更好的往后面走。
在制作層面,郭帆用了更先進的制作技術。正式開拍前兩個月,制作團隊就用虛擬拍攝的方式拍完了整部影片,把劇本變成了一部完整的、可視化的動畫片,都是按照正常的拍攝方式取景、架好機位,由工作人員先模擬演員完成走位,進行動態(tài)捕捉,等正式拍攝前,所有工作人員和演員都需要看這個版本,這樣現(xiàn)場拍攝效率就非常高。
而最終呈現(xiàn)的正片,其實特效占比依然不是很高,郭帆坦言,還是達不到卡梅隆《阿凡達》這個級別的特效水平,所以為了凸顯真實感,電影還是更多采用實景拍攝,用到了大型裝置、機械臂、UI控制源、3D打印的大量仿真道具等,甚至有的道具需要上千、上萬個零件,組裝過程就是奇觀。
其實在我看來,《流浪地球》系列的意義已經(jīng)超越了電影本身,郭帆對整個電影行業(yè)都有很正向的影響,也在完成科幻題材的重要探索,預祝《流浪地球2》票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