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山今/文)“《狂飆》結束于26集”,這是劇集完結后大部分劇粉達成的共識。
(資料圖)
“爛尾”對于《狂飆》來說似乎有些嚴重,但它的結局確實有些倉促,也不如前面精彩。
大結局后,《狂飆》的豆瓣評分從9.1落回8.8分。這仍然是一個很高的分數,但其中0.3的分差,也證明了它的高開低走。
01 圓不回來的邏輯與角色
導演徐紀周曾如此形容《狂飆》:“我一直希望用古典三幕劇的形式,以警匪斗爭做主線,勾勒出一個時代的人物群像。”
如果以三幕劇來看,26集后,《狂飆》的時間線正式進入2021年,故事來到了第三幕——掃黑除惡,安欣回歸,高啟強倒臺。
這本可以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眼見黑幫老大樓塌了,理想主義者堅持二十年等來慘勝。結局拍好了,整個故事的時代性、悲劇性、宿命感能再上一層樓。
但可惜的是,在這之后,無論是劇情邏輯、人物塑造、還是主題表達,《狂飆》都在走下坡路,最終導致倉促收尾。
《狂飆》第三幕的崩塌體現在,劇情推進和人物動機開始無法自圓其說,工具人比重大幅上升。
高啟蘭可有可無,高曉晨也淪為工具人。
作為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二二八案主犯、大嫂陳書婷之死的直接導火索,高曉晨本可以成為第三幕的重要角色。但他被塑造成臉譜、扁平的跋扈富二代,除了飆車、犯蠢、惹人嫌,基本沒做別的。
就連全劇最豐富、立體的角色高啟強,在第三幕也出現了人物行為動機的混亂。
在最后幾集中,他買兇想要殺死兒子高曉晨,理由是高曉晨害死了妻子,他恨高曉晨。
但就在前面幾集,他似乎還是愛這個兒子的——堅持不讓兒子參與強盛集團事務,為了讓兒子收心,不惜賭上生命和他飆車。
高啟強對養女黃瑤的態度也十分模糊。
如果他把黃瑤當女兒,真心想救黃瑤,為何讓黃瑤參與公司事務?此前,高啟強從不讓包括弟弟、妹妹、兒子在內的親人進公司。
如果他不把黃瑤當家里人,為何在天臺想舍命救黃瑤?如果舍命相救是演技,他只是想保護黃瑤攜帶的賬本,那么在安欣及時趕到天臺時,身經百戰的高啟強就應該懷疑黃瑤的忠誠。
無論是愛、不愛抑或利用,高啟強和黃瑤之間的關系塑造都是曖昧、矛盾、不完整的。
蔣天和他的打手過山峰或成全劇最大工具人,編劇圓不回來的設定就靠他倆補上,推不動的劇情就靠他倆發瘋。
大嫂陳書婷、失蹤的陸寒,第三幕里沒破的命案,最后一集全讓過山峰給背了。
只不過這背后的邏輯真的合理嗎?蔣天處理陸寒,還可以理解為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對當地大哥的示好,但他謀害陳書婷到底圖啥?
彼時的他已經占了高啟強的上風,有趙立冬做靠山,拿下了大項目。而謀害陳書婷后,他不僅丟了項目,還被高啟強打傷一條腿,失去管束的高啟強變本加厲地和他對著干。
這種不夠合理的行為動機,不僅讓蔣天這個角色變得工具化,更讓陳書婷之死變得兒戲。
黃瑤騙賬本的戲份,就更加兒戲、倉促了。
賬本這種最直接有力的腐敗證據,本應是最難獲取的。保管賬本的財務主管,給黑集團做假賬多年,每天在刀尖上行走,而黃瑤幾句并不高明的威脅和謊言就把他給騙了。
第三幕前半段著重鋪墊的養老院伏筆,在結尾也沒能收回。
高啟強花了大價錢和高精力維護的退休干部,似乎沒有發揮作用。黃老出院和孟德海聊了會天,從此消失在了劇情線中。
重要角色變工具人、伏筆丟失,這種低級失誤在《狂飆》前兩幕中很少出現。
00年的徐江、瘋驢子,06年的李宏偉父子、李青,都是立得住的配角。他們有自己的性格、價值觀以及要達成的目的,不會為了推動劇情而做事。
02 安欣沒有家
《狂飆》第三幕垮塌的另一個原因,是沒能完成對安欣的最終塑造。
在前兩幕中,安欣已經足夠圣人化,沒有世俗的欲望、沒有人格的缺陷、沒有精神的弱點,完美的同時也拉遠了和觀眾距離。
單打獨斗的李響,甚至是憤憤不平的張彪都比安欣要來得復雜,也更接近普通人面對黑暗時的狀態與選擇。
第三幕是一個機會,可以讓安欣變得更完整、立體。
如果說前兩幕是黑幫崛起史,重點在高啟強,那么第三幕的中心應該是安欣。他蟄伏多年,終于等來一個機會,被掩埋的案件可以重見天日,犧牲的戰友沒有被辜負,他和高啟強之間的命運糾葛也可以了斷。
但事實是,第三幕中,安欣幾乎也淪為了走劇情的工具人。指導組分走了很多本該由安欣承擔的戲份。肉眼可見,最后幾集徐忠的戲份增多,安欣時常消失。
更遺憾的是,安欣的人物背景也沒能補充完整。我們對高啟強一家怎么分豬腳面倒背如流,卻始終不知道安欣住著什么樣的家。
成長環境、父親的死亡、被迫分開的青梅竹馬對安欣造成了怎樣的具體影響,他又是為何成為了一位如此堅定的理想主義者?這些本該詳細刻畫的細節,全都沒有。
安欣在第三幕中被削弱,也導致他和高啟強之間的宿命感差了一口氣。
前兩幕中,安欣和高啟強是無時無刻不在角力的對手。兩人每次吃飯時的暗流涌動、唇槍舌劍,都耐人尋味。
但第三幕中,由于安欣失去主導地位,高啟強也失去了對手,他的角力對象變成了指導組、趙立冬。
這背后有客觀原因。徐紀周在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說:“作為故事核心主人公,代表的是正面形象,必須得塑造一個道德上沒有瑕疵的、完美無瑕的人,要不然沒辦法,游離在灰色地帶的東西更多的話,挺麻煩的。”
但也有一些是劇本不夠完整的原因,起碼安欣的成長環境、生活環境及狀態是可以多花些筆墨的。
03 丟失的時代性與現實主義
在前兩幕中,《狂飆》拍出了時代性。
小靈通、賭博機、爛尾樓、城中村拆遷、房地產生意,這些符號都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而高啟強的每一步高升,無一不是乘著時代的東風。
或者也可以說,只有在那個野蠻生長、狂飆突進、經濟騰飛的年代,才可能發生底層魚販變大佬的故事。
高啟強起家背后更深刻的時代性,在于他與孟德海之間互相利用的關系。
06年,莽村的度假村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出現矛盾,孟德海把高速公路的投標給了最合適的高啟強,明里暗里想利用他對付莽村。此時此刻的高啟強,充當了白手套一般的角色。
京海的發展建設需要他和他的企業,而這也是高啟強后來能站穩的重要原因——“治安和治理,差出去十萬八千里。”
因此,他的倒臺也應該是帶著時代必然性的。
但在第三幕中,我們看不到這種時代必然性。之前行之有效的手段為何失效?時代風向和權力生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社會又有哪些變革?這些沒有被完整回答的問題,使得整個故事失去了原有的厚重。
后半段另一個令人遺憾的“下坡路”,是對于孟德海的塑造。最后幾集中,孟德海相關劇情存在大量的后期配音,口型和臺詞對不上。
他被改成一個縱容家人犯罪的角色,最終也受到了懲罰。但根據第二幕的相關劇情和網友推測,孟德海和高啟強之間應該有著更密切的合作。
安欣是完全的白,高啟強是黑中帶點白,而孟德海或許才是難以評說的復雜,真正地游走在灰色地帶。
結局的垮塌,還在于其現實主義風格的退位。
最明顯、突兀的一場戲是楊建的自首。由于劇本中對楊建的塑造嚴重缺失,所以整場戲可以概括為:一個多年受賄、斂財、為自保可以陷害朋友的貪官,被前同事感召,不再抵抗,含淚自首。
這顯然已經不再是現實主義的筆觸。
04 為何倉促
當然,說第三幕全程垮塌也有些偏頗,更準確的說法是,只有佳句,沒有佳章。
高啟強和趙立冬在飯桌上的權力撕扯,張彪被抓后與安欣的對話,高啟強和安欣在看守所里最后的對話,都是精彩的。但這些點綴般的精彩,仍然挽回不了整體的滑鐵盧。
正因為前26集確實精彩、難得,所以第三幕的垮塌更讓人覺得遺憾。
我們也試圖為《狂飆》如此倉促的結尾找出一些客觀原因——尺度壓力、時間緊張、預算超支。
第一單元拍了五十多天,第二單元拍了四十多天,而第三單元拍攝時遇上疫情,很多外景去不了,搭景又沒有預算。最終為了趕時間進度,第三單元只拍了二十多天,甚至連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缺乏打磨、完善的時間。
徐紀周在接受《人物》采訪時說:“他們問我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時候,我正在寫第三單元的劇本,特分裂。《狂飆》2021年9月26號開的機,2022年1月18號殺青,劇本關機前十來天剛寫完。”
尺度的壓力也在,導演說:“還得跟制片人對執法尺度什么的,比如指導組下來有一個既定的工作程序,這時候這些程序跟商業性、戲劇性之間的平衡也挺費勁的,有些東西不能逾越的。”
“我覺得這部戲最大的遺憾可能就在于第三單元比較倉促,只拍了20多天,如果能像一單元和二單元那么從容,去打磨每一場戲的話,可能還會更精煉一些。”
《江照黎明》曾被指責“爛尾”,其編劇也在采訪中表示創作中最難的是沒有時間,“如果有更多時間,我們可以把這個劇本,尤其是后半段打磨得更好一些。”
事實上,這背后仍然是工業成熟度的問題——劇本創作效率能否更高?現場拍攝效率能否更高?
《狂飆》高開低走了,但它仍然是一部難得的好劇。
它的口碑和市場反饋再次讓好內容、好演員回歸。也正因為《狂飆》的確很好,觀眾才會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它,希望它能更好。我們也希望下次有更好的消息。
關鍵詞: 消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