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消息,2月13日,央視網公眾號發文《絕望的“文盲”,能演好戲嗎?》,未點名地批評了部分演員“文化儲備不高、腦袋空空,劇本讀不明白、角色無法理解”,不是語言貧瘠,就是夸夸其談,對表演缺乏敬畏和用心,從而導致演技不佳,作品質量差,讓觀眾看得頭疼。
央視網所發文章標題截圖
【資料圖】
央視網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融合傳播平臺,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之所以發布這則評論,無非是為了指出當下影視圈存在的“文盲”現象,呼吁影視行業滌蕩不良風氣,拔除浮躁之根,希望更多演員能向德藝雙馨的同行、前輩學習,潛心鉆研業務,吃透角色,提升演技,奉獻出更多優秀作品。
沒想到,初衷良好的分析和勸導,引發的卻是新一輪的飯圈大戰。在該文章的評論區和熱搜詞條里,各路明星的粉絲開始暗著對號入座,明著互相甩鍋,紛紛指責對方的偶像才是“絕望的文盲”,列舉各種證據,證明自己家偶像的采訪別有深意,質疑官方媒體“收錢辦事”,烏煙瘴氣的樣子讓正常觀眾目瞪口呆,無言以對。
央視網指出的部分“絕望的文盲”發言
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各位“哥哥姐姐”們演技都離“走心”還有相當的距離,都有待提升和進步呢?有沒有一種可能,“不點名”就是為了給大家留點面子,希望大家知恥而后勇,奮起而直追,而不是自欺欺人地認為“反正說的不是我”呢?
講真,呼吁演員不要做“絕望的文盲”,并不是要求所有演員面對采訪都能舌燦蓮花,講出一套又一套理論,但對于職業的理解,對于角色的認知,都是非常基本的功課。如果連這樣的問題,都說不出任何有意義的答案,甚至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他,難免讓人懷疑其沒有用功,缺乏誠意。
當然,演員不是演講家,并不是口若懸河就是好的,很多優秀演員也是“敏于行訥于言”,不在采訪時說,也可以用作品說話。問題是,部分“絕望的文盲”并沒有什么像樣的作品,演戲尷尬仿佛扯線木偶,甚至用“摳圖式”演技愚弄觀眾,這樣的作品又能跟觀眾說上啥話呢?
諷刺的是,針對這篇評論展開的“粉黑大戰”,恰恰印證了評論中所指出的,演藝圈“文盲”輩出的根源所在——演員演技“僅粉絲可見”,資本營銷“唯流量是從”。
不管演員的表現多么差勁,粉絲永遠都無腦“護犢子”,身先士卒地沖在第一線去“甩鍋”“洗白”“拉踩”,讓嚴肅的話題變得一地雞毛,讓懇切的呼吁變成一聲嘆息。長期在浸淫在這樣的環境里,難怪有些演員“雙腳離地”,自信爆棚,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也不把表演藝術的專業性放在眼里,而這種演員和粉絲互相包庇,彼此糊弄,完全不愿意睜眼看看真實世界,才是最讓人絕望的。
說起磨煉演技,鉆研專業,不得不提及最近因《狂飆》大火的張頌文,他的表演以精妙的細節和強大的感染力,讓很多根本不懂表演的觀眾也能深切共情,而他本人的采訪也好,此前做表演老師的點評也好,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平實生動,言之有物,充滿了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刻領悟。對表演的熱愛讓他貼近生活,對生活的熱忱又滋養著他的表演,他所收獲的認可和稱贊,恰恰給行業樹立了一個榜樣:演員該做什么樣的人,該怎樣去生活,去演戲。
粉絲再怎么吹捧,再怎么護短,“文盲”若不進步,就永遠是“文盲”。流量的泡沫,嘴上的輸贏,永遠只是一時,演員永遠得靠作品說話。粉絲們與其忙著“甩鍋”,不如積極“勸學”,別再以“擺爛式追星”為不良現象推波助瀾,像個正常的觀眾一樣,為演藝圈的“掃盲”貢獻一份力量吧。
編輯:吳思
責編:廖異
審核:馮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