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衛解/文)
1月31日,《折腰》官宣劉宇寧為男一號,搭檔宋祖兒。
“劉宇寧再當男一號”消息飛速傳播,在網友們“為什么”“憑什么”“怎么辦”等一連串的發問中,“劉宇寧網紅轉型演員”一事,已經板上釘釘。
【資料圖】
劉宇寧飛升的背后,有路線選擇的正確,有制片結構的重組,也有行業規則的轉變。他的成功固然令人驚嘆,但從行業人口中的現狀看,想要成為下一個劉宇寧,似乎更難了。
一、劉宇寧,極速“飛升”
劉宇寧的成長速度很快。
2018年,他還是《中國音樂公告牌》《蒙面唱將猜猜猜》等音番里的邊緣角色,四年過去,劉宇寧已經搭配劉濤、劉詩詩、宋祖兒,接連出演男一號。
而和他同期的費啟鳴,在2021年簽約壹心娛樂后才接觸到檸萌、新麗,出演大體量劇集《二十不惑2》《顯微鏡下的大明》。更多的網紅,還是根據自己的優勢,在語言類、時尚類、音樂類綜藝里闖蕩。
相較于其他的網紅,劉宇寧的影視轉型,可以用“穩準狠”來形容:19年開始,劉宇寧幾乎一直在有效播劇。
小屏幕起點是《熱血少年》的男二號,《終極筆記》時因“黑瞎子”和劇組直播一戰成名。《長歌行》里和趙露思的“皓嫣”CP出圈,《說英雄誰是英雄》和導演界網紅李木戈合作,出演人設吃香的“瘋批反派”白愁飛。
與此同時,他的歌唱事業也有聲有色。僅2022年劉宇寧就演唱了20首影視劇OST,被網友戲稱“愛情保安”,和周深、毛不易并稱OST三巨頭。
但飛升的實績和外界對劉宇寧的評價有些割裂。
劉宇寧搭檔劉詩詩出演《一念關山》的消息釋出后,互聯網平臺一度發起了對劇方的聲討。
這或許因為外界和行業內存在認知的錯位。在大部分人眼中,他似乎還是半路出家的“外行人”,唱歌實力優越,演技還欠點火候。
劇評人駱駝就是“大部分”之一。“我承認他的粉絲粘性高,但在我的印象里他還是那個在直播間叫榜一大哥的主播,不足以勝任男主角。”
半年不到他搭檔宋祖兒再成男一,駱駝仍舊持相同的態度。“從今往后他就是男主角的待遇了,但究竟能不能扛劇,演技有沒有進步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劇方花大手筆押注劉宇寧的潛力,在駱駝看來有點孤注一擲。
二、“頂劉”是玄學?
雖然劉宇寧的飛升一直是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但從劉宇寧的發展史和市場環境來看,他的成功似乎并不是偶然。
他選擇的角色幾乎都有足夠的復雜性。黑化、亦正亦邪、放蕩不羈、冷面熱心,這樣的人設既能展現存在感為演員吸粉固粉,某種程度上也能用魅力彌補演技的不足。
其次是他的高流量低風險。
盡管從2018年起劉宇寧的直播粉有所流失,但目前他的短視頻粉絲數仍然在2000萬級別。而相比起年紀太過年輕、頻繁陷入踏房爭議的部分偶像,成熟風趣的劉宇寧看起來確實風險更低。
行業環境也給了他一個乘風破浪的機會。
從降本增效、提質減量的市場環境看,更多的經費開始流向制作環節,S級、A級的作品也開始壓縮演員開銷。大女主、女性視角劇集,一線女演員搭配二、三線男明星的例子并不少見。
制片人黃黃直言,一線+二三線的“保一代一”模式,仍舊是目前的主流趨勢。“但新生代能不能扛起來劇,還有待考察。”
平臺在選角上的話語權同樣不能忽略。
制片人黃黃告訴搜狐娛樂,中小型制片公司的選角話語權不大,能完全做主的都是大廠、大公司。尤其是定制,平臺意見十分重要。
黃黃透露,平臺會根據近三年劇播水平來給演員評級,已經有三部熱劇傍身的劉宇寧算數據很不錯的演員了。
鑒于《說英雄誰是英雄》《天行健》《折腰》均是騰訊視頻自制劇,《一念關山》《安樂傳》等劇的制作方也有騰訊參股,有網友戲稱他為“鵝系藝人”
劉宇寧的走紅其實顯示著的是整個行業“規則”的轉變。如今很多演員的選擇方向,不再是飾演什么樣的角色,而是接哪個公司的戲。
“其實選擇一直是雙向的,在目前的劇集市場,制作公司也在被挑選。把選擇重點簡化,大公司vs小公司,你會選擇哪個呢,肯定是大公司,盡管是配角。如今行業的馬太效應越發明顯了。”制片助理透透說道。
透透透露,現在大部分演員都只看頭部、要S級甚至S+級的劇本,A級劇遞過去都被打回來。
“我覺得演一部磨練一部,合適最重要,但感覺很多藝人規劃不是這樣,我不是藝人工作室的也不好評判。”
“趨勢就是這樣,新生代的演員其實也不愿意向下兼容,都比較挑。有的劇選角出來了網上都說選角不行,為什么不選大眾推薦的角色,實際是可能是演員沒看上。當然我們不能忽略這是一場是劇方、平臺、合作人等多方的博弈。”透透無奈道。
無論如何,在多方考慮之下,“劉宇寧們”或許就是那個最合適的男一號人選。
三、網紅的歸宿是娛樂圈?
劉宇寧的飛升、前段時間的“演員的網紅感”、“普女普男”等議題,似乎又一次炒熱了老生常談的話題:網紅和明星的界限正在被模糊。
明星網紅化,帶上了“搞笑女”“接地氣”的標簽,無數藝人流向MCN、直播、淘寶模特等行業。
如今,網紅“闖娛”是否還是好選擇,更值得掂量了。
對想要轉型的網紅們來說,如何維持短視頻平臺和轉型工作仍是難題。連劉宇寧也曾在直播提到,“接OST有點消耗粉絲”。
更重要的是,在《狂飆》熱度起飛、電影市場回暖、數部S級劇集待播的熱鬧之下,我們不能忽視另一個現象:娛樂圈似乎在經歷著悄無聲息的縮圈。
新演員的誕生是緩慢、波折的。近三年的影視市場,高質量的新人演員寥寥無幾,行業缺失新面孔。在《演員請就位》《演員的誕生》等綜藝中的新人們,似乎也都難道批評。
在偶像劇賽道里,“縮圈”的現象尤其明顯。最直觀的表現,是拆CP混搭極為迅速。《蒼蘭訣》播完,《寧安如夢》拍完,兩對男女主就分別重組。虞書欣、張凌赫二搭《云之羽》,白鹿、王鶴棣出演《以愛為營》。
“項目演員搭配都是交叉著來,甚至有種演員不夠用了的感覺。”透透無奈道。
原來的演員都去哪了?2022年一則“十八線演員窮到只剩500塊,決定離開娛樂圈”的消息傳出后,揭開了尾部行業人的隱秘。
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影視寒冬的連鎖反應。
降本增效之下,無論是平臺、劇方、品牌都趨向“高效”和“穩妥”的選擇。啟用新人,對大制作項目來說,風險較大,營銷成本也更高。
“如今,選擇逃離娛樂圈的人并不是少數。”經紀人晚晚透露,三年疫情讓很多人選擇離開,降本增效不意味機會的轉移,資源仍然集中于頭部,中尾部趨向飽和且面臨殘酷的淘汰制。
而能夠闖出來的新人們,很大一部分都有較好的家庭環境,“殷實的家境至少能支撐他們度過一段入不敷出的日子,少了后顧之憂。”
(文中均為化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