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胡圖圖/文)
市場中的頭部項目越來越多了。
【資料圖】
這段時間,僅新開機的頭部大劇,就有鄭曉龍執導,羅晉、馬思純主演的《偵察英雄》,根據亦舒同名IP改編的《承歡記》,以及如同《玉骨遙》《長相思》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大眾拉出來“溜”一圈的待播古偶劇。
頭部大劇,按照平臺當前的電視劇分級制度,它們也被稱為S+、S級項目。有些平臺甚至會用S++來凸顯出項目的“頭部性”。
這些項目它們是如何通過內部機制被評選出來的?換言之,S+/S級大劇究竟長什么樣?
在與多位業內人士及平臺相關工作人員的交流中,我們將這項較為幕后的評選流程搬至臺前,與讀者進行分享。
想要成為S+/S級大???先“過會”
劉微是一家影視公司高管兼編劇。她坦言,一部作品想要在平臺內被評級為S+/S級,得先“過會”。
這是一項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實力比拼賽。
根據騰訊視頻2020年的內容分享會介紹,彼時騰訊視頻每年收到的項目提案大概是1000多個,項目通過率為30%-35%。到了去年,各平臺高管在朋友圈曬出的“幾百個項目提案,最終只過了一兩個,且還都是大IP項目”的言論,成為市場主旋律。
劉微認可這種言論。在她看來,去年各平臺的項目提案通過率至多只能達到5%。
為何提案成功率變低了?大環境來看,這必然與各平臺高舉高打的“降本增效”策略息息相關。另外,就是這幾年處于影視寒冬,“疫情”、市場“資金流短缺”的客觀因素,也成為影響公司項目開機率減少的關鍵。
劉微對這樣的市場現狀深有體會,“其實就是平臺所需要的產能下降了。之前我們做定制劇,還會分頭部項目和中腰部項目,現在就只剩下頭部項目?;蛘哒f,能夠過會的,至少也得是A+級配置?!?/p>
這也是導致平臺提案會通過率低的另一層原因。
“以往三家主流平臺審核劇本時,一般會找我們要5集劇本,加萬字人物大綱和人物小傳。那個時候,芒果還只要一集劇本,甚至不要劇本就可以立項。后面,芒果開始要3集劇本,三家平臺則是要8集。發展到現在,三家主流平臺包括芒果,已經開始要一半的劇本,甚至已經出現要全劇劇本的現象。”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來自某大廠前制片人夏天的認可。她告訴搜狐娛樂娛樂觀察,不僅僅是劇本審核更嚴格了,具體到當下的每一個審核環節、流程,平臺也是越來越嚴苛。
劉微介紹,以往的項目評估會,大概會先后經歷兩輪審核:分別是更看重劇本的初篩,也就是平臺會命名的“預選會”——大概是幾百個項目同時提上去,平臺會根據自己的評估標準、審美留下一小部分劇本,進入下一輪,也就是平臺內部的“決策會”。
“第二輪評選平臺會更加看重作品的演員、導演、制作團隊等卡司。”劉微說。
但是在現在,一個項目在“過會”后,也是需要進行反復多次定級。夏天說,目前各平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評估體系。優酷是叫做‘中臺’,其他平臺可能叫法不同,但大抵流程、審核機制相似。
“一般是在項目立項前,按照劇本進行首次評級;待到項目開機前,平臺會進行二輪評級,以確保項目書中提到的演員是否具有真實性。再來便是,在交片前平臺會根據拍攝完成的內容質量,再度評估;然后就是開播前,平臺會根據最終成片再度驗貨,然后根據片子的具體質量進行宣傳、資源曝光的匹配?!?/p>
至此,一部作品的評估流程,基本上就完成了。
劉微、夏天能夠理解平臺審核機制的越發嚴苛。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如今的市場行情下,一部作品能夠“過會”,至少也是需要達到A+級資源配置。
這也凸顯出想要成為S+/S級作品的難度。
S+/S級大劇長什么樣?
問題來了,S+/S級作品究竟長什么樣?換言之,哪些因素會影響一部作品被評選為“頭部”。
兩位受采訪者坦言,實際上就是項目“過會”流程中所考察的那些元素。即,平臺在對劇本內容認可的前提下,對該項目的IP、演員陣容、制作團隊等資源配置進行不同維度的要求。
正如大眾所看到的,平臺對于頭部項目的要求,也是來自于各個方面的“最頂級”配置。
比如,在演員陣容上,S+/S級大劇會邀請至少一到兩位top級當紅演員,制作班底也會要求市場中的top級團隊。包括在IP選擇、投資成本和項目宣發經費上,也都如此。
制片人許可坦言,即便是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平臺的頭部項目制作經費也是在億級別、宣發費用則達到上千萬。
具體到每一部項目,它們也會在評估標準上透露出一些“取巧性”。
比如在題材維度,許可說,“古偶劇和市場中正流行的題材,就為平臺首選?!?/p>
“古偶劇主要是市場基本盤比較大,一般這類題材又都是‘大IP+流量演員’的集中營,被評選為頭部并不難理解;正流行題材之所以也會比較容易,這是因為得到了平臺的鼓勵。比如說《狂飆》,它火了后,平臺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同類型作品出現的?!?/p>
在演員挑選上,“流量型”演員比中生代實力派演員,更占據優勢。
夏天說,即便是像姚晨、海清這個級別的演員,她們主演的作品,也不見得可以被平臺定級為S+/S級?!耙Τ渴且驗橹匦牟⒉煌耆陔娨晞?,海清則是需要看題材,如果她主演都市家庭劇,那肯定就是頭部,但如果是想嘗試一些新題材,平臺也需要再三惦念?!?/p>
一些首次“下凡”執導、或主演電視劇的重磅級電影人,他們牽頭的項目也更容易被評為S+、S級作品。許可說,“知名電影人的光環還是好使的,但效果可能只有一到兩次,他們的作品如若一兩次都未能達到理想的播出狀態,平臺對他們的項目定級,也需要重新預估?!?/p>
目前大眾市場頗為關注的王家衛首次“下凡”的作品《繁花》,便是一部標準的S+大作,名導王家衛能否經受住大眾市場的檢閱,平臺與觀眾都在靜待。
“一些爆款‘劇二代’,平臺也會為其開‘綠燈’?!眲⑽⒄f,倘若《蒼蘭決》現在立馬官宣第二季,平臺基本上不太需要對該項目進行相關評估,就可以直接定級為S+。
“像這種級別的爆劇,各家平臺都會爭搶著要,別說審核了。光拼手速,都是個問題?!?/p>
在挑選制作公司層面,與平臺有深度合作,甚至是直接有股份的公司,也更容易獲得平臺認可?!岸诜e了大量馬伯庸IP的留白影視,它有愛奇藝參股,它家的項目在平臺內部定級上,較容易定級為S+/S?!眲⑽⒄f。
除此之外,與騰訊視頻有過合作的新湃傳媒,“爆款劇”《陳情令》的制作方;與騰訊視頻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的靈河文化,以及與愛奇藝形成綁定的萬年影業,這些公司制作的項目同樣更容易過決策會。
“其實就相當于你用一部爆款內容證明了自家公司的制作實力,那第二次與平臺合作,顯然就會更有優勢?!?/p>
綜上,一部S+/S級作品的模樣,大抵也就被描繪出來了。
當然,以上的任何一種情況,于平臺分級制度而言,都不是單一選項。平臺在挑選一部作品時,首要條件還是先看劇本。
“這還是一個順序的問題,平臺評估一個項目的方式,永遠不會說我因為某個演員、某個制作公司決定來做,我不看劇本,就給他定出一個級別。這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基本不可能會出現?!痹S可說。
一定是“爆款”嗎?
當一部作品已經被定級為S+/S級了,這是否意味著他們就一定是爆款?顯然平臺和市場都有著自己的看法。
劉微說在平臺內部審核機制中,一部作品的投資產出比是平臺在前期考核的關鍵。
“優酷的頭部自制劇投資產出比要求在130%,版權劇則需要達到170%?!?/p>
劉微解釋,所謂的項目投資產出比,就是每部作品能為平臺帶來的會員拉新、廣告招商等收入,與投資成本的一個計算法則。
這項略為細致的數據指標,并不是行業公開的秘密。兌換為觀眾更易理解的,大概就是平臺對于不同級別作品的集均播放量?!澳壳?,優酷對自家S級以上的作品集均播放量要求是在3500w+,騰訊和愛奇藝具體數據不詳,但應該不會比這個低?!眲⑽⒏嬖V搜狐娛樂娛樂觀察。
在她看來,集均播放量是業內比較信奉的一個數據指標?!坝行┳髌房赡軙艿絀P、演員卡司影響,前期播放量非常高,但是后期作品口碑沒能達到預期,就會出現斷崖式下跌。集均播放量可以更客觀地看出一部作品的市場表現?!?/p>
云合數據發布的《1、2月電視連續劇報告顯示》,當前市場中集均V30有效播放量在3500w的電視劇僅有3部,分別是《狂飆》《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我們的日子》。其中《狂飆》以2億的V30集均播放量,遙遙領先。
“之前市場中某電影大花‘下凡’主演的都市家庭劇,集均播放量就只達到1100w,與平臺定級的S+明顯不符;一些播出效果不及預期的S+古偶劇,也是時有發生?!眲⑽⒎窒?。
劉微說,讓她和同行感到意外的,還有一些作品。比如一些播出前還只能被評級為A級及以下的作品,如《蒼蘭決》《御賜小仵作》《一閃一閃亮星星》(分賬?。┑茸髌?,播出后意外收獲“頭部劇”效果。
另外就是一些主打中老年市場都市情感劇,如李一桐、陳建斌主演的《愛我就別想太多》,劉愷威、陳都靈主演的《這就是生活》,令平臺十分滿意。
“這些劇可能在年輕觀眾眼里,并沒有太大吸引力,但對于固定的電視劇受眾而言,市場基本盤還是比較大的。加上他們的播出方式多走臺網發行,或者是多平臺分銷,也就自然的加大了劇集播出流量。”
一個新問題是,平臺的劇集評級制度下,為何也會出現“實際定級與播出效果”并不完全對等的現象?
在幾位受訪人看來,這依舊與平臺的項目評估體系有關?!熬拖衿脚_在項目評估前期,會考慮每個項目的投資產出比一般。說到底,這還是一場比拼‘流量’的項目篩選大會。只是這兩年,平臺對內容質量的要求更高??扇绻麤]有一個好的基本盤加持,AB級作品就很難被評為‘S+/S級’?!?/p>
具體到各平臺的評估細節上,劉微也曾感到過“頭痛”?!艾F在各平臺基本都是工作室制度。他們的評估團隊,人員構成相對復雜。你對接的評估小組人員不同,得到的反饋意見也不盡相同?!?/p>
劉微說,自己就曾有過同時兩組人員與自己對接的經歷。“最后兩組人員給出的評估意見,并不完全一致,這讓身為乙方的我們非常頭疼。”
制片人夏天也分享了自己從業經歷里遇到過的某個“疏漏”。
“之前公司內部的評估小組里的某個員工,將一位電影導演投遞過來的項目書,誤判為‘首次執導網劇’,但實際上,這位導演在2018年就拍攝過網劇,甚至將A級劇作出了S級效果。這次失誤,也讓外界對平臺內部評估機制造成一定誤解。”
夏天說,其實平臺內部的評估小組人員流動很大。不同階段,平臺的審美需求也會有所不同,甚至會經常出現團隊審美不一致的問題。這也是作為乙方,劉微提到的“有時接受意見不同”的原因。
“各平臺有各平臺的審美,我們理解也尊重。”劉微說,現在平臺的審核機制是越來越趨向于嚴格和謹慎的。包括在一些合作方式上,平臺也越來越遵循“內容為主”的理念。
“現在有些平臺已經開始直接跳過影視公司,讓它們的內部團隊,去與諸如導演、編劇這樣的創作者們直接打交道?!眲⑽⒖隙诉@種做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可以加大創作者們的話語權?!?/p>
但與此同時,作為乙方影視公司的高管,她不得不為中小型企業公司感到擔憂?!坝耙暪竞椭破嗽谂c平臺合作過程中,基本上是起到彌合和組盤的作用。現在平臺直接跨過影視公司,直接和創造者產生聯系,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已經極大的壓縮了大家的生存空間?!?/p>
如今在各平臺都高舉高打“降本增效”的策略下,平臺、觀眾與市場顯然都在為迎接影視行業的“新時代”而去做準備。
可問題卻給到了一些中腰部企業,在缺乏一定資源整合能力、市場評級制度趨向于頭部陣容的當下,這些企業又將如何與市場中的頭部公司比拼實力?這是留給平臺思考的問題。
(注:文中采訪者均為化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