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豐寧/文)
(資料圖)
趙麗穎已經第三次陪跑白玉蘭獎。如果說《花千骨》時期的入圍還讓人覺得僥幸,《知否知否》被提名欠缺一點火候,那這次通過《風吹半夏》問鼎“最佳女主”,已經是很多人眼中的“恰如其分”。
她有作品、有口碑、有流量,表演技術上還出挑于同齡女演員。這種情況下再陪跑,多少讓人有些意難平。
趙麗穎或許也有過某一瞬間的失落,但幾乎沒有鏡頭捕捉到。頒獎結束后,她自己帶上“三次陪跑”的話題,用一句簡單的“繼續跑”化解了喧囂。自嘲中猶見灑脫。
從白玉蘭舞臺這個場域向外延伸,其實趙麗穎整個人,早就開始進入一種從容又放松的狀態。
一
學會放松
最直觀的一點,她的行程安排上寬松不少。月初,趙麗穎工作室發布了一個20余秒的視頻,最后定格的畫面上,一行綠色的小字簡單扼要地說明她接下來的安排——“本月暫無可公開的行程活動”。
很快“趙麗穎六月暫無公開行程”成為熱搜關鍵詞。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個一向以勤奮著稱的女藝人,輕飄飄就空出一個月,放到六年前,這一個月相當于趙麗穎一年的休假。
“一年365天,300多天在橫店”,是當時外界討論趙麗穎總會提到的事。
最忙的時候,她不僅要在《老九門》和《青云志》之間串組,還要往返上海和橫店拍攝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趙麗穎承認這種感受非常殘酷,毫不掩飾軋戲帶來的消耗,直言那是一段“又累又不開心”的日子。
而今,演戲已經不再像是空氣一樣,充斥著她的人生。她開始勻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留給生活本身。
人們偶爾會刷到趙麗穎帶娃,可能出現在迪士尼,一身隨性裝扮,和普通人一樣,面對四歲孩子偶爾會手足無措;也可能是在和馮紹峰聚餐,領著孩子大方壓馬路的樣子,讓人短暫忘掉她的明星光環。
健身,是趙麗穎產后逐漸養成的習慣。開始是因為有人刻薄她產后的身材,她在微博上秀出肌肉回擊。后來健身成了她的生活習慣,哪怕是去錄綜藝,也常常看見“別人吃早飯,趙麗穎健身”的畫面。
有一直關注趙麗穎的網友發現,她也變得更會保養自己。不再是那個從疾馳的馬背上差點跌斷腰,站起來還要繼續拍的“拼命三娘”。她愈發懂得惜力。哪怕只是采訪間隙遇到冷空氣,也不會假裝沒關系,“畏寒避熱本就是人之常情,人要尊重身體的規律,也要學會量力而行。”聊起變化,她態度坦然。
愛看小說,則是近兩年出行不便期間,趙麗穎添的新愛好。碰到合心意的網文,她透露自己會“恨不得通宵一口氣看完,還為此沖了的大量閱讀幣”。
但這些都比不過旅行在趙麗穎生活中的位置。2023年才過半,趙麗穎在不同地方出游的照片就已經頻頻流出,不是和閨蜜在南方城市街頭大秀摩登復古穿搭,就是披著民族風披肩,在西雙版納的春風里放肆大笑。
這種有著“報復性出游”意味的動作,出現在趙麗穎身上,更像是對她之前幾年枯燥時光的補償。她曾對外回顧早年的自己:只認準了拍戲,對其他一切不感興趣。
如今,工作對她來講不再是一件需要犧牲掉什么,才能成全的事。她拿取工作成果的動作變得輕盈。尤其最近一年,《幸福到萬家》述說著她人物塑造上的突破,《風吹半夏》提供她演技展示的舞臺,《與鳳行》則再一次向外界證明,一個36歲女明星的流量從未逝去。
哪怕是從前不擅長的工作,如今也變得游刃有余。最開始接受采訪,面對記者的探尋,她整個人顯得非常緊繃。當時一家機構媒體的記者去采訪她,乘興而至,失望而歸,在稿子里回憶起那次會面,坦言是職業生涯里最尷尬的一次采訪。
而如今,面對媒體,趙麗穎能把何幸福一個巴掌,打到不同人身上的不同心理活動,分析得頭頭是道;也能透過許半夏不同階段的穿搭風格,娓娓道來人物的欲望變化和心路歷程。
時尚雜志對藝人變化的捕捉最是敏感,它們評價如今的趙麗穎:沒有了以前的畏畏縮縮和怯場,臉上多了一份從容和淡然,甚至有一種女王的冷艷。
二
從開放心態中獲得的自由
外部狀態從緊繃到松弛,往往伴隨著內部心態的變化。
趙麗穎的心態越來越好。即便擺在面前的是最對立的觀點,她也能想盡辦法從當中汲取能量。最近一次接受采訪,提到遭遇“差評”,她就表示,已經很難被壓垮,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在想辦法“化壓力為動力”。
既不是剛入行時,仗著一股“初生牛犢不畏虎”的蠻勁,無視一切差評;也不是初嘗差評滋味后,感嘆“真有人用一句話定義一個人”,覺得自己被針對;更不是在娛樂圈打拼一段時間后,嘴上說著想通了,內心卻默默把“不同的聲音”等于“找存在感”。
與“差評”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對抗感,在悄悄淡去。她的心態變得更加開放。甚至連“差評”這件事本身,也都被她在最近的采訪中,定義成一份無可回避的“人生功課”,納入了自己事業上升過程中的一部分。
而與此同時被納入其中的,還有從前被她視為“表演”這個初心之外的很多東西,包括活動、綜藝、時尚。具體到名利場上的互動,能看到她登上領獎臺時的閑庭信步,參加綜藝時的載歌載舞,哪怕從前最不擅長的時尚活動,也在被她慢慢馴服。
而面對那些找上門來的認可,她則會讓自己保持冷靜。
不再像個溺水者一樣,試圖抓住周圍能抓住的一切。她曾在演講中提到,自己剛入行時,被“圓臉當不了主角”“不會說話的人混不了娛樂圈”“流量演員轉型難”等一重又一重難關包圍,心里總憋著一股勁兒證明自己。
很多時候,好的項目、好的機會、好的合作擺在面前,她未必選擇當下看來最具競爭優勢的那個,這讓人看不懂趙麗穎的決定。她試圖柔和地解釋這層變化是“接戲沒有之前爽快了”。
曾經的同事、和頌創始人之一李雪看得明白——現在的趙麗穎已經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標準。用李雪的話來說,“沒人不喜歡合作國際大牌,但她更看重對方是不是認可自己的價值”。
如果與自己的方向相悖,項目再好,趙麗穎還是會毫不留情地舍棄。她承認這個過程中,“不能說沒有沖動,沒有魯莽,或者錯誤的決定”,但已經做好了為“走彎路”負責的準備。
三
看待世界方式的變化
說不清這背后是什么在支撐著趙麗穎一步步走到今天。
或許就像她自己曾經總結的,“農村生活的影響”是一部分原因。她出生在一個不被偏愛的家庭,弟弟分走了父母一半甚至更多的關注,這導致她從小就渴望獨立,兒時田間地頭的勞作,也造就了她雜草般蓬勃的生命力。
后來行走在娛樂圈,她也是一路被打擊著長大,或許這就是身為公眾人物的宿命,撐得住就前途光明,撐不住就萬丈深淵。趙麗穎也曾問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短暫懷疑過后,她還是選擇承受,而這一次次搖擺的過程本身,也磨煉了她的堅韌。
盡管實踐起來并不容易,但好在趙麗穎不是一個人。角色是她走在這條路上,最忠實的朋友。“演過的角色,他們身上的痕跡會停留在演員身上,包括對待生活、事業,甚至是看待世界的方式”,趙麗穎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
陸貞,是第一個讓趙麗穎體驗到“演戲演到‘爽’”的角色,契合她當時的奮斗階段,都是渴望憑借一個人自身的品質,從低微處爬到人生的高峰;花千骨的情況類似,她身上原生的命數,既是被當成異類的源頭,也是最終戰勝一切關鍵;而楚喬“一個人就能撐起一片天”的抗爭,更是強化了個人英雄主義對趙麗穎的感染。
她承認,這些角色一度成為她的“舒適區”。戲里,傳奇女英雄們擎著為正道、替蒼生的旗幟,努力就有回報;戲外,趙麗穎也靠“一根筋式的執著”,在演藝圈開墾著屬于自己的位置,“演員與角色合二為一”,幫助她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憑借《花千骨》拿下金鷹獎、實現第一個白玉蘭獎入圍就是例證。
但很快,她們在理想主義世界里獲取成功的方式,開始在現實面前顯現出違和的一面。最直接的一點,是趙麗穎開始接觸一些生活化的表演時,明顯感到自己能調動的反應不足以支撐表演,“我每天思考、剖析她,但剛開始拍那2個月還是困惑的”,演繹盛明蘭時,趙麗穎并不掩飾自己處境。
演藝路上曾有一段時間,她一度覺得自己只能一個人戰斗,甚至曾對外流露悲觀情緒:“路是你一個人走的,身邊沒有人來幫助你,幫你的人離你遠去,等你回頭看看身邊已經沒有人了。”有雜志形容她:苦修般獨自前行。
馮紹峰是在這件事上,幫助趙麗穎頓悟的人。趙麗穎在與公眾號《娛理》的對話中提到,是他用明蘭舉例,告訴自己現實主義的角色和理想主義角色之間的區別。理想主義對表演的要求或許是明確且簡單的,而現實主義從生活出發,遭遇是復雜的,人性也是混沌的,其反應中也應該包含了更多內容。
這打破了趙麗穎以往對表演的認知,意識到“哭就是哭、笑就是笑”其實是一種模式化的表演。想明白這一點,“明蘭”讓她再度拿下金鷹獎的同時,也二次叩響了白玉蘭獎的大門。趙麗穎的狀態更上一層樓,《幸福到萬家》里,她既是耿直的何幸福,也能理性分析這份耿直帶來的得失;《風吹半夏》里她則既看到了許半夏野蠻生長的勇氣,也能看到她的手腕與圓滑。
而同一時間被打破的,還有趙麗穎看待世界的方式。“非黑即白”可能只是把對世界的思考進行了簡單化的處理。面對人生中的難題,正面硬剛并不一定是個好主意,她越來越能體會,“很多時候,柔軟也是一種堅硬的力量。”
如果說,人生前半程,是那些帶著理想主義光環的女英雄給了趙麗穎理想和目標,下半程,則是那些從現實主義出發,接地氣、生活化的人物,手把手教會她具體該怎樣去做。
從這個角度出發,或許更能理解她微博上的那句“繼續跑”的深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