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
作為曲藝界的泰斗,本山大叔在東北地區的排面那可真是“杠杠的”。
(相關資料圖)
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如今在東北跺一跺腳地面就能顫三顫的他,曾經也是個六歲喪母、八歲被父親拋棄的苦孩子。
在他前27年的人生里,能倚仗的“后臺”只有一個瞎眼二叔。
若不是這三個人的出現,如今的趙本山應該還在東北窮困潦倒,根本不可能能有今天。
而要講清楚趙本山與這三位恩人的“恩怨情仇”,就不得不提到39年前,在鐵嶺演出的那場拉場戲《摔三弦》。
貴人相助,窮小子變大明星
1984年,一部《摔三弦》讓趙本山在東北三省紅透了半邊天。
這部戲緊跟時代,諷刺了計劃生育背景下的重男輕女現象,深受觀眾歡迎。
趙本山在其中飾演的瞎子張志更是惟妙惟肖,幾十年后還在為人所津津樂道。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這部趙本山的翻身之作,從接到邀約到準備表演,只給了趙本山三天時間。
怎么可能呢?剛開始趙本山也有猶豫,但猶豫過后便拍板接下了。
不是他年少輕狂,而是找他演出的這個人實在是大有來頭,趙本山深知,這部戲若是演好了,將會是自己一步登天的階梯。
什么人能有這么大本事?
這個人就是當時鐵嶺縣藝術館的館長李忠堂。
提起李忠堂,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不太熟悉,但在當年的東北地區,他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
不僅是當地的政協委員,還是著名的戲劇編劇和導演,在政界和戲曲界都頗有影響。
在當年的東北,能搭上他的人脈,不能說是必火,也是十拿九穩。
大腿已經遞到身前,趙本山哪有不抱的道理,所以即便是三天磨一劍的苛刻任務,他也只能咬著牙接。
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自己的兒子。趙本山的長子叫趙鐵蛋。
都說賤名好養活,但鐵蛋卻用他短暫的一生向我們證明了,封建迷信不可信。
他生來就體弱多病,聾啞、軟骨、心臟病、肺氣腫,從出生開始便折磨著這個可憐的孩子,也折磨著這個本就不算富裕的家。
憑趙本山在劇團的那點工資,養活一家人還捉襟見肘,更遑論這個每天要泡在藥罐子里的孩子。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上正常的生活,他只好跑到各種地方兼職做苦力,但賺的錢仍然是杯水車薪。
在最難的時候,他一度想過帶著孩子離開這個世界,但還好,天無絕人之路,抓住機會的趙本山都扛過來了。
可見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努力就會有奇跡出現。
可讓趙本山沒想到的是,更大的“餡餅”還在醞釀,即將砸到他的頭上。
抓住機遇,從東北到央視春晚
《摔三弦》之后,趙本山一炮而紅,出場費直接翻了幾番。
但他并沒有忘恩負義,反而加倍對李忠堂好,甚至為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還不惜下跪認了個“干爹”,有這樣的干爹在背后,趙本山確實有狂傲的資本。
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突然多了一個干兒子的李忠堂感動不已,便暗下決心,總有一天要讓這個小子紅遍全中國。
沒想到,機會很快就來了。
時值春節聯歡晚會籌備之際,身為曲協成員的姜昆正好帶隊在東北演出,順便為春晚的節目采風。
可來自北京的曲藝卻沒能打動東北的觀眾,演出過程中隨著節目爆笑的觀眾越來越少。
感到奇怪的姜昆便向觀眾詢問緣由,從觀眾那里,他第一次聽說了趙本山這個名字。
抱著好奇的態度,他直接找到了鐵嶺的藝術團,要求見見這個小伙子。
李忠堂一看機會來了,便竭力向姜昆介紹自己的干兒子,還希望姜昆可以帶他上春晚。
一開始,一姜昆是拒絕的,因為當時的趙本山只在東北地區有些觀眾基礎。
而春晚是全國的舞臺,怎么能僅憑李中堂的一面之詞,就隨便塞人進來呢?
李中堂見姜昆信不過﹐便帶著他一起去看了趙本山的拿手好戲——《盲人觀燈》。
說起這出《盲人觀燈》那可真是趙本山當初的立命之本,在整個東北地區也是火得一塌糊涂,據說當年演出的時候,總是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擠都擠不進去。
原因無他,趙本山實在是太會演瞎子了。
憑借這出《盲人觀燈》,他才能入了干爹李忠堂的法眼,同樣也是因為這出《盲人觀燈》讓他在姜昆面前也留下了姓名。
姜昆在震驚之余,也非常疑惑,明明自己是個健全人的趙本山,怎么能把瞎子演的這么好呢?
李忠堂一聽,這事兒有門兒,便將趙本山的故事也全部講給了姜昆聽。
原來趙本山從小家里就不富裕,父母外出打工,小時候的他就只能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可是爺爺奶奶終究年紀大了,很快就相繼撒手人寰。
沒過多久,母親也因為操勞過度早早離世。
游手好閑的父親看著年幼的兒子,沒有半點憐憫,反而覺得他是自己的累贅,便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拋下了小本山,遠走他鄉,自此再沒了蹤跡。
眼看著小本山孤苦伶仃就要餓死,他那被人嫌棄的瞎子二叔只能趕鴨子上架,接過了小侄子的撫養權。
可他一個以拉二胡為生的盲人,自顧都不暇,所以小本山可以說是從小就一個人照顧自己長大的苦娃娃。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苦水里泡大的趙本山從小就很懂事,從沒有嫌棄過二叔家條件差,而且還暗暗發誓,自己以后一定要賺大錢,好好孝順他。
但連小學都沒上完的他哪來什么賺錢的門道,只能一直跟著二叔學唱二人轉,以勉強糊口。
雖說兩人不是親生父子,但好歹有些血緣關系,基因的加持和長時間的耳濡目染,讓趙本山在二人轉上顯示出了非凡的天賦。
長時間和盲人在一起的生活經驗,也讓他對盲人的生態、動作把握得入木三分。
精湛的演技和悲慘的故事瞬間就打動了姜昆,他隨即就向導演組推薦了趙本山上春晚,就這樣,趙本山要上電視的消息傳遍了十里八鄉。
節目當天,大家都守在電視機前,就為了看趙本山演出。
但是等到春晚結束,也遲遲不見趙本山的身影,詢問導演后才得知趙本山的節目被刪除了。
趙本山猶如晴天霹靂,但也只能服從節目組的安排。
或許是為了補償他,第二年,春晚節目組又向他發出了邀約。
在那場表演中,趙本山用自己精湛的演技打動了現場的所有觀眾,觀眾們都認可了趙本山的實力,在全國爆火。
自此,遼北小品也在中央電視臺生了根。
好友助攻,苦孩子終成一代宗師
此后,趙本山一路開掛,連續20多年登上了春晚的舞臺,成為了名噪一時的喜劇大家。
說到春晚,這里就不得不提到趙本山人生中的第三位貴人——何慶魁。
何慶魁出生于松花江畔,自小就是個猴兒一樣的性格,父母見他實在不愛念書,便將他送進了藝術團,想著能學門手藝。
進了藝術團的何慶魁第一次接觸到了戲曲,便被它深深吸引,但老段子都已經唱爛了,讓他覺得沒意思,所以腦子靈活的他便決定自己寫段子。
但名不見經傳的小編劇哪能得到別人的青眼呢?毫無疑問,他的作品全部被劇團退了回來,棄如敝履。
就在何慶魁正感到沮喪之時,一個人的出現,給了他一線希望,那就是他后來的愛人——高秀敏。
當時的高秀敏已經是某藝術團的副團長了,又和同在藝術團的何慶魁有點交集,有著熟人這層關系,高秀敏對待何慶魁的作品比別人要更加認真。
沒想到這一看就把高秀敏看進去了,當即就力排眾議在劇團里排了這出戲,沒想到就是這個大膽的舉動,讓高秀敏和何慶魁一炮而紅。
同為東北曲藝界的紅人,高秀敏和何慶魁便經人介紹與趙本山有了交集。
優秀的演員之間總有惺惺相惜的磁場,三人很快成了要好的朋友。
高秀敏和何慶魁則更進一步,處成了戀人,自此,紅遍全國的春晚小品鐵三角初現端倪。
轉折發生在1997年,趙本山的小品在春晚前夕突然被告知有些地方不太合適,需要緊急修改,不然很有可能會被臨時斃掉。
但時值年關,原本的編劇根本來不及趕來,時間緊、任務重,趙本山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小品編劇何慶魁的電話。
沒想到何慶魁一聽是春晚的節目,立馬就應承了下來,熬了幾個大夜幫著趙本山將劇本敲定了下來。
此后,何慶魁便成了趙本山御用的編劇,之后在春晚上大火的《拜年》《賣拐》《賣車》和《心病》都出自何慶魁之手。
后來,趙本山轉戰影視劇,推出了爆紅至今的《鄉村愛情》和《劉老根》系列作品,而在這兩部作品中,也都有何慶魁的參與,連他自己都開玩笑說,自己是趙本山成功背后的男人。
雖說兩人之后因為一些糾紛而分道揚鑣,但趙本山能在春晚站住腳,成為一代喜劇宗師,何慶魁確實功不可沒。
總結
從李忠堂到姜昆再到何慶魁,趙本山的一生離不開著三位貴人的幫扶。
但他最應該感謝的還是撫養自己長大的二叔和年輕敢拼的自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