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華
藥丸面膜保濕補水、醫美面膜緩解換季困擾、械字號冷敷貼祛痘消炎……隨著輕醫美走俏,不少打著 “醫美”旗號的面膜受到女性歡迎。近日,南京市民李女士提前收到了“女神節”禮物——網紅醫用冷敷貼,仔細研究了一番卻發現就是普通面膜。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企業用醫用包裝打備案“擦邊球”,消費者難辨真偽,陷入使用困境。并且“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修復膜”“冷敷貼”……各類打著有醫療效果的產品名稱令人犯暈。(3月3日《揚子晚報》)
“械字號”面膜屬于醫用面膜(或稱醫用敷料),而“妝字號”面膜屬于普通生活面膜。記者調查發現,當前一些“妝字號”和“械字號”面膜產品,在包裝上極難分辨,除了“妝”字和“械”字存在區別之外,其它方面幾乎照搬,消費者極難分清。
在包裝上如此做手腳,目的就是打個“醫用”的旗號來促銷。要知道,有不少消費者非常認可醫用產品,比如口罩認為醫用的好,美瞳也喜歡挑選醫用的,不少醫用面膜之所以成為網紅產品,原因就在于此。生產廠家將“妝字號”面膜裝扮成醫用的樣子,這是一層欺詐。
此外,這類促銷方式還存在另外一層欺詐。因為大肆宣傳醫用面膜適用范圍很廣、效果也很好,屬于誤導性宣傳,目的是為推銷真真假假的醫用面膜營造輿論環境。但實際上,和其它醫用產品一樣,醫用面膜也有適應癥和禁忌癥,并且不少醫用面膜含有藥物成分,隨意使用存在一定的風險。由此看來,當前醫用面膜廣受追捧,的確是一件令人擔心的事。
社會上存在形形色色的“傍醫”。比如,某些保健食品宣稱具有藥品的功效,吃保健品可以不吃藥,不少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深受其害,這是在功能上“傍醫”。生活美容機構將自己混同于醫學美容機構,甚至公然開展醫學美容服務,這是在服務范圍上“傍醫”。一些小醫院也掛了“協和”等大醫院的牌子,這是在名稱上“傍醫”。生活面膜在包裝上酷似醫用面膜,則是在包裝上“傍醫”,這種做法,讓“傍醫”又增加了一種新形式。
化妝品、保健食品等不能當藥品來使用,也不能宣傳具有治療功效,這是一個基本常識。生活面膜在包裝上將自己裝扮成醫用的樣子,這雖然不是在語言上宣傳具有治療功效,卻具有同等效果。并且此處無聲勝有聲,這種取巧式欺詐更隱蔽,也更有欺騙性。因此,對于在包裝上的“傍醫”做法,需強化監管,并加大處罰力度,維護好面膜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