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多月,東北一個普通家庭跨越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牽動著億萬觀眾的心。
2022年開年大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人世間》創造了央視一套近五年來同時段收視新高,網播平臺愛奇藝熱度值破萬。很久沒有一部劇能將各個年齡段的觀眾拉回到同一塊屏幕前,隨劇中人命運浮沉,嘗盡人世間的酸甜苦辣。
相比于原著略微沉重的結局,電視劇給了主人公溫暖的歸宿。周家一家人,在追逐各自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最終都得償所愿。最后一集,周秉義以長兄的身份,給弟弟周秉昆和妹妹周蓉寫信留下最后的囑托:“我們周家的人,以后可以成為各種各樣的人,但絕不可以成為沒有德行的人;以后不必非要成為大家所認為的成功的人,但絕不可以成為不愛家,不愛國的人。好好生活吧!就像咱們曾經所經歷,并為之奮斗的那樣。”
“好好生活吧。”觀眾們在彈幕中打下這句話。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人世間》導演李路說,最后的這封信錄制了許多次,周秉義飾演者辛柏青以悲傷、中等悲傷、不悲傷等多種基調念了許多次。直到播出前兩天,才最終調整完成?!斑@個開放式的結局,把悲傷收到了一個可以被接受的程度?!?/p>
溫暖是貫穿《人世間》全劇始終的主基調,善良與情義是主創希望傳達的價值觀。東北普通工人家庭五十年的生活史,改革開放以來跌宕起伏的時代畫卷,過去電視文化長廊中鮮少甚至從未描摹過的人與事,《人世間》補上了這塊空缺。
這些天,李路一直在關注著觀眾的反應,得知他們為一張海報、一首歌,演員的一句臺詞、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變化而歡樂或落淚,李路感到很欣慰。作為導演,他拍過《人民的名義》等現象級佳作,他認為,《人世間》是自己職業生涯中迄今為止“藝術價值最高、拍得最好”的一部。
中國式家庭的溫暖
回望中國電視劇歷史,對家庭史、生活史的書寫,曾經是是傳統也是主流。諸如《大宅門》這樣收視與口碑俱佳的經典,其特質是通過塑造鮮活立體的人物,讓人物在戲劇舞臺上生活,通過群像的塑造,譜寫時代風云。近十年中,以一個家庭為坐標,將之放置于宏大時代背景下,描摹與之相關的眾生相,輻射整個社會的變遷的電視劇變少甚至消失了。因此,盡管《人世間》拿到了茅盾文學獎,其影視化過程仍伴隨著外界的質疑。
在李路看來,這與時下流行強情節、概念化、強沖突有一定關聯:“它不符合現在主流的,或者說能夠拿公式計算出來的戲劇結構?!?018年,李路讀到了梁曉聲的小說《人世間》,確認里面有他一直想要表達卻沒有機會表達的主題。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自幼隨父母在東北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李路,青少年時期的伙伴是工人家庭子弟,他對社會轉型時期工人階層的付出懷有敬意。在他看來,《人世間》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又有其他作品所不具備的歷史縱深和史詩氣質:“從計劃經濟的貧困,到如今衣食住行的富足,物質的轉變帶來人心的轉變,人是社會最基礎的組成部分,背后是整個社會的大變遷。”
李路覺得,如果電視劇不去展現過去四五十年中國人如何一路走來是絕對的缺失:“這是中國巨變的四五十年,了解過才能體會到咱們爹媽當年是多么清貧,為了一口吃的付出了多少。”拍《人世間》,也讓他對父母的行為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給爸爸媽媽打車的錢,他們永遠都會放到左口袋,然后去坐公共汽車。我說過他們很多次,后來才反省了自己,這不是摳,而是習慣。”在李路看來,父母輩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物質極其匱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而今天的情況正好相反:“物質極大的豐富,精神上似乎變得貧乏了?!?/p>
時代在變化,一些美好情感也漸漸消散了?!度耸篱g》里,主人公周秉昆有一群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兄弟姐妹,那是一同在平民社區長大的朋友。無論富貴貧窮,“六小君子”綿延數十年守望相助的友誼令人艷羨,矛盾有時,但最終都能一一化解。“那個年代有一種朋友叫把兄弟,拜把子的兄弟。當年的人好像是活在人群當中,現在好像是沒有人群了,都是獨生子女,鄰居也不往來,也很少走動。”
在籌備《人世間》期間,李路和團隊又把曾經風靡中國的韓劇《請回答1988》拿出來看了一遍?!暗谝患?,鄰居之間相互借米,送飯,這些家庭文化,鄰里的友情,咱們也曾經有過。中國人是非常重視過年、聚會和節日,重視家庭和親情的,未來也會一樣。”
《人世間》開機一個月后,迪士尼買下了它的海外發行權。如今,李路也期待其他國家觀眾的反饋:“共鳴,疑惑還是震撼?”李路覺得,關于家庭與親情,東西方也有相似之處。凡是有歷史傳統的國家都以家庭為重,俄羅斯文學、法國文學、英國文學里有許多關于家庭的描寫,美劇《我們這一天》和英劇《唐頓莊園》也是以家為核心:“都是人與人的關系,家庭的關系。只有家庭的穩定和堅實,才有社會和國家的穩定和堅實,反過來,國家的穩定和繁榮也會給小家帶來富足和安定?!?/p>
在李路看來,相比于其他國家和民族,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自古有之,中國式家庭的粘合也更緊密。《人世間》小小屋檐下的一方煙火,見證著周家三代人分離又重聚的喜悅,戲外,觀眾為親人、友人間濃烈的情感留下眼淚。李路看到,人們因為《人世間》開始重調情感這根弦,開始溝通交流、化解矛盾,甚至有生活在南方的東北人打包行李去老家看親人和同學:“父子關系、母女關系,家庭關系,原來有嫌隙的,開始重新勾連?!?/p>
中國人的底色是善良
《人世間》里,周家三代,以及他們身邊的親友,工人、知識分子、政府官員、干部,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光彩。他們未必是完美的,但幾乎都是善良、正直,有情有義的。在《關于小說〈人世間〉的補白》一文中,梁曉聲提到他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我們國家民間的好人很多,文藝作品中卻好像都在斗。”因此,在創作《人世間》時,他希望自己表現出多數人本能地希望做好人的心愿。
在李路看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中提煉出來的最重要一點是善良:“中國人很善良。社會上大多數人是善良的,而不是魔鬼居多。善良是文藝工作者需要提煉和弘揚的?!币虼?,《人世間》的主基調是溫暖,提倡的是人的善良。
在《人世間》里的眾多好人中,雷佳音飾演的周秉昆與殷桃飾演的鄭娟是全劇的靈魂人物。他們始終如一的善良,待人熱忱,照顧家庭任勞任怨,在友人落難時給予盡可能的幫助。不過,他們的善良并沒有帶來安穩的生活,數十年蝸居棚戶區的老房子,歷經波折,幾度沉浮,吃了很多苦。在一些觀眾看來,他們的遭遇似乎意味著“好人沒好報”。
李路覺得,如果將周秉昆與鄭娟的命運解讀為“好人沒好報”或是“人善被人欺”,是對《人世間》的曲解:“從周秉昆和鄭娟的視角來看,他們一路走來,都覺得找到對方是一種幸福。他們離奇地相遇、相愛,一路上相互攙扶,兩個人相伴一生,結局也是‘善終’。不能說他們不辛苦,但是他們對物質和奢侈沒有更大的欲望,兩個人都能夠理解對方?!崩盥氛f:“好人也有沒有好報的,那才是人世間。人世間是不完美的,完美的只可能是天堂?!?/p>
如果以世俗標準評判,周秉昆是家中最平凡的一分子。哥哥姐姐們在恢復高考后考入了中國頂尖學府,而他沒有上過大學。他最早是木材廠的工人,在醬油廠最辛苦的出渣車間干過,又在出版社后勤處闖出了一片天地。也曾身陷囹圄,但他沒有喪失斗志,出獄后從零開始創業,一心為了小家的幸福奮斗拼搏,踏實勤懇。他與妻子鄭娟照顧患病的母親,讓哥哥姐姐得以放下包袱,更自由地追求理想。他們平凡,卻不普通,也因此得到觀眾最多的喜愛。在李路看來,周秉昆是平民英雄:“他的人生中沒有什么大世界,沒有太多的波瀾壯闊,但是他隱忍、奮發,追求的是好好生活,幸福生活?!?/p>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衡量人與家庭成功的標準,變成了金錢。父母都是望子成龍。誰也不想當周秉昆,要當周秉義?!崩盥氛f:“但是社會是由各種分工不同的角色所擔當的,在飯店里當服務員,這也是一份工作,應當得到尊重。”他注意到,社會的評判標準也在發生變化,職業教育得到了重視,技術人才需求激增:“每一個崗位都有發光發彩的可能?!睆倪@個角度來看,他覺得《人世間》得到觀眾的喜愛,是因為“恰逢其時”。
“其實普通人才是大多數,是社會的分母。每個人都一樣,無論處于什么階層,崗位,都想為明天去努力,過好每一天,這就是美好生活。不一定非要豐功偉業,成龍成鳳,即便沒有獲得非常大的成績,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崩盥氛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