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工作存在方向上的不同:一類是新聞主播、一類是文藝節目主持人。
盡管都是通過鏡頭向觀眾進行語言上的表達,但是內容和呈現方式的不同,讓觀眾對這兩種類型的主持人也產生不同的印象。
新聞主播往往是正襟危坐,節目的呈現要求他們西裝筆挺、不茍言笑,為了新聞客觀、準確地傳達,他們不能在節目上產生個人情緒。
文藝節目主持人往往需要和嘉賓之間產生互動,基于此,共情也會成為檢驗文藝節目主持人能力的一個方向。
在所有央視文藝節目主持人中,董卿在共情能力方面做得最好,這也是她能被稱為門面的原因。
作為《朗讀者》的制作人以及主持人,董卿在這個舞臺上陪伴觀眾聆聽了不同嘉賓的故事。
這些故事中或歡笑、或感動,董卿都能夠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而在這種態度背后,是董卿真情實感的表達。
或被嘉賓逗得哈哈大笑、或被嘉賓的故事感動到淚眼婆娑,康輝所參與的那期節目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基于董卿在文藝節目中的表現,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這就是優秀的主持人,是那種能讓嘉賓和觀眾感到舒服的主持人。
從這個角度出發,撒貝寧在《故事里的中國》的主持表現同樣讓觀眾感受到他的共情能力。
而說起撒貝寧這位主持人,觀眾的印象會不自覺朝著“活寶”“幽默”等方向延伸。
在一定程度上,撒貝寧的出現改變了市場觀眾對于央視主持人的固有印象。
作為《今日說法》的節目主持人進入觀眾視線,撒貝寧在市場的標簽是“優秀”。
隨著央視嘗試制作《了不起的挑戰》等綜藝節目,讓撒貝寧的真實一面徹底暴露在觀眾面前。
反差的表現讓更多觀眾喜歡這位搞怪的主持人,順利出圈的情況下,撒貝寧的熱度也幫助央視綜藝得到了更高的關注度。
而后參與網絡綜藝的拍攝,參與央視更多綜藝節目的錄制,包括后來的直播帶貨等等。
這些工作無疑都在放大撒貝寧身上的“搞笑”屬性,他在觀眾心目中的標簽也在不斷加深。
以至于很多觀眾都忘記了這位來自北大的畢業生,其實是通過主持人大賽一路“過關斬將”獲得入職機會的優秀主持人。
結合撒貝寧的個人表現來說,為何他的“凡爾賽”不會讓觀眾覺得反感呢?
根本原因就是他具備足夠突出的能力:學生階段的成績、工作階段的實力。
業務能力上的突出這一點放在《典籍里的中國》主持表現就能夠看出。
在關于鐘揚的故事中,嘉賓的講述讓撒貝寧淚灑現場,也讓觀眾通過屏幕感受到那種偉大的精神。
這不是鐘揚的故事第一次出現在央視節目中,在2019年,鐘揚就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
而他的愛人出現在《典籍里的中國》再次講述其身上所發生的故事,讓觀眾能夠感受到更多細節中的魅力。
為了研究、為了國家,鐘揚將自己的健康置之度外,在海拔六千米的高原不斷努力,鐘揚忘記了小我,為熱愛奉獻了一切。
這種偉大感動了撒貝寧,也感動了每一位觀眾。
鐘揚的離開是意外,在他生命結束的時候,仍然奮斗在工作一線。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
這是屬于鐘揚的故事,也是新時代每一個追夢人、奮斗者的故事。
撒貝寧作為《典籍里的中國》節目主持人,就是嘉賓和觀眾之間的橋梁。
如何將嘉賓更加舒服地分享更多故事,如何讓觀眾切身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魅力,就是主持人的能力體現。
撒貝寧的哭不僅僅是自己被感動,也是點燃觀眾情緒的一種方式。
撒貝寧是一位優秀主持人,盡管現在的他成為觀眾眼中那個看起來“不太正經”的央視主持人。
撒貝寧的魅力恰恰就體現于此,在什么位置上他知道做什么事情,這也是觀眾喜歡他的原因。
關鍵詞: 綜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