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次,“注水”類的劇風靡全國,原本二十多期就能說清楚的劇情,被硬生生地推到了七八十期,讓人叫苦不迭。
“脫水”的劇越演越烈,像《風起隴西》這種能播四五十期的劇,竟然只有24期,這是一部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作品。
也有人覺得《風起隴西》的“脫水”實在是有些過分了,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作者也是這么想的,就像是馬岱反水李嚴一樣。
一、馬岱的加入
《風起隴西》中,楊儀聯合馮膺、陳恭等人策劃了一場針對李嚴的間連環陰謀,其中一項就是破壞諸葛亮的北方軍隊的糧食供應,這個任務必須得到馬岱這個南鄭知府的幫助。
李嚴、狐忠兩人,私底下約了馬岱密會,先是以言辭激怒了他,想要讓他也參與到“倒臺諸葛”之中,李嚴還把馬超給搬了出來,說馬超在死之前,也是看諸葛亮不順眼的。
不過馬岱頭腦清醒,根本不信任李嚴,所以李嚴暗中安排的刺客們都做好了戰斗的準備,李嚴更是端著酒杯,以“摔杯為號”來震懾對方。
說實話,李嚴還真不敢這么輕易地殺了鄭知府,馬岱的外甥女就是劉禪的嫂嫂,而馬岱本身就是蜀漢的一員大將,李嚴這么做,簡直就是在威脅他。
一次又一次,狐忠眼睜睜地看著馬岱不肯屈服,“及時提醒”李嚴和他的秘密旨意,劉禪的“衣帶詔”一出,馬岱這才松了一口氣,在“諸葛”的名義上,將自己的鮮血指頭按在了地上,上面寫著陳恭、馮膺等人的簽名。
不過,馬岱雖然已經簽下了自己的誓言,可是臉上的神色卻依然帶著一絲疑惑,顯然,他并不信任李嚴,也不會支持他。
馬岱自然不可能站在李嚴這邊,不管是從劇情上,還是從歷史上來看,馬岱都沒有站在李嚴這邊,所以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馬岱遲早會背叛李嚴。
二、馬岱反潮
馬岱是在《風起隴西》的20期加入李嚴的,進入劇組的時候,他的鏡頭并不多,到了第二十三期時馬岱的角色就發生了變化。
馬岱叛變的太過突兀,別說旁觀者,就是狐重也不清楚,直到馬岱率領手下進入營房捉拿了他,他也沒有任何的回應。
狐忠得知馬岱背叛,馬上就對馬岱發出了警告:“你也是叛徒的人。”他的意思是,你就算把我抓住,你也跑不掉。
不僅是狐重,恐怕還有不少人都在想,為什么馬岱會背叛他,哪怕他早就料到你會背叛他,但他為什么要背叛他?
接下來,楊儀出現,讓狐重瞬間明白,馬岱是楊儀的人,他加入李嚴,根本就沒有誠意。
馬岱、楊儀擒獲了狐仲,回到南鄭,率軍將李嚴別業團團圍困,李嚴孤身一人出城,馬岱則在城門處攔截李嚴,親手將他擒下。
可以說,李嚴被陳恭和馮膺給騙了,但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卻是由他來主導,他是這次的反間諜,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么問題來了。
馬岱何時叛變了?
馬岱為何不對諸葛亮說,卻對楊儀說?(諸葛亮不知道)
楊儀是馬岱自己去的,楊儀呢?(招供或招供)
難道馬岱就是楊儀事先埋下的奸細?就等著李嚴來套?(這是陰謀嗎?)
馬岱身為蜀漢的南鄭知府,身居高位,為何諸葛亮不請自來,卻要聽從楊儀的號令?(楊儀那時還是個白|癡)
《風起隴西》并沒有把馬岱叛變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讓人覺得馬岱是不是加入了劇組,又是怎么背叛的。
三、楊儀與馬岱
根據《風起隴西》中的情節來看,馬岱與楊儀之間,很可能早已達成了某種默契,屬于不顯眼的合作伙伴,只是在李嚴將他拉進隊伍后,“激活”了他,因此,他沒有直接找到諸葛亮,而選擇了楊儀。
這種推斷倒也很對楊儀的身分,因為他在諸葛亮的丞相府中做了很久的御史,在丞相府中算是“丞相”,別的大臣要見到諸葛亮,必須要經過楊儀的同意才行。
馬岱在蜀漢的地位不算太高,但和表哥馬超在蜀漢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他們不是荊州的人,也不是東洲的人,三是“外來戶”,馬超的地位很高(劉備死之前,他的位置比諸葛亮還要高),但馬超、馬岱在蜀漢朝堂一向謹慎,與當權人物的聯系很緊密,但并不是很顯眼。
李嚴雖然得到了劉禪的密旨,但他還是會第一時間向諸葛亮匯報,因為諸葛亮掌握了大權,所以楊儀這個諸葛亮的親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諸葛亮的代言人。
所以在《風起隴西》中,楊儀與馬岱之間,恐怕早已有了一些接觸,兩人都是心有靈犀,馬岱與楊儀的交情如何,外人并不知曉,若是李嚴知曉,也絕不會如此容易的招攬。
有趣的是,楊儀與馬岱在《風起隴西》中聯手陷害李嚴,在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爭斗中,馬岱被派去追趕魏延,將其擊斃。而《三國演義》里,魏延被馬岱誅殺的情節更加具有戲劇化,他依照諸葛亮臨終之前的計劃,首先向魏延靠攏,再出其不意地一劍將魏延擊斃。
楊儀和馬岱絕對是一對很有意思的搭檔,他們在歷史和小說中聯手干掉了魏延,在《風起隴西》中也是如此。
《風起隴西》對楊儀、馬岱的安排如此有意義嗎?
四、魏延與李嚴
《風起隴西》中的李嚴和歷史上的魏延有許多相同之處。
1、他們與諸葛亮都有矛盾。
2、他們對楊儀都有很深的仇恨,是楊儀的仇家。
3、他們都被劉備所信賴。
4、他們都中了楊儀、馬岱的暗算。
5、李嚴被廢,魏延被殺害,有許多不公之處。
6、李嚴和魏延為蜀漢的忠誠之士,直至死亡。
不過,我們也都清楚,李嚴被貶為平庸之輩,他的確是在玩忽職守,四處說大話,結果卻功虧一簣,更重要的是,他還想當巴州刺史,讓諸葛亮成為皇帝,這讓蜀漢變得不穩定,諸葛亮沒有直接把他打死,而是將他貶為了平民。
如果說李嚴是被廢掉的話,那么《風起隴西》為什么要將李嚴“洗白”?
《風起隴西》中,李嚴之所以毀掉北疆的糧食,完全是因為楊儀、馮膺、陳恭三人的算計,在最危急的時候,他沒有選擇和馬岱決一死戰,反而選擇了脫離軍隊,就連劉禪送給他的“衣帶詔”都拿在了手中,李嚴被陳恭坑了一把,更讓人憐憫。
老實說,《風起隴西》這個劇本,簡直就像是在幫李嚴洗白一樣,憑什么?
或許,《風起隴西》這一舉動,是為了給李嚴披上一層魏延的陰影,以李嚴為例,講述魏延的不公。
我們都清楚魏延口中的“反骨”是被羅貫中加上去的,魏延在史書上不但膽大包天,而且還能獨擋一面,和他的年紀差不多(關羽鎮荊州,魏延鎮漢中)差不多。
最重要的是,魏延的性子的確很差,時常和楊儀這個小肚雞腸的家伙發生沖突(這一點孫權也是清楚的),可是魏延從來沒有犯過自己的底線,楊儀寫了一封信,說他造反了,魏延就一路向南方進發。
和魏延比起來,李嚴曾經埋怨司馬懿許下更高的職位,楊儀說不如率領大軍前往曹魏,魏延不但沒有造反,也沒有言語上的逾越,他犯下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和楊儀撕破臉皮,最終在劉禪、蔣琬和董允之間做出了選擇,被馬岱殺死。
和李嚴相比,魏延更是被人冤枉,《風起隴西》將魏延的性格融合進了李嚴的角色,最終成為了李嚴。
還有李嚴在被捕前對馬岱說的那些,你可以把這一幕想象出來,就像是馬岱帶著軍隊將魏延團團圍住,魏延對馬岱說:“我對馬岱忠心耿耿,忠心耿耿,忠心耿耿!”
總之,李嚴被廢是咎由自取,魏延被殺死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而《風起隴西》中李嚴的性格和魏延的性格差不多。
《紅樓夢》中有一句話:“清為戴影者,李為魏為副者”,而《風起隴西》則是“顏為燕影,李為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