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從河南衛視春晚《唐宮夜宴》開始,掌握了傳統文化“流量密碼”的河南衛視,就開啟了自己的破圈之路,他們頻頻將傳統文化與綜藝創新結合,在中國傳統節日推出多個“奇妙游”晚會,屢屢創造出刷屏的爆款節目,出彩、出新、出色的節目被全網點贊。今年一連串的“中國節日”系列節目,讓河南衛視再度引發全網關注。9月9日晚,《2022中秋奇妙游》就以一場“月宮”的奇妙游,共述千里嬋娟,被網友贊嘆為“神作”。
(資料圖)
在第四屆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上,2021、2022河南春晚總導演、 2022“中國節日”中秋奇妙游總導演陳雷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名為《用想象力講好故事——傳統文化流量密碼》的主旨演講,解密了河南衛視火爆出圈的文化流量密碼。
《唐宮夜宴》走紅之前,河南衛視一直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省級衛視競爭格局中,河南衛視一直處于第二梯隊,雖然有《梨園春》《武林風》兩檔節目穩坐戲曲和武術的寶座,但隨著節目形式固化、受眾年齡老化,河南衛視從2005年起,在省級衛視競爭中就一直表現不算亮眼,收視率排名始終在十幾名徘徊。
2021年,陳雷被領導任命為河南衛視春晚總導演,接到任務的他,直接找到了臺領導,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來做這臺春晚,我想先聲明的是,我身邊真的沒有人看電視。”這個話聽著有些“扎心”,但卻道出了傳統廣電業在當下面臨的挑戰和危機,“我們這個行業很少唱衰自己,總認為盡管當下‘手機小屏’風頭正勁,但‘電視大屏’時代終將回歸,但冷靜下來,我們更需要做的是面對現實,不能自欺欺人。”
身處互聯網時代,傳統電視人如何找準定位,打造出流量爆款節目?陳雷提出,傳統媒體人需要建立起基于互聯網的“用戶思維”,“創作的時候,我們不應把自己當導演,而是應當以一個博主、UP主的身份,站在觀眾的角度進行策劃和創作。”
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繪就了光輝燦爛的文明畫卷,因此,陳雷希望立足中原文化,用時尚的、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包裝節目,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當時我的腦海里,就是浮現出了一群復活的陶俑。于是,我決定用講故事的方式,把它轉化成一個節目。”
2021年春節前夕,河南春晚的《唐宮夜宴》在網絡走紅,幾乎是一夜之間,這臺地方臺春晚,在年輕人中“爆紅破圈”,成為廣受追捧的現象級節目,一直“少人問津”的河南衛視也由此成功逆襲。此后,河南衛視又相繼推出了“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塑造出唐小妹、金剛、洛神等生動的IP形象,獲得全網的一致好評。“我們一方面做節目,另一方面也在打造IP,我們專門成立了文創公司,來運營孵化,唐小妹、龍門金剛、洛神,包括這次我們中秋晚會的嫦娥,都在進行IP打造,慢慢也形成了這條文化產業的閉環。”
“我們是想做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不是想像煙花一樣,一放就結束了,我們希望是做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希望這一棵大樹的下面是有根脈的,可以看到一年又一年的開花結果。”這個節目是怎么火的?大家為什么喜歡這樣的節目?這一年多,陳雷和團隊一直反復思索和總結,最終,他和同事提煉出了“奇妙游”思維體系。
“ 奇,就是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刺激你的眼耳鼻舌身。妙,就是我們的身體受到刺激以后,心理所產生的一種同頻共振,從創作來講就是“共情”。游,就是一個多元化的、多維度的奇妙旅程。這個里面可以是視聽的,可以是觸感交互的,甚至可以是戴上AR、VR眼鏡進入虛擬世界的。我們這把三個字打通以后,真正的就是運用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把大家心中最需要的那種情感打通。其實就是從人心、人性、人情出發,扎住共鳴,講好故事,傳承共情。”而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河南衛視一系列節目成功,帶動了全國傳統文化節目的興起,“這種從我們一家到全國多家的風潮,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突然間以不同形式綻放出各種各樣的光彩和魅力,形成了一種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覺的風氣。”
一連串的“中國節日”的成功,更是在為河南文旅成功“引流”,從2021年春節開始之后的每個中國節日,河南接待游客人數都在穩步增長。陳雷希望,以“奇妙游”的創意與文旅跨界融合,“迪斯尼和環球影城永遠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為什么?因為他的文化品牌、IP的基礎非常成熟,由此形成了一個磁場。所以,我們希望能從小做起,從精、奇、巧做起,扎扎實實地做好內容。”
在陳雷看來,不管科技怎么迭代,觀眾需要的永遠都是好內容和好故事。“這一次的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突出了大運河的文化優勢。中國大運河是一個超級IP,我們應當深度開發自己的想象力,想方設法地講好千年大運河的故事,用更加廣闊的視角把這條河推廣到世界各地。”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慧 楊民仆 視覺江蘇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