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千難萬險,鋼心鐵骨,在外敵猛烈的炮彈轟炸下,煉造新中國第一爐鐵水以御外敵迫在眉睫,9月30日,電影《鋼鐵意志》上映,爐火四溢、軍民同心的煉鋼場面真實動人。一爐爐鐵水變成了保家衛國最需要的優質鋼,一代代鋼鐵人也在淬煉中走向成熟。
近日,影片中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孟泰扮演者林永健、鞍山鋼鐵廠總經理程時勛扮演者張國強做客人民網“文藝星開講”,講述幕后拍攝故事和演繹心得。林永健表示,出演孟泰是自己的榮幸,“演英雄,學英雄。在拍攝過程中,我的心靈也得到了凈化。”張國強也表示,在拍攝過程中,他被鋼鐵工人頑強的拼搏精神打動著,“他們愛廠如家、勇于奉獻,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才能攻堅克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
林永健:演英雄學英雄 詮釋奉獻精神
這部電影是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孟泰首次被搬上大屏幕。“我們這一代人,從小都有英雄情結。我很榮幸能演孟泰,同時,我壓力也很大,孟泰師傅的經歷太輝煌了。”林永健表示,為了能夠演好這位愛廠如家的鋼鐵戰線老英雄,他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在劇組的每一天都在練習唐山話,力爭“要讓孟泰長在自己身上”。
在梳理資料時,林永健發現,孟泰特別愛笑,幾乎所有照片都掛著燦爛笑容。林永健在調研時得知,孟泰師傅人緣很好,待人尤為熱情,很有感召力,“他家像一個俱樂部一樣,很多工人都在他家吃過飯,甚至開會還跑到他家上廁所。”這些細節都被林永健看在眼里,為演繹孟泰提供了幫助。
片中,有一場戲讓林永健十分難忘。當年生活條件有限,面對工廠里的專家營養不足的現狀,孟泰把閨女養的一頭豬殺了,燉了肉給專家送去。“這是歷史上的真事,拍完之后,導演覺得還不夠,就加了一場孟泰和女兒們分豬尾巴的戲。”林永健回憶道,“豬肉給了專家,孟泰只留了一條豬尾巴。他有五個女兒,按照大小切成段,依次分給孩子們吃。輪到孟泰時,他只吃到了最小的尾巴尖兒。這場戲溫馨感人,打動了我們,相信也會打動觀眾。”
此外,“孟泰倉庫”也給林永健帶來了不小震撼。“鞍鋼這么快就能恢復生產,和孟泰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他保留了當年很多的零部件。”林永健說,當他在倉庫里用碎的玻璃渣子去銼鋼和鐵時,能想象到孟泰有多么不易。
“演英雄,學英雄。在拍攝過程中,我的心靈也得到了凈化。”林永健說,“他愛崗敬業、愛廠如家,他的這份責任心、這份擔當,都值得我們學習。”
張國強:感悟軍人本色 致敬鋼鐵意志
“當進入到鋼鐵廠拍攝的時候,真的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張國強表示,自己出演的程時勛這一角色,曾經是部隊的政委,后來成為了鞍鋼的總經理,“他過去是帶兵打仗的,從來沒有煉過鋼,但他勇挑重擔,找到專家,一點點摸索,最后煉出第一爐鐵水,真是讓人熱淚盈眶,萬分喜悅。”
張國強說,自己演繹過不少軍人形象,盡管年代不同、性格不同,但軍人本色不曾改變。在程時勛、趙鐵池接手鋼廠時,鋼廠的情況并不樂觀:經過戰爭的摧殘,鋼廠幾近廢墟,被人唏噓只能種高粱。面對惡劣的條件,他們沒有退縮,破釜沉舟的決心和意志創造了奇跡,他們的人生與鋼鐵融為一體,鼓舞著更多人奮斗前行。
“影片中,老一輩鞍鋼人無私的奉獻精神令人動容。”張國強介紹說,愛崗敬業的典范孟泰師傅,自愿回收修復廢舊器材。他把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幾個廢鐵堆翻了個遍,不管是埋在土里的還是淹在水坑里的管件,凡是能用的孟泰都揀了回來,按照尺寸、分類擺放,搭建成“孟泰倉庫”。
張國強感慨道,“孟泰用玻璃碎末對撿回來的零部件進行清洗,手套耗盡了,他就用厚布纏著手繼續清洗、打磨,手上盡是被玻璃碎末劃開的口子。就這樣,他忍著疼痛,攢了上萬件廢舊器材。很快,靠著這些廢舊器材,湊成了3座高爐的管道系統,為國家節省了一大筆開銷。”
“老一輩鋼鐵人身上的責任感、榮耀感和使命感,都讓我十分敬佩。能夠在銀幕前展現他們的精神面貌和信仰,我感到十分榮幸。”張國強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電影感受老一輩鋼鐵人的鋼鐵意志,“他們身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我想,這也是今天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