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萬里歸途》正在放映,劇組的路演也很精彩。最近在北大的路演上,有中戲的同學當面問他一個王俊凱的問題,問他類似易烊千璽路線的問題,也問他怎么覺得同路和合作的演員很像。場面一度尷尬。而隨著王俊凱,導演的回應,后續(xù)粉絲的加入,變得更有趣了。
本科中戲的同學問王俊凱“你的《斷橋》模仿易烊千璽《少年的你》嗎?”王俊凱聽后輕松回應,感謝他們的提問,并調侃這是個尖銳的問題。他說電影人喜歡挑戰(zhàn)自己,嘗試不同的角色。他們看到《斷橋》的劇本,被人物感動,說《斷橋》和易烊千璽反差不大,主要考慮的是和人物的改編。
聊了很久,《萬里歸途》導演饒曉志打斷,接過話頭說:“怎么邊上聽的都是斷橋?”現(xiàn)場大笑,王俊凱回答“這個你得問你弟弟。”饒曉志指著提問的同學喊了一句:“哥,別問了。”空氣中彌漫著一些禮貌而尷尬的笑聲,主持人順勢出來打圈,吹噓王俊凱的成長有目共睹。
王俊凱的回應既得體又帶刺。回應中兩句“中戲”被帶上戰(zhàn)場,饒曉志也是中戲。比賽結束后,王俊凱也巧妙的把題目交了出來。就這段對話來說,提問者不顧場合,把《萬里歸途》的其他高手留在現(xiàn)場,沒有考慮其他后果。
緊接著,一位新同學發(fā)表了演講。這是一個北大的本科生。她說“王俊凱”從山城少年成長為舞臺上的成年人,這極大地鼓舞了她從一個小鎮(zhèn)走向北大。這些話很勵志,在這樣的場合,又多了一層內涵。易烊千璽和王俊凱既是隊友也是對手。偶像剛剛被告知模仿易烊千璽。這里小鎮(zhèn)直接是題主,諷刺意味十足。
其實不管是中戲學弟的提問,還是粉絲的發(fā)言,他們只是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只是這些定語名詞相互碰撞,產生了奇妙的火花。易烊千璽和另外兩個中戲畢業(yè)生一起審編被質疑的特權咖啡,帶火了“小鎮(zhèn)當編劇”。這個問題讓聽眾覺得所有發(fā)言人都有立場,所以前者的問題火藥味很濃,后者也有反擊的意思。
自《萬里歸途》發(fā)布以來,關于王俊凱和易烊千璽路線相似性的質疑就一直不絕于耳。當初易烊千璽的定位是影視路線,票房成績在新生代演員中遙遙領先。王俊凱就是什么都做,只是他們不夠優(yōu)秀。
如果堅持相似,也可以總結出規(guī)律,就是“主旋律大片+贏家+新生代”的套路,年輕人比年輕人年輕一倍,在高票房電影中刷臉,刷人氣,練演技。《少年的你》是周冬雨,易烊千璽,《斷橋》是馬思純,王俊凱。電影之后加流量,《萬里歸途》讓大家想起《長津湖》。正好大家都有張譯,很容易讓人誤會是同路。
其實王俊凱和易烊千璽的路線是不一樣的。市面上熱門的電影類型和可用的演員就那么多,“撞衫”很正常。至于為什么王俊凱會被質疑模仿易烊千璽,也是因為易烊千璽先把電影標簽做深了,但王俊凱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另外,這一集也說明了娛樂明星特權的后續(xù)影響有多惡劣。這一次,活動現(xiàn)場也證明了公眾并沒有因為熱度下降而忘記一些事情。明星們仍然必須演好劇,唱好歌,更加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明星本身享有很多名氣和利益,應該珍惜機會。不要忘記你的主動性思維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