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制霸華語樂壇之時,
娛記“狗仔”幾乎是拿著放大鏡跟在他的身后。
【資料圖】
一次,周杰倫結束電視劇宣傳后乘車離開,娛記立刻跟車拍攝。
尾隨來到一家餐廳,拍下了周杰倫與一位女士會面的照片。
現場,有娛記與周杰倫保鏢發生了沖突。
這次引起小小風波的會面,被部分媒體冠以“秘會”這樣引人遐想的標題。
但事實上,當晚會面稱不上神秘。
因為會面的另一位主角并不是周杰倫的緋聞對象,而是“民歌天后”宋祖英。
那時,她與周杰倫剛剛結束牛年春晚的合作。
而“英倫組合”的《本草綱目》也成為那一屆春晚收視率最高的節目。
力壓趙本山與小沈陽的《不差錢》。
傳出兩人春晚后再次會面的消息后,
媒體和歌迷紛紛猜測“英倫組合”是否會再次推出新節目,
果然,兩人之后又進行了數次合作,給歌迷帶來了許多驚喜。
而站在華語流行音樂巔峰的周杰倫更是對合作表示了極大的誠意,
除了親自為“英姐”寫了《黃埔江深》外,
還在宋祖英的演唱會上,結合歌詞的意境,
設計了摸“英姐”下顎的親密動作,把一首歌演繹成了舞臺劇。
一位是流行天王,一位是民族歌后。
看似“不搭界”,但卻一次又一次地聯袂演出。
并且提起對方,總是不吝溢美之詞。
宋祖英說杰倫愛鉆研、有想法,是優秀的青年,做什么都會成功。
而周杰倫則說自己是小溪,英姐是大河,他們懷著共同的目標,就是流向音樂的海洋。
這不像是商業互吹,更像是高手間的惺惺相惜。
而能讓如日中天、粉絲無數的周杰倫如此尊敬,宋祖英的魅力可見一斑。
除了有極強的舞臺魅力外,宋祖英的個人經歷也頗為傳奇。
細數她的成長史與成名史,那是一段苗寨姑娘走出深山、走向世界的歷程。
也是手握命運給出的糟糕底牌,卻不斷打出“王炸”的勵志故事。
她從湘西大山深處來
宋祖英是苗族,1966年出生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
湘西是一片富有魅力的土地,那里的山山水水與風土人情是許多作家靈感的源泉。
山清水秀的湘西故鄉給了宋祖英一個簡單而又清苦的童年。
11歲前,宋祖英一直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外婆家。
全村只有三戶人,宋祖英后來提起,說那里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11歲那年,她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回到了自己的家。
與父母、弟妹生活在一起。
然而,五口之家的幸福生活并沒有持續多久,
宋祖英的父親便因病去世。
留下孱弱、沒有文化的母親,
還有12歲的宋祖英以及年幼的弟妹。
家里的頂梁柱倒了,
宋祖英的家里一度窮到五塊錢的學費都拿不出。
幸好一位素不相識的好心人知道了她家的情況,
送來五塊錢,才終結了宋祖英差點輟學的命運。
每天看著母親操勞,宋祖英很想替家里分擔。
于是當古丈縣歌劇團招工時,
從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宋祖英報名參加。
據縣劇團老師回憶,初次見到的宋祖英十分樸素、清新。
說話直來直去,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考試中,宋祖英也用她未經打磨的清澈嗓音打動了老師。
獲得了進入縣歌劇團學習工作的機會。
就這樣,15歲的宋祖英告別了母親與弟妹,獨自去縣城學習和生活。
她說,那時候我能為母親、為家庭做出的最大幫助就是離開家。
在縣歌劇團,宋祖英受到了較為系統和全面的訓練。
而且開始在一些演出中跑起了龍套。
因為條件有限,有時演完“龍套甲”,還要繼續去演“龍套乙”。
在臺上拳打腳踢完,還要幫著去拉幕布。
也正是這一段忙碌而又充實的時光,
讓宋祖英對舞臺表演有了最初的積累和思考。
天賦加努力,宋祖英很快脫穎而出。
成為縣歌劇團的業務骨干。
獲得了前往自治州講習班進修的機會。
在講習班里,更擅長演唱的宋祖英主攻聲樂。
練功的時間少了,練聲的機會多了。
她的歌唱技巧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也讓一些人記住了這個人美歌甜的小姑娘。
雖然,培訓結束后,宋祖英回到縣劇團繼續工作,
并開始不斷獲得新的表演機會,以領唱身份多次代表湘西參加比賽。
最終在1984年調入湘西自治州歌舞團。
僅僅3年,宋祖英便完成了平臺的提升與跨越。
然而,沒過多久,宋祖英便迎來了更大的機遇。
中央民族學院,也就是后來的中央民族大學到湘西招生。
宋祖英的專業水平輕松獲得招生老師的青睞。
但對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來說,文化課才是最大的障礙。
那是一段很難的經歷。
但宋祖英后來說,自己想要追求的事情,一定會憑努力去得到。
考學是有很大的壓力,但這種壓力也逼著她自己記住了很多東西。
廢寢忘食的自學,讓她終于踏進了中央民族學院的大門。
從縣歌劇團到州歌舞團,再到首都的高等學府,
湘西大山深處的妹子走向了更大的舞臺。
不斷向上
幾年的深造,讓宋祖英逐漸走上更加專業的音樂道路。
畢業后,她回到了湘西。
但心里卻揣著未完成的“音樂夢”。
她忘不了北京的生活和經歷,
也一門心思地希望能在北京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所以猶豫一陣之后,宋祖英便放下了州歌舞團的工作,
再次回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甚至還小小的“觸了一次電”。
那時,還沒找到穩定工作的宋祖英,
在朋友的介紹下,出演了瓊瑤劇《婉君》中的配角“阿奴”。
多年后,談起當年的演戲經歷,
宋祖英笑稱自己演得并不好。
還調侃道:“早知道現在這么有名,當時就不演了。”
雖是一句玩笑話,
但任誰也難想到宋祖英后來會取得那樣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沒有被全國觀眾熟知前,宋祖英參加了多項歌唱比賽,
并且不斷有新的收獲。
1987年,她分別在兩次聲樂大賽中獲得第一名。
隔年,宋祖英又參加了“金龍杯”青年歌手大獎賽,
并以一曲苗家風格的《阿哥你莫走》奪得第一,捧得“金龍杯”。
然而,獎項和名次并不是這一場比賽帶給她的最大收獲,
事業與愛情的重要轉折才是。
這場比賽有一名負責電視轉播的編導,名叫羅浩。
同樣低調,又同樣奮進。
羅浩從一名電視臺編導成長為長沙廣電局副局長、長沙廣電集團副董事長,
并成為手握《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恰同學少年》等多部作品的金牌制作人。
2005年,攜手奮斗13年的兩個人,
終于慢下腳步,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生下兒子的那一年,宋祖英已經39歲。
有了孩子,宋祖英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份牽掛。
在完成幾場重要的個人音樂會后,宋祖英逐漸將重心轉向家庭。
2013年年初,宋祖英在采訪中被問到新年愿望時,
她說希望家人開心,老人健康,孩子健康成長,
家里和睦,能多陪伴家人,這是最重要的。
同樣是2013年,某網站舉辦行了一場投票。
主題是“春晚釘子戶你最想拔掉誰?”,候選人名單里宋祖英赫然在列。
不知是回歸家庭還是順應民意。
2014年,宋祖英春晚缺席,打破了連上24年春晚的紀錄。
并至今再沒有出現在春晚舞臺。
對于宋祖英的告別,湖南省頗有影響力的官方網站發表評論:
“宋祖英的缺席給’春晚釘子戶’樹了榜樣。”
就這樣,宋祖英徹底淡出了,突然、悄然又淡然。
如今的她鮮少登臺,專心守著自已的小家庭,安心地過著半退休的生活。
偶爾露面,展現出的良好狀態也會令網友感嘆不已。
藝海無涯,勤勉為舟,乘著時代的東風。
宋祖英一路高歌猛進,在音樂的海洋中揚起朵朵浪花。
在輝煌中猛然調轉方向、收起風帆、激流勇退,
回歸家庭的港灣,在無數人的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動人旋律。
比宋祖英大11歲,他對宋祖英這個聲音甜美的小姑娘一見鐘情。
賽后,宋祖英回到北京繼續學習。
兩人開始書信往來,愛情在“鴻雁傳書”中悄悄萌芽。
在交往中,羅浩給了宋祖英很多的關心與支持。
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把宋祖英引薦給了金鐵霖。
提到宋祖英的成功,不能不提到金鐵霖。
他是中國民族聲樂界泰斗級的人物,一生桃李滿天下。
無數后來名滿天下的歌唱家都是他的學生。
拜入他的門下,成為他的學生,是宋祖英歌唱事業的分水嶺。
在金鐵霖眼中,宋祖英這個苗家姑娘閃光點很多。
除了嗓音條件好,還很“乖”,基本不出去。
“隨叫隨到,如果我有空,只要一打電話,她準在。感覺她隨時隨地都在那里等著上課,她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習當中,一般人很難做到這樣。”
名師加持,再加上異于常人的刻苦與努力,宋祖英的事業開始揚帆啟航。
1989年,宋祖英第一次登上央視舞臺,
在五四青年節文藝晚會上唱了一首《小背簍》。
宋祖英難忘兒時媽媽背著背簍勞作的場面,
她將自已的真情實感融入到作品中,唱得溫情又動人。
這讓春晚導演黃一鶴印象極為深刻,
于是邀請她在1990年的春晚上再次演唱《小背簍》。
宋祖英說,那時的春晚還沒有像后來那般受重視。
但唱完了這首歌,回到湘西農村,
也會有人指著她說,這就是春晚上唱歌的女娃。
在此之后,宋祖英開始被全國觀眾記住并熟知。
而且也開始以新的身份亮相。
1991年,宋祖英調入海政歌舞團任獨唱演員,成為一名解放軍文職干部。
成為軍人,宋祖英的肩上多了慰問演出的責任。
從軍以后,她下部隊演出的次數以萬場來計。
她還多次隨中央電視臺“心連心”劇組到全國各地慰問演出。
她的唱功和舞臺經驗也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并日臻成熟。
就這樣,她穩扎穩打。
用一場場演出,一首首歌曲,
逐漸成為了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民歌天后”。
從1990年開始,她連續24年走上春晚舞臺。
演唱了《長大后我就成了你》、《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等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這些歌,從春晚流向街頭巷尾,全部成為傳唱度極高的作品。
在作品推陳出新的同時,宋祖英始終不忘專業上的自我提升。
1998年,她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攻讀研究生。
2009年,當她藝術成就已經碩果累累之時,
43歲的她再次重返校園,繼續師從金鐵霖攻讀博士。
2012年學成畢業,成為中國首位民族聲樂博士。
事業與學業上的不斷進步,也為她贏得更高的社會地位。
2005年,她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
2013年,就在她取得博士學位后的第二年,宋祖英升任海政文工團團長。
幾十年前,如果有人對宋祖英這個湘西妹陀說,
你要以后要讀博士,要當團長,
你唱的歌中國人都會唱,無論如何她也不會相信。
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差,
宋祖英這個拼命努力的人就這樣乘勢而上。
一路從深山走向全國,又從中國走向世界最高舞臺。
從藝幾十年來,宋祖英曾先后在海外舉辦個人音樂會十場。
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都留下了宋祖英動人的歌聲。
2006年,宋祖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音樂會在美國舉辦。
那一年的10月12日被命名為哥倫比亞特區的“宋祖英日”。
而宋祖英更是憑借音樂會獲得“肯尼迪藝術金獎”。
隨后,宋祖英的演唱會規模不斷擴大。
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她走上鳥巢體育場,在六萬名觀眾面前放聲高歌;
上海世博會開幕首日,她攜周杰倫、波切利、郎朗在上海舉辦音樂會;
2011年,她步入臺北小巨蛋舉行個人演唱會,為海峽兩岸藝術交流做出貢獻……
這一連串令人矚目的成績,標志著宋祖英攀上了事業與藝術的高峰。
激流勇退
雖然取得了旁人難以企及的藝術成就,但宋祖英卻始終保留著最初的質樸與純粹。
她不善交際,但摯友卻不少。
這些朋友評價宋祖英,最后總會落腳到她的“不變”上。
1990年,宋祖英與趙本山同時成為春晚“新人”。
一個唱歌,一個演小品,并從那時相識成為好友。
雖各自活躍在不同領域,但卻經常找機會相互支持。
趙本山唱二人轉,宋祖英去助唱。
背不完歌詞直接拿著“小抄”就上場。
宋祖英在臺北開個唱,趙本山不遠萬里,從東北到臺北。
在臺上打趣說自己是聽宋祖英的歌變老的。
兩人一起從寂寂無名到赫赫有名,趙本山提起宋祖英總會說,
但在采訪中,宋祖英曾不止一次地說,
她的家鄉很美,童年很美好,曾經的磨難在后來都成為了財富。
難忘童年讓她難舍家人。
功成名就之后,她說我最希望自己還是湘西母親身邊那個樸實的女兒。
所以,她總是盡力照顧好自己的親人。
當后來的丈夫羅浩向她告白后,她把自己的家庭情況如實告訴了對方。
也明確表示自己將努力把親人帶在身邊一起生活,希望對方考慮清楚再決定。
當羅浩坦率表示自己愿意與她一起照顧家人時,她才同意交往。
而羅浩也用行動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1992年,兩人低調完婚。
婚后,羅浩親自把宋祖英聾啞的弟弟,以及母親和妹妹接到了長沙。
給了宋祖英一個熱熱鬧鬧的大家庭。
有了幸福的家庭作為后盾,宋祖英更加心無旁騖地奮斗事業。
而羅浩也竭盡所能地支持著宋祖英,成為宋祖英“背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