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歇死而復生,跋涉千里來到秦國,準備帶走羋月時,羋月因為肚子里的孩子,臨時反悔拒絕了黃歇。
(資料圖片)
為了成全羋月與黃歇私奔,羋姝一伙人暗中沒少出力,誰知緊要關頭,羋月竟然不走了。
羋姝計劃落空,心里很失望,卻又無可奈何。
玳瑁不愿認命,決定幫羋姝鏟除羋月這個障礙,以死成全羋姝的未來。
1
玳瑁先是買通艾姑姑讓她在羋月的安胎藥中下毒,等毒性發作,羋月即將早產之時,再故意不給她找接生太醫,目的就是讓羋月和肚子里的孩子,一尸兩命。
玳瑁在做這件事之前,就已經抱著必死之心,意欲一個人攬下所有罪責,所以她一早就給羋姝服下安神丸。
打的主意就是一旦事發,就可以把羋姝摘出去,自己承擔所有罪責。
只要能一擊毒死羋月,永久后患,玳瑁就愿意以一命換一命。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羋月天生霸星體格,最終還是扛了過去。
玳瑁機關算盡,終是沒能如愿,還被秦王梟首示眾。
玳瑁要被斬首之前,羋姝去找羋月求過情,可是羋月堅決拒絕了羋姝的請求。
看到羋月堅持不幫羋姝救玳瑁時,彈幕有人說,羋月真的是太冷漠無情了,要不是她拒絕救玳瑁,說不定羋姝和她的關系之后也不會鬧得那么僵。
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就算羋月當時答應救玳瑁,羋姝和她的關系也不可能再和好如初了,只是可能關系破裂的時間會往后拖延一陣,但早晚還是難逃破裂的宿命。
首先,玳瑁深受威后思想荼毒,基本可以說她就是另一個威后。
所以就算羋月這次寬容大度救了她的性命,玳瑁也不可能對羋月感恩戴德或者說從此就金盆洗手,她只會仗著別人對她的容忍,更加肆無忌憚地行惡。
只要有玳瑁在羋姝身邊,無時無刻挑撥離間,羋姝和羋月的關系就不可能好得了。
就算把她趕出宮,玳瑁也不可能善罷甘休,說不定還會繼續謀算羋月性命。
所以,玳瑁的存在就是最大的隱患,正如羋月所說:“玳瑁就是百毒之源,她去了,才是一大幸事。”
既然玳瑁不可能洗白,留下她也無法永久護益自己與羋姝的關系,不如干脆狠心除掉這個敵人一了百了。
其次,就算羋月答應救玳瑁,羋姝當時很可能會感激羋月的舉動,但是長此以往,她兩之間橫亙的是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一旦觸犯到對方利益,羋姝依然會嫉妒怨恨羋月搶走了她的風頭,到時候還是不會容忍羋月。
畢竟羋姝一貫都自詡嫡公主,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在羋月面前低下她高傲的頭顱。
所以,玳瑁的死只是羋月和羋姝關系破裂的加速劑卻不是根本原因,即使羋月救了玳瑁,她和羋姝也絕不可能再重歸舊好。
在殺人蜂事件敗露后,羋月問責羋姝,羋姝對羋月說的那段話,才是這兩姐妹關系決裂的根本原因。
同處秦宮,同侍一夫,又面對同樣的資源,羋月和羋姝除了是姐妹,在后宮這個名利場,更是競爭對手。
2
話說回來,玳瑁給羋月下毒,羋姝真的不知情嗎?
其實,劇中有一段劇情可以說明,玳瑁的所作所為,其實是羋姝故意縱容的。
第34集,黃歇和羋月私會之前,孟昭氏意外得知消息后,便立刻來找羋姝,準備攛掇羋姝去向秦王檢舉羋月與別的男人私會。
可是羋姝自從上次在大殿為母國求情觸怒秦王被禁足后,便學聰明了許多,懂得了讓別人替她做炮灰。
所以見到孟昭氏后,羋姝故意擺出一副毫不知情,裝聾作啞的模樣,目的就是讓孟昭氏做這個出頭鳥,而她在背后坐收漁翁之利。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羋姝已經漸漸學會了耍心機使手段,懂得把壞事都拋給別人做,而自己雙手干干凈凈坐享其成。
那么這件事與默許玳瑁下毒有何關聯呢?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玳瑁下毒之前與羋姝最后一次談話說了什么嗎?
當時玳瑁知道給羋月下毒不管成功與否自己都難逃一死,所以她提前與羋姝交代了百寶匣。
玳瑁的話可以說,明擺著就是在交代后事,羋姝不可能意識不到玳瑁的反常,可是當時她卻匆忙打斷了玳瑁的話,轉而去休息了。
羋姝雖然沒有羋月聰明,但她一貫對自己身邊人的品性卻是很清楚,這從她屢次分析羋月的性格就能看出。
所以,玳瑁突然交代后事,以羋姝對玳瑁的了解,彼時的羋姝應該已經意識到玳瑁這是要幫她搞事情了。
可是當時羋姝卻故意選擇裝聾作啞,不戳破玳瑁,縱容她幫自己除掉羋月。
羋姝其實就很像處于高位的領導者,在這個位置的人,心思往往都不太會直白說出口,一般都會采用一種隱晦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圖傳遞給下面的人,讓下面的人幫自己去做炮灰,就算有一天真的事發,自己也可以抽身而退。
同理,為什么職場中有很多領導說話都很婉轉,需要人費心思領悟,無非就是以防出現壞結果時,自己也能有迂回之路。
所以,玳瑁的所作所為,羋姝不可能一無所知,只能說她主動選擇了對玳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3
玳瑁一旦毒害羋月,不管成功與否,她的結局都是難逃一死,這一點,玳瑁是有自知之明的。
而羋姝默許玳瑁戕害羋月,事實上,她心里也清楚玳瑁會遭遇什么樣的結局,但她還是選擇賭一把,羋姝的賭注便是羋月,賭的就是羋月的不忍心。
玳瑁若是計劃成功,玳瑁償命,羋姝坐收漁翁之利,玳瑁失敗,羋姝便會用昔日姐妹之情,來綁架羋月,讓她饒恕玳瑁,反正不管怎么算,羋姝都是得利的那個。
可惜,羋姝唯一漏算的是,玳瑁害得是羋月的孩子。
一個母親可以自己受委屈受傷害,卻是絕對不能忍受別人傷害她的孩子。
這也是羋月堅持不幫羋姝救玳瑁的關鍵原因之所在。
▼
羋月和羋姝本是親姐妹,奈何在利益面前,根本就沒有親人一說。
再者,羋姝的母親威后又是害死羋月養母和生母的仇人,這種殺母之仇其實一直刻在羋月的骨子里,只是為了生存,在楚國時,羋月必須討好羋姝。
這種不平等的姐妹情,來到秦國以后,脫離威后的掌控,羋月自然不會再甘心屈服于羋姝。
而羋月摘下面具,釋放出的本真,帶有赤裸裸的個人特點,這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思想,已然脫離了羋姝的掌控。
羋月的自行其是,在羋姝眼里也就變成了不屈服于自己。
再加上利益糾葛,羋姝和羋月的關系破裂已是必然。
所以,不管羋月救不救玳瑁,她倆的結局都是漸行漸遠。
如此,也就談不上對與錯了,只能說,兩姐妹一開始就不該同侍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