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94歲的金庸,在香港逝世。
從此,世間再無“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一代武俠小說大家。
【資料圖】
金庸一生,成就極高。
他是武俠小說作家,他是新聞學家,他是企業家,他是政治評論家,他是社會活動家,他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之一。
一、
1924年3月10日,甲子鼠年,金庸出生在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袁花鎮。
那一年,同他一起出生的大人物,還有同樣與他一起寫武俠小說成名的梁羽生,以及號稱香港武俠電影旗手的張徹。
嘉興海寧,為良渚文化發源地之一,風景勝地,名流故鄉。
歷史著名人物就有東晉學者干寶,唐代詩人顧況,宋代女詞人朱淑真,明代戲曲家陳與郊、史學家談遷和查繼佑,以及清代三閣老(陳大學士一家子)。
還有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詩人徐志摩、穆旦等人。
徐志摩
而金庸的祖上,就有詩人查慎行,書法家查升。即使到了父輩查樞卿這一代,也是文化中人,在那個年代就深造于著名學府震旦大學。
事實上,金庸祖上,海寧查家在清代就是“一門十進士,兄弟三翰林”。
而且還被康熙皇帝贊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并賜以“澹遠堂”、“敬業堂”、“嘉瑞堂”等匾額。
同時呢,金庸母親徐家,又是海寧一大富商,祖代世襲相繼經營有醬園、綢莊、錢莊等大買賣,一句話,有錢的狠啊,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
到了金庸出生那一年,他家里依然還有3600多畝土地,100多戶佃農……
展開想象力盡情想象吧,金庸家里多有錢,我們是說不上來也算不出來的,正因為有這個財富基礎,再加上祖上的文化積淀。
才讓日后的金庸,厚積薄發,成為一代著名報人,一代武俠小說大家。
瓊瑤
更何況他的親戚,還有姑父蔣百里,表兄徐志摩,表姐蔣英(錢學森夫人),表外甥女瓊瑤,以及同宗穆旦(查良錚),親族厲麟似(文教界泰斗)等。
用一句俗套的話說,就是——“他不成功誰成功,呢?”
1932年,8歲的金庸,偶然讀了人生中第一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講述女俠方玉琴為報父仇,與岳劍秋并轡江湖的傳奇故事。
寫法文白夾雜,還不時引用時髦語。并且,還獨創男女二俠結伴闖江湖的模式。立刻就吸引像金庸這樣的小朋友。
看完后,金庸一拍大腿,跳起來大叫:“想不到世上還有這么好看的書!”
尤其是作者顧明道的寫作起因,“余喜作武俠小說而兼冒險體,以壯國人之氣”。讓金庸深為佩服,不禁有想模仿的沖動。
從此,搜羅一切武俠小說話本小說來讀。
二、
1937年,日寇入侵我中華,13歲的金庸從家鄉袁花鎮小學畢業,考入嘉興中學。
入學第二年,因日軍侵占到浙江,金庸隨嘉興中學徒步千里南遷至麗水,進入省立聯合中學初中部繼續讀書。
就在這里,金庸的財商第一次小試身手,聯合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
結果,大賺特賺,成為校園里聞名的“大商人”。
那一年是1939年,金庸才15歲,正讀初中三年級。有意思的是,那還是此類型書籍第一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平生出版的第一本書。
此時,就不得不說,金庸就是一個天才,賺錢的天才,寫作的天才,隨便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但賺錢后的金庸,卻立刻又在學校闖禍了。
1941年,17歲的金庸,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在學校壁報上寫了一篇文章,名叫《阿麗絲漫游記》,通篇諷刺訓校導主任的投降主義。
結果,被其開除。還好校長張印通是個好人,托人介紹他轉學去了衢州中學。
1944年,已經20歲的金庸,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本來前面等著他的是一個錦繡前程,卻因為他的臭脾氣不改——
對學校內一些學生黨員的行為提出批評,被人家不斷投訴,反被學校“勒令”退學。
無書可讀的金庸,索性不讀書了,投靠時任中央圖書館長的表哥蔣復璁,掛了一個閑職,趁機閱讀大量書籍,反而自學成才了。
所以,有時候無路可走也并不完全是什么壞事。
1945年,抗戰勝利,人人歡欣鼓舞。21歲的金庸也返回家鄉,還去了杭州《東南日報》做了一名外勤記者。
第二年,金庸覺得還是想讀書,便又興沖沖跑到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進入法律學系插了個班,開始修習國際法課程。
但又覺得不能這樣死讀書,于是,又去報考上海《大公報》,擠進去當了一名兼職的國際電訊翻譯 編輯,半工半讀,幻想著美好的未來。
1948年,24歲的金庸,從東吳大學正式畢業,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從此,命運發生天翻地覆的大變化。
1950年,金庸所在的《大公報》編輯部,來了一個名叫陳文統的新同事,倆人一個辦公桌,面對面一起辦公,閑了一起下棋,擺龍門陣。
沒想到,就是這龍門陣,竟然被倆人擺出一段大傳奇。
三、
1955年,31歲的金庸,開始在《大公報》上連載自己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而之所以寫這部武俠小說,竟然是因為前一年的一場武術比賽。香港太極派和白鶴派門下弟子因為爭執,無法了斷。
于是,兩派掌門人,下戰書,擺擂臺,大比武,決高下。
結果,讓人大失所望,原來兩派掌門人的比武,一點也不好看。
比武正式開始,只一個回合,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一拳打中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的鼻子,血流滿地,比賽就結束了。
前后不過一分鐘,實在是不過癮。
失望的觀眾,紛紛投書給報社,請求登載好看的武俠小說,以解“比武之渴”。
于是,坐在金庸對面的同事陳文統,自告奮勇寫下一篇《龍虎斗京華》,取了個筆名叫梁羽生,開始在報上連載。
結果,反響熱烈,報紙一售而空。
可是很快小說連載就到尾聲,而梁羽生又沒空繼續撰寫。于是,眾人的目光都落在金庸臉上,甚至還有人給他起好了小說題目,以及寫作思路。
最終,金庸接過這個活來,定下小說題目《書劍恩仇錄》,并把自己的本名查良鏞,最后一個字“鏞”拆開,名為金庸。
第一本書連載完畢,金庸又開筆第二本書《碧血劍》,接著又是第三本《射雕英雄傳》,第四本《雪山飛狐》,就這樣一本接著一本,一發不可收拾。
一連寫了14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本本轟動,本本暢銷。就這樣從1955年31歲寫起,到1972年48歲收筆。
前后一共寫了18年,最終成就一代武俠小說泰斗。
而今天,2022年10月30日,是金庸去世4周年,人雖逝,書猶在。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讀先生的書。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致敬金庸,懷念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