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閱梔
編輯|閱梔
【資料圖】
“用骨血演戲,把魂漂在角色上。”
在與李雪健老師的交談中,黃渤說了上面這句話。
從焦裕祿到張作霖,從“大男主”到黃金配角,不同時代不同角色,“百變郎君”李雪健,給觀眾留下無數經典角色。
40年演員生涯,他的初心是為了“尊嚴”,走到如今是熱愛。
33個影(視)帝,唯一一個大滿貫演員,李雪健真的是完美、純粹的嗎?
他多次在節目中說過,自己演員生涯中的兩個“污點”,是這輩子都無法祛除的。
一個是恥辱,一個是悔恨!
如今年近古稀,功成名就,他還在耿耿于懷嗎?
演員和癌癥患者,尊嚴與熱愛,家庭與事業,在他的生命中,哪個關鍵詞占比更大呢?
從不重名利到妻子“要獎”,再到被小鮮肉當面質疑“片酬太高”,哪個才是真的他呢?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近演員李雪健的多面人生,體會他的多彩與病痛,熱愛與流言。
01、為尊嚴走上舞臺
李雪健是經歷過折磨與痛苦的。
出生于山東菏澤,后來因為父親身份的原因,在11歲那年,跟著家庭一起到了貴州。
他見多了父親受迫害,自己也經受了不少痛打。
“誰都可以罵我們、打我們,我們不能反駁,只能接受。”
那些年對李雪健來說,是一段不堪回首,也不忍回首的時光。
16歲,他被安排進廠,當了一名車工,每天打交道的,是油污,以及冰冷的機器。
那時,他最羨慕的就是宣傳隊和文工團的同事。
廠里宣傳、下鄉演出,不管走到哪里,伴隨著他們的,都是掌聲和舞臺,以及夸贊。
“當演員是一件很受人尊敬的事。”
此時,他第一次有了登上舞臺當演員的欲望,因為只有這樣,自己和父母才能抬起頭來。
而機會,也在他的盼望和等待中來了。
隊里多是女孩子,但一次排練中,需要一個老頭兒的角色,演員成了一個大難題。
此時,李雪健毛遂之間,叼著煙斗,上臺表演了一段山東柳琴。
一曲唱完,這事兒,成了!
在此之后,李雪健終于登上了廠里的舞臺。
從死尸到背景,從“家丁乙”到男二號,他終于有了接受掌聲的機會和能力。
工人李雪健,終于變成了演員李雪健。
但這條路,并不好走,尤其對其貌不揚的他來說。
02、“兩種意義”的被拒絕
1980年,李雪健第一次登上話劇舞臺,參與話劇《九·一三事變》的排練。
這是第一次將歷史真實事件搬上舞臺,受到文藝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選角自然是慎之又慎。
但臨近排練,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沒有解決:演林彪的演員,遲遲定不下來。
李雪健抓住機會,毛遂自薦,向導演“求”來了這個機會。
是妻子于海丹不離不棄的陪伴、鼓勵,以及兒子一封封暖心的信,讓他決定留在人世,接受治療。
于是,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他的張作霖,看到魯迅,看到萬里歸途。
在金鷹節,當胡歌“打敗”李雪健,獲得“最受歡迎男演員”時,他第一反應是走到李雪健面前深鞠一躬,說道:
受之有愧!
這四個字,是后輩對前輩的尊重,是兩代演員的接力,是藝術的薪火相傳。
但這樣的涵養,不是每個人都有,李雪健這個人,也不是每個人都尊重。
比如白玉蘭,比如小鮮肉。
06、妻子要獎,十八線演員“攻擊”
在雙男主電影《嘿!老頭》中,李雪健飾演的阿爾茲海默癥的老年人,在其中貢獻教科書式演技,并獲得一致好評。
但在白玉蘭獎上,連個提名都沒有,反倒是黃磊榜上有名。
見此情景,李雪健妻子于海丹在網上為丈夫“鳴不平”,迫于壓力,白玉蘭方給了一個“安慰獎”。
最后,李雪健對這個獎項沒有拒絕,也沒有到現場,不了了之。
但在一次現場被某十八線演員“攻擊”片酬太高時,他可沒有“善罷甘休”。
在節目《開講啦》現場,一個十八線不知名男演員,當眾“炮轟”李雪健老師“片酬太高”。
在得到解釋之后,仍舊說“你不愁吃喝,還在乎這些”。
聽到這里,能看到鏡頭中的李老師雙眼濕潤,本不想解釋太多的他,忍不住講起了當年那些經歷。
的確,無論是第一次走上舞臺,還是到今天的終身成就獎,他從來沒有忘記初心,記得自己對表演的熱愛。
結語:
如今,李雪健受鼻咽癌后遺癥的影響,聲帶受損,發聲困難,已經很少演主角了。
可就算是配角,他對待表演的認真,是新生代演員應該學習的。
現場聽不清臺詞,就將全部臺詞背下來,看口型對戲。單是這一點,就吊打許許多多的流量明星。
胡歌的“受之有愧”,全場的起立鼓掌,都是李雪健對待表演忠誠的最好證明,是我們最應該追的星。
——END——
當然,導演同意了,但給他的是B角,也就是替補。意義就在幫忙走位搭戲。
但李雪健沒有放棄,就算自己是替補,起碼機會來了。
那段時間,他活成了林彪的影子。
房間里掛滿了他的照片,每天一睜眼開始模仿他的表情動作。走路吃飯,都在努力把自己活成角色本身。
“這小子走火入魔了。”劇組里很多人看到被“附身”的李雪健,都忍不住發笑。
為了成為“林彪”,他索性將頭發剃干凈,并開始靠饑餓減肥。
一周的時間,他瘦了20多斤,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變成了一個歷經風雨的中年人。
終于,導演“金手指”一點,他成替補變成了主演,人生巔峰隨之而來。
舞臺上,他用京劇身法表演,兩只胳膊使勁后夾,只為看起來更瘦小。
為了演出那種行至絕境的悲涼與躊躇,李雪健借助燃燒的火柴表現內心。
一根火柴在手中燃盡,火柴桿變成黑炭,火燒手指,他紋絲不動,直接扔掉,一聲嘆息。
這一次,成了!
這部戲受到的關注和評論,比想象的大得多。劉夫人王光美在觀看戲劇后,上臺與演員握手,卻堅決不碰李雪健。
事后,王光美對別人說道:
我不是針對這個小伙子,只是他演得太像了,我過不了心里這關。
這一次的被拒絕,其實是認可,是對他演技的褒獎。
從此之后,他逐漸迎來了事業的巔峰,開始了新一輪的追逐。
03、大紅大紫,他飄了
《九·一三事變》雖然成功,但只能算李雪健事業的起點。
1990年之后的兩部影視劇,才是他真正真正的巔峰。
一部是《焦裕祿》,另一部是《渴望》。
在拍攝《焦裕祿》時,李雪健為了接近角色,再次開始減肥。
不吃米飯與主食,不動葷腥,每天都是開水煮白菜。實在扛不住了,就吃點瓜子,補充點能量。
除此之外,他每天都要曬太陽、勞動、走訪焦裕祿同志生前好友。
當他的“焦裕祿”走上熒幕時,焦裕祿妻子忍不住落下眼淚:
太像了,他回來了。
3毛錢一張的票價,獲得1.3億元的票房,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如果說《焦裕祿》是李雪健的事業巔峰,那《渴望》就是負責將他的路人緣加到最大!
他在劇中飾演的老實人宋大成,暖心實誠,愛家愛事業。那時還有“嫁人就嫁宋大成”的歌謠。
選擇保守治療之后,李雪健上午去醫院化療,下午回劇組拍戲。
每天都在演員和患者這個身份中來回切換,戲拍完了,他也徹底病倒了。
05、家人陪伴,再次出擊
病情最嚴重時,他脖子全部潰爛,發不出聲音,有時一翻身,就會引起強烈的嘔吐和不適。
那段時間,他將自己形容為“一條被摔碎內臟茍活的魚”,陷入了和史鐵生一樣長久的思考:
我為什么不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