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是由胡歌、白冰、張世、張萌、陳紫函、金莎等主演的穿越劇,豆瓣評分高達7.6。講述了名叫易小川的八零后青年,陰差陽錯之下穿越到秦朝,歷經一次次的艱難險阻后,逐漸蛻變為仁心濟世的一代大將的故事。
凡是看過《神話》的觀眾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劉邦和項羽的結局,而且最終的一切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幾乎都是易小川一手促成的。如果說沒有易小川的那些迷之操作,項羽也就不會淪落到烏江自刎的地步。
【資料圖】
那么《神話》中,同樣是結義兄弟,易小川為何只顧劉邦,不管項羽?
對此,筆者覺得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點。
不喜請盡情噴。
原因一:害怕改變歷史
易小川得知項羽的身份之后,心中便已經將項羽跟烏江自刎聯系到了一起,而且易小川也知道項羽肯定會兵敗給劉邦。畢竟不管怎么說,易小川也是經常看百家講壇的人,而且也有個大專文憑,對于一些基本的歷史常識還是了如指掌的。
按道理來講,項梁是易小川的師傅,項羽又一直拿易小川當親兄弟,易小川理應稍微地將結局透漏給他們二位,幫助他們改變一下悲慘的命運。可惜易小川終究是辜負了項梁和項羽二人的情義,而易小川選擇辜負他們的一個重要就是害怕改變他們結局后,連帶著將歷史也給改變了。
原因二:項羽太過固執
李清照的詩詞中,有一段關于項羽的名句: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單從表面上來看,這句話是在歌頌項羽有著不肯茍且偷生的骨氣,但往深處來想不難發現李清照對項羽是有些惋惜的。項羽起兵之時,曾從江東老家帶走了八千子弟兵,可是到了最后卻只余他一人,所以他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為由選擇了自刎而亡。但倘若項羽當時肯厚下臉皮,聽從手下的建議,肯退回江東的話,也許還有東山再起之日。
總而言之,項羽太過于固執了,可是如果項羽是個如劉邦一般圓滑之人,那他就不再是項羽了。
其實易小川在后期也不止一次地去勸誡過項羽,只可惜項羽壓根就沒有一次將易小川說過的話放在心上。
久而久之,易小川也就不去做這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原因三:歷史無法改變
剛一開始的時候,易小川是不敢管,總想著去順應歷史,因為歷史一旦改變就可能沒有他了。但當真正的趙高死后,高要卻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新的趙高,填補了歷史上的趙高這一空缺,易小川就開始隱約地意識到自己無需去擔憂歷史會發生改變,因為歷史是會進行自我修正的。
猶其是在易小川竭盡全力改變高要,卻始終無濟于事之后,易小川便徹底接受了歷史無法改變這一事實。所以在他反復警醒項羽卻無濟于事后,便索性不管不顧,獨自一人云游四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