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科學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楊英豪在《最強大腦》比賽現場。西湖大學供圖
■本報記者 溫才妃 通訊員 馮怡
團隊車輪戰最后一場,水之隊還是零分。
所有人屏息凝神,等著壓軸的奇襲賽。14歲的楊英豪被委以重任,寬松的藍色連帽衛衣之下,瘦小的身板躍躍欲試,一出手就贏了個3:0,用時不到5分鐘。
這場“奇襲”圈粉無數,是楊英豪在《最強大腦》里的經典一戰。
節目播出時間是2018年3月,西湖大學剛剛獲得教育部正式批復成立不久,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從博士研究生起招。這也是為什么校長施一公考慮再三后,決定去這檔“天才”綜藝節目當評委,并現場向楊英豪發出“offer”——歡迎小英豪未來到西湖大學讀博士的原因。
2022年夏天,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準,首次開招本科生。而18歲的楊英豪,正好應屆高三。初試、復試、高考,他一路過關,提前4年兌現約定。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楊英豪的又一次“奇襲”。
奇襲《最強大腦》:他贏了國際賽
2017年底,楊英豪的初中學業正好過半。他就讀的杭州市文瀾中學是本地名校。他的成績不算拔尖,穩定在年級100名左右。
和同齡人相比,楊英豪很早就學會了制訂學習計劃。
只是參加《最強大腦》并不在他的學習計劃里。他是背著爸媽在網上報的名。
這檔主打腦力競技的綜藝節目,此前播出了四季,楊英豪追著看過。他評估了一下,自己勝在數學出挑,記憶力好。盡管小學四五年級才開始接觸奧數,但他很快就沖進同級別的第一梯隊,獲得了華羅庚金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一等獎、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一等獎。
那年報名參加節目海選的青少年超過10萬人,最后只有100人參與節目錄制。層層篩選后,楊英豪成為那一百分之一。
之后的“劇情”,很多人都熟悉。100進30,30進12且綜合實力排名第一,加入中國戰隊,戰勝日本“腦王”,贏得國際賽。
尤其是國際賽的表現。當時的兩位院士嘉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腦研究院院長羅伯特·戴西蒙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都看中了他的潛力,代表各自學校現場“搶人”。
小英豪出名了。
很多人以為,參加《最強大腦》,讓楊英豪的潛力被發掘、被看見。但在這個過程中,局中人楊英豪最喜歡的,是節目錄制結束后和那些大學生一起玩兒。
“他們給我打開了很多可能性,我以前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學,還可以學這些。”
奇襲“信奧”:他變出帽子戲法
楊英豪在初一便加入了學校的信奧隊參加訓練。
“信奧”是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的簡稱。哪怕因為錄制節目已經耽誤了一學期,他還是在初三選擇備戰信奧。和小時候學奧數一樣,他的信奧起步不早,進步倒很快,初中還沒畢業就拿到了浙江省級賽區一等獎。
這個成績,已經可以在很多大學的綜合評價類招生中享受優惠政策,初中生楊英豪也因此被保送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
這所本地排名前三的重點高中里,人人皆學霸。高中第一年,他作為校信奧隊的一員沖刺信奧國家隊,多數時間用來集訓,很少正常上課。盡管后來沖刺失敗,但他抱回了兩次信奧浙江省級賽區一等獎。
加上初三那一次,他手里的“信奧省一”,是個帽子戲法。
一手奧數,一手信奧,這是他為感興趣的人工智能做的兩手準備。
奇襲音樂:他既是鍵盤手也是主唱
按道理,沖刺信奧國家隊失敗后,就該老老實實回去上課了。但他哪里閑得住,又跑去當了學校音樂社的社長。
高二上學期,他帶著藍點音樂社,聯合校學生會以及街舞社、攝影社和星火傳媒等社團,在學校禮堂里攢了一場“藍點樂隊專場”。全場演出,他既是幕后的主辦者之一,又是串場主持,還有自己的樂隊演出節目。
楊英豪從小學鋼琴,很早就考取了八級,小時候撒網式學的那些興趣愛好里,只有音樂保留了下來。除了鋼琴外,他也喜歡唱歌,在樂隊里既是鍵盤手也是主唱。
到了高二下學期,學校十佳歌手大賽的組織任務自然也落到了音樂社。從活動策劃、節目征集到評委邀請,每一個環節的協調都比節目本身復雜。他們還與幾個社團聯合做了一首原創MV《明日啟程》,為學姐學長高考加油。
要不是喜歡音樂,這樁樁件件的事情,他和小伙伴們誰也說不準能不能“磕”下來。
從《最強大腦》到西湖大學,媒體給楊英豪貼上了“天才少年”的標簽。事實上,楊英豪每一次不安分的奇襲,都是他向內探索的風險選擇。
這些探索,把他推向極限。他花了半年時間錄制綜藝,在邏輯、推理、觀察、記憶上一遍遍反復練習,狠狠逼了自己一把。
這些探索,讓他確認熱愛。不久前,楊英豪選擇工學院AI分支的張岳教授作為本科學術導師,決定往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方向走下去。張老師的研究聚焦自然語言處理,楊英豪已經和導師聊了幾次,如何讓電腦擁有人腦的思維模式,是他們共同的興趣所在。
這些探索,并不是每一次都會成功。他集訓信奧一年,沖刺國家隊失利,學考也不理想;他當音樂社長那年,文化課成績依舊沒有明顯起色。外人看到的,似乎只有他的天賦異稟,實際上高三成績的大幅提升,靠的還是認真和自律。
就像他在《最強大腦》中的領隊“水哥”王昱珩說的,看上去楊英豪做什么都很簡單,其實他只是試著把每一步都做正確。
哪有什么天才,他只是始終為人生的下一次奇襲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