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歲末年初,盤點去年國產影視作品,有一個現象值得稱道:流量派失靈,演技派崛起,好演員贏得更多尊重。
細看去年末揭曉的影視行業獲獎名單,一眾獲獎演員均為敬畏表演、專業表現優秀的好演員。馬少驊摘得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稱自己是“百姓中的演員,演員中的百姓”。殷桃獲得金鷹獎最佳女主角,表示“只要我站在舞臺上或是鏡頭前,就要記得尊重觀眾”。網友們紛紛感嘆,“好演員值得”“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可以說,無論是獎項設置還是最終歸屬,這次影視頒獎季都體現了對藝術本質的回歸、對大眾民意的尊重。
這次評獎結果再次印證一個常識:演員只靠刷臉而無實力,終究走不遠。曾幾何時,影視行業“流量至上”,演員不看能力看流量,走紅不靠作品靠炒作,影視劇成為資本運作的圈錢舞臺,網絡熱搜成了品質口碑的唯一衡量標準,“飯圈文化”扭曲對作品評價認知。與此同時,好演員、“老戲骨”被邊緣化,無戲可演、無臺可上。這幾年,經過文娛行業一番整治,歪風邪氣收斂,好演員重回舞臺中心,多年磨練終于大放光彩,潮水退去后真容顯現。走心表演、演技在線的好演員不會被埋沒,而缺乏專業能力支撐的流量明星只能成為一閃而過的“流星”。這應當成為影視舞臺的常識、常情和常態。
這次評獎結果也是清晰的文藝創作風向標。隨著相關政策收緊、現實主義題材成為主流,眾多鮮活生動的角色火爆出圈,說明那些根植于浩蕩歷史長河、深藏在濃厚家國情懷中的故事,才是最大的“流量營地”。缺乏演技與閱歷的流量明星難以駕馭這些角色,而好演員卻能深入其中,演得恰如其分。從前幾年流量明星一夜“躥紅”,到如今好演員靠好作品“翻紅”,顯示出影視劇行業對專業品質的追求,回應了觀眾的關切與期待,是好演員被看見、被認可的根本原因。這也告誡文藝工作者:只有實實在在深入生活、沉淀思考,尊重藝術規律進行艱苦創作,才能成就作品也成就演員。
進一步說,演員與觀眾、創作與市場實現良性循環,創作者必須把握主動。曾經,對于爛片收割票房的現象,有導演直接炮轟“觀眾不行”。其實,影視創作與觀眾需求、市場導向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并不是單方面的責任,創作者更不能簡單地將問題歸咎于觀眾。觀眾的品味和審美,需要一個培育和甄別的過程,當真正的好劇出現,大部分觀眾有辨識能力,好演員讓人眼前一亮,觀眾也能主動完成審美價值的糾偏。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創作者首先應擔起責任。應該說,無論是這兩年現實主義作品成為“爆款”,還是評獎導向讓創作風氣“迷途知返”,都是創作者主動擔責之舉。期待這種評獎導向更多延伸到創作前端,讓更多好演員“被看見”,推動行業生態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