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VB曾經的當家花旦葉璇又被罵上了熱搜。
她在直播的時候,被指身材走形、形象邋遢。
(資料圖片)
有一次,產品試吃環節聊嗨了,葉璇還不顧形象地開始剪腳指甲,惹得網友議論紛紛。
看到大家的評論,葉璇忍不住開懟:
不僅當眾公開網友的id和頭像,攻擊長相;
還貶損別人的學歷,口吻倨傲。
要知道,葉璇曾經是多少人心里的白月光。
她是1999年國際華裔小姐選美冠軍;
《封神榜》里溫柔癡情的楊蓮花;
《天下第一》里英氣逼人的上官海棠。
昔日的女神變成這般模樣,任誰都是唏噓不已。
其實,葉璇的起點很高。
她小小年紀就去美國留學,高中畢業的時候:
以全紐約第一的名次,拿到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和韋爾斯利女子學院的offer。
學霸屬性已經夠讓人艷羨不已,老天還順帶給了她美貌和運氣。
之后,她拿下選美冠軍,又被邵逸夫欽點進入TVB。
好資源拿到手軟,她剛出道不久還拿了金像獎最佳新人。
葉璇好像拿了大女主的“爽本”。
但后來,她并沒有一路高歌猛進,逐漸沉淀為業界名聲響亮的前輩;
反而因為介入他人感情,和藝人開撕,為了男友謾罵粉絲等行為,讓人對她好感全無。
葉璇談起戀愛來,是真的很瘋。
她最出名的一段,是和圈外的“小默先生”戀愛。
當時,葉璇在微博里頻繁秀恩愛,有的時候用詞也非常露骨。
所以,長大后的她,不會因為當小三而感到羞恥。
相反,她習慣了這套邏輯給自己帶來的“完整”:
只有在競爭中取得勝利,自己才值得被愛。
小時候缺失的愛,想在其他地方找補,總是會越補越擰巴。
和小默先生分手后,葉璇依然保持著“攻擊性”。
她受不了別人說自己一丁點不好,因為這樣會加劇自己的“不配得感”。
所以我們看到,她經常直接下場開撕,也不忘彰顯自己的“優秀”。
說到底,人還是得求諸于己。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講究吸引力法則:
想要別人對自己和善,先得放過自己。
葉璇已經43歲了,但她內心還一直是那個不安全的小女孩。
她走了太多的彎路,去爭搶一些沒有必要的東西。
可是,6歲時候沒有買到的洋娃娃,長大后再買,也沒有意義了。
還是學會坦然地照拂自己,一切才會有新的轉機吧。
王思聰評論道:
“是被下降頭了。”
而更離譜的,是小默的前女友發文,指出他是習慣性腳踏多條船的“渣男”。
葉璇得知后,馬上發了一條微博罵這個女生:
罵也就算了,還一紙把人告上了法庭。
最后,葉璇敗訴。
她不僅寫了道歉信,還交了罰款,進了黑名單。
有一次采訪,主持人試探道:
“你是不是一種情感缺失呢?”
葉璇大方地承認,說自己遇到愛情就不行了。
心理學者武志紅說:
“一個人的外部人際關系,其實就是他內心關系向外的展現。
而內心關系,和小時候與父母的相處模式有關。”
或許,葉璇從白月光變“瘋癲”,不是因為被PUA、被下降頭;
她在關系里的表現,只不過是在重復自己過去的創傷。
葉璇有一個“不被愛”的童年。
媽媽18歲的時候生下孩子,那會兒她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沒有一技之長,只能開始頻繁地談戀愛。
媽媽把葉璇當作是一個“拖油瓶”,不允許她叫自己“媽媽”。
在葉璇的印象中,媽媽每天忙于打牌、泡酒吧、耍男人...
在這段采訪中,葉璇是帶著炫耀的口吻和表情在講述的。
可見,她是享受這種自虐的“痛感”的,甚至覺得理所應當。
某種程度上,葉璇把小時候自己被對待的模式,復制到了親密關系中。
過去,她要討好媽媽,才能不挨打;
要比別人優秀,才能有生活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