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靠讀書改變命運,這曾是每個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深信不疑的真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看完紀錄片《父親》后,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2007年,大學畢業后在家待業一年的韓勝利,終于找到了一份工作。
老韓夫妻很高興,滿懷期待地問兒子工作情況,沒想到大失所望。
原來,韓勝利的工作是去青海戶外鋪電纜,干的是苦力活,每月工資只有600元。
老韓實在想不明白,自己砸鍋賣鐵供出來的大學生,還不如老韓在西安干苦力掙得多。
難道老韓父子當初深信不疑的那句“讀書改變命運”,錯了?
經濟拮據下的精打細算
2002年,西安市藍田縣梁峰村的老韓家,出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
這本是一件大喜事,但一年7000多元的學費,讓老韓夫妻發了愁。
老韓家只有5畝地,一年到頭勉強溫飽,根本沒有積蓄。
為了不讓父母為難,韓勝利說自己不想上大學了,要進城打工,但老韓不同意:“咱娃考上了,砸鍋賣鐵也得念。”
于是,老韓變賣了家里的糧食和牛,湊了3000元,又挨家挨戶地敲門,你100,他50地借。東拼西湊之下,終于湊夠了7000元。
但,這只是一年的學費。
為了掙錢,老韓決定去西安打工掙錢供兒子上學。父子倆就這樣互相支撐著,來到了西安。
老韓沒什么技術,只能干苦力活,辛苦不說,錢還特別少。
為了省錢,老韓差不多一個學期才去學校看兒子一次,平時吃飯,基本上是家里帶的饃饃,再喝點白開水湊合。
每次韓勝利來看父親,老韓才會帶兒子吃一碗素面,改善伙食。
韓勝利有樣學樣,也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一日三餐,韓勝利的花費不會超過6元錢。早餐是1元錢的饃饃,午餐和晚餐是米飯加一兩個素菜,再加上食堂免費的綠豆湯,每頓都在2元左右。
每隔2天,他才舍得吃一次葷。
如果實在饞了,他就安慰自己,多吃青菜,對身體好。
即使如此,每個月20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富余。
他從來不買新衣服,只有兩套衣服換著穿。
宿舍的同學們有5部手機,3臺電腦,而韓勝利最珍貴的家當,是一塊別人不要了的手表,
室友實在看不下去,直接把自己的舊衣服送給他,還把宿舍里的唯一一部座機電話讓給他用,當他的“私人電話”。
雖然生活上有室友幫襯,可韓勝利每個月仍然要精打細算,才能扛過處處需要開銷的大學生活。
但韓勝利卻從來不覺得苦,只是感激父母的付出,想盡一切辦減輕他們的負擔。
訴苦式教育刻下的自卑寡言
對于窮人能說,用錢的地能省則省,但學費無論如何都省不了。
每到開學,韓勝利都很煎熬。他知道又到了父親低三下四借錢的時候了。
這一切父親從不隱瞞他。
他看見過父親隨身帶的小本子上記的賬,父親時不時也會跟他講自己的借錢“竅門”,“一次跟一個人借太多不行,我每次都朝他們30、50地借。我先問他們今天接到活沒有,如果他們接到活了,我就多借點,沒接到的話,我就少借點,積少成多嘛。”
“你看,這是這次為你借的錢,崔牛50元,紅旗50元,李衛衛200元,滿倉100元,韓亞兵190元……”
聽著父親的話,看著一張張發皺的人民幣,韓勝利的腦海里出現了父親低聲下氣向別人借錢的情景。
都是社會底層的人,誰又比誰容易?想到父親遭受的拒絕,韓勝利的心里感到陣陣愧疚。
他想做點什么,幫父親減輕生活壓力。
思來想去,韓勝利決定用課余時間撿瓶子賣錢,攢生活費。
最初,他拿著塑料袋穿梭在同學中間,問別人“這個瓶子還要嗎”,后來他有了經驗,干脆守在操場,等運動的同學喝完水,直接去把空瓶撿走。
他還會翻校園里的垃圾桶,如果發現瓶子,就一起撿回來。
個中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這位男士說,自己當年,可能就是另一個韓勝利;而韓勝利,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后,或許會成為今天的自己。
他的話讓人心酸,也讓人充滿希望。
據說,韓勝利的故事,在最近幾年有了后續。
有人說,自己在不久前見過韓勝利,他已經回到了西安,從月薪1500元的小職員做起,現在已經是年薪20萬的項目經理了。目前已經娶妻生子,真正在這座城市扎下了根。
也有人說,韓勝利根本沒有逆襲,還是每個月拿著600元的工資,在青海小心翼翼地討生活。
我們更愿意相信,前者的說法是真的。
我們再回到開頭的問題,窮人讀書能改變命運嗎?
能,但很難。
那些被貧窮的鐵鏈拴在社會底層的人,只有在擺脫家庭的精神壓力后,經過漫長的努力,走過一段又一段彎路,抓住一切機會積累有效資源,才能爬出那道名為“貧窮”的溝壑。
這是一代又一代“韓勝利們”唯一的逆襲之路。
-END-
作者:姜小妖編輯:月伴星河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人活到多大歲數才沒有性需求?專家:老年人比你想象得更厲害
入贅駙馬打死公主后,眾人叫好,不死反升官,贅婿憑什么這么牛?
有時,看到別人投來異樣的目光,韓勝利很不好意思,但想到一個瓶子能賣一毛錢,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權當別人沒看見。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在貧窮面前,自尊不值一提。
其實,看著同學們在操場上揮汗如雨,盡情運動,韓勝利的眼里總是流出羨慕,轉而變成落寞。
他不是不想跟同學們交流,只是拮據的生活在他的骨子里刻著下了深深的自卑,他總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了一截”。
他不敢說話,也不愛表現,只有把頭低到塵埃,隔絕外界的一切,似乎才能保護自己。
他從來不參加同學聚餐,也不參與任何有消費的娛樂活動,在同學之間像個“隱形人”。
班里的女同學回憶起韓勝利時,幾乎清一色地表示,跟他基本沒說過話,對他沒有印象。
在貧窮面前,社交是奢侈品。
現實的殘酷就在于,生活從來不會因為貧窮對你笑臉相迎。
一轉眼,韓勝利大四了,拿著簡歷到校招會上求職,可沉默寡言的他,足足在會場里轉了2個小時,都沒有投出一份簡歷。
他又跑了幾次招聘會,只有兩家愿意接收他,工資600元還不包吃住,韓勝利覺得不如意,可后來,竟連一家也沒有了。
看著同學一個接一個自薦成功,韓勝利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其實,韓勝利的失敗,除了自己自卑和不擅社交的短板,和父親的“諄諄教誨”也有很大的關系。
精神重壓下走不出的思維困局
大學四年里,老韓對韓勝利提出最多的要求,就是“不要去上網”。
因為在新聞里看到過不少孩子因為沉迷網絡荒廢了學業,老韓免不了要為兒子擔心。
而老韓不知道的是,學習通訊專業的韓勝利,網絡知識和電腦技能是專業必需品。
如果接觸不到網絡,所學的知識都是紙上談兵。
但韓勝利為了不讓父親擔心,竟真的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
因為從小,父親就是他的榜樣,聽父親的話肯定不會錯。
他想為父親減輕經濟負擔,父親卻不同意他周末去兼職打工,韓勝利只好瞞著父親在校園里撿瓶子攢錢。
其實,對韓勝利來說,與其犧牲大把的時間在操場上尋找幾個空瓶,不如花時間做些“性價比”更高的事情。
那句“我爸不讓”,把他所有的可能,都扼殺在了搖籃里。
當時,國家對于貧困學生已經設立了助學貸款,但不知是“貸款”二字嚇到了他們,還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總之,韓勝利并沒有申請。
只是韓勝利已經如此懂事了,老韓的滿意度也沒有因此提高。
他總是拿著小本子,念著對兒子“鼓勵”的話:
“勝利我兒,你要知道今天的付出是為了明天的回報。如果不是為了明天的回報,也不會有今天的付出。你現在每天都在20、30元地付出去,希望你將來能有所回報……”
“勝利我兒,如果沒有你的努力,你考上大學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父親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希望你早日成才,那才是你的驕傲,也是我的驕傲。”
但他不知道的是,面向社會的年輕人,只會讀死書,是不夠的。
他親手折斷了兒子的翅膀,卻問兒子為什么不會飛翔。
其實,所謂貧窮遺傳,不只是指家庭條件,還有認知模式和思維方式。
窮人不是一種稱謂,而是一種處境。
想要擺脫這個處境,真的很難。
但并不是每一個“韓勝利”,都無法跳出命運的怪圈。
2007年,這部影片在清華大學放映時,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士邊看邊抹眼淚,最后甚至哭得死去活來,好一陣才平復過來。
在交流環節里,他哽咽著說,自己當年來到北京的時候,跟韓勝利幾乎一模一樣,但現在的自己,憑著努力,已經開上了奧迪A8,也算實現了人生逆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