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江南時報訊(記者 錢海盈)7月5日,“遇見印象派:莫奈、雷諾阿與諾曼底大師真跡展”開幕沙龍活動在遇見博物館·南京館舉行。圍繞如何理解西方印象派的藝術、中法文化藝術合作交流以及展覽背后的故事等主題,遇見博物館館長王春辰、本次展覽策展人、諾曼底繪畫協會創始會長阿蘭·塔皮耶在現場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交流。
王春辰向來賓分享了西方印象派的發展歷史,他認為,印象派的內核在于畫自然,畫外光,突出藝術家的情感抒發。談到中法文化藝術交流,王春辰表示,要多把我們沒有的引進來,把我們有的送出去,在國內城市高質量地布展,讓更多人將觀看展覽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阿蘭·塔皮耶表示,展覽并不是把畫掛在墻上這么簡單,而是先要對展覽的內容有著非常充分的理解,然后按照單元進行分配,是一個整體的藝術。不管是在中國還是歐洲,都需要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交流,可以通過文化和藝術讓交流變得更暢通,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精彩的異國文化。
“大家在欣賞印象派繪畫的時候,會看到很多與水有關的主題,還能感受到顏色和光線的各種變化。這是因為諾曼底本身也是法國天氣變化最多,且濕度最高的地區,也因此孕育了印象派風景畫的誕生。這也是很多印象派的畫家,比如莫奈、雷諾阿等都愿意到諾曼底來寫生的原因。”在阿蘭·塔皮耶看來,印象派其實是一個“有水”的印象派,諾曼底的巖石、暴風雨、人物等,都有很強的力量感,這些都是印象派畫家作畫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
阿蘭·塔皮耶還介紹道,本次展覽作品中,不僅有莫奈、雷諾阿這樣的大師,還有對諾曼底風景作出更多描繪但不為世人所熟知的畫家。藝術的力量不只在名聲,而在畫作本身的沖擊力,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感受。
對于莫奈的作品,阿蘭·塔皮耶還重點提到,本次展出的是莫奈青年時期的作品,在他早期廣泛學習時的畫作中會有布丹或者柯羅的風格,因此觀眾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這一幅畫上,而是要放眼去看展廳里柯羅以及布丹的作品,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整個藝術史發展脈絡。“畫作也是環境的產物,本身就具有很多關聯性,為了更好地理解畫作,可以把周圍的畫都看一遍,找出它們的關聯。”
對于如何看待外在環境對于畫家甚至流派影響的問題,王春辰表示,中國繪畫以筆墨為主,形成和歐洲繪畫不同的風格,會隨著年齡、時間、環境產生不同變化,因此藝術家一定要和自然產生更多對話。阿蘭·塔皮耶則認為,印象派的畫作跟真實存在的自然物體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印象派的畫里面是由點到面的感覺,觀眾在看畫的時候可以感受一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