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舞劇《天路》劇照。牛小北 攝
巍巍雄山,茫茫雪域,在青藏高原之上,被譽為“人類鐵路建設史上最大奇跡”的青藏鐵路,改變了千百年來漢藏人民艱難跋涉的苦旅。國家大劇院原創(chuàng)舞劇《天路》以此為創(chuàng)作背景,經(jīng)過三年沉淀打磨,六輪40余場演出幾乎場場爆滿,深深打動了觀眾。5月24日至25日,舞劇《天路》作為北京市唯一一部選送作品,將赴上海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中國藝術節(jié)是我國規(guī)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文化藝術盛會,“文華大獎”是文化和旅游部設立的國家舞臺藝術政府獎。原創(chuàng)舞劇《天路》赴上海參賽,無疑代表著全國文化中心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品質、高質量、高水準。
舞劇《天路》圍繞漢藏民族團結、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講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堅守筑路的動人故事。2018年“七一”期間,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青藏鐵路建成通車12周年,國家大劇院推出這部現(xiàn)實題材舞劇,由著名藝術家王舸、羅斌、印青、楊帆等聯(lián)袂打造,由優(yōu)秀青年演員黎星、潘永超等共同演繹。
國家大劇院劇目制作部部長韋蘭芬介紹,舞劇《天路》的創(chuàng)作緣起于歌曲《天路》的感染,“可以說這是一首歌帶來的舞劇,這首歌曲非常有分量,我們希望這部舞劇能夠同樣打動觀眾。從一首歌到一出舞劇,我們走了很長的路,單是劇本文本的打磨就長達八個月。”
在六輪演出過程中,主創(chuàng)人員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改”,持續(xù)調整、精益求精。本輪演出中,為讓全劇故事更加完整,讓觀眾有充分的臨場感,排演組數(shù)次對舞劇的編舞、音樂、燈光、舞美做出更新與調整。例如上半場末尾,眾志成城的筑路段落,將舞蹈編排與舞美實景相結合,近4米高的木架實景,掉落的瑪尼石,配合演員的舞蹈動作營造出逼真的隧道筑路效果,讓觀眾切身體會到筑路隧道下的重重艱險,感受到筑路人的不易與艱辛。
對于《天路》的打磨精修,總編導王舸說道:“我們從年初就啟動對《天路》的修改打磨,所有主創(chuàng)演員都很累很辛苦,但過程卻很享受。這次,我們對《天路》的舞段做出了很大的修改,增加了幾個大的段落,打磨了接口、細節(jié)之處,讓舞劇整體更流暢。”
“新版《天路》的戲劇結構比上一版更加完整,段落之間的銜接也更加自然;舞蹈更加豐滿立體,加強了對‘心路’線索的描述,而‘天路’這樣的宏大主題,正是要通過‘心路’歷程來體現(xiàn),兩條路構成一個扭結的結構,從而形成整部劇的力量。” 編劇羅斌說。
據(jù)了解,直至赴上海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參評“文華大獎”之前,《天路》團隊將根據(jù)各界專家、觀眾反饋的寶貴意見,對舞劇持續(xù)作出調整精修,爭取以最飽滿的姿態(tài)、最流暢的舞蹈語匯,為上海觀眾講述最動人的中國故事。記者 王廣燕
關鍵詞: 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