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禾先生
編者按 文化的傳承總是在“舊”與“新”、“老”與“小”的交接輪轉(zhuǎn)中完成。老有老的青春,小有小的成熟,兩下合力,文化才能發(fā)揚。厚古薄今或者厚今薄古,才是真正的文化斷裂。“五四”百年,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將傳統(tǒng)與當下真正地融合與傳承。
為此,本報推出“老先生與小先生”專欄,通過前輩藝術(shù)家和年輕藝術(shù)工作者之間的故事,讓人們審視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問題,同時也歡迎藝術(shù)工作者投稿,講述您的故事。
中國北方曲藝學校被戲稱為相聲界的“黃埔軍校” ,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相聲演員。而我幸運地趕上了此前最后一批老先生的親授。
當時,一個專業(yè)老師只教為數(shù)不多的幾名學生。教室二樓一共5間功房,第一間是寇庚儒先生的功房、第二間是魏文華先生的、第三間是田立禾先生的、第四間是佟守本先生的、第五間是楊志剛先生的。5位專業(yè)老師表演風格截然不同,教出來的學生自然也不太一樣。
作為學生是幸運的,因為每個老師擅長不一樣,老師們也不保守,誰會什么活,就教什么活,我們這些學生自然就各個功房串了,但是我們最愛的還是田先生的功房,因為有著講不完的故事、抖不完的包袱。
作為曲校學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觀摩專業(yè)老師的演出,因為能聽到我們的專屬包袱,能把我們逗樂是件太難的事了,而每位專業(yè)老師也總是使出渾身解數(shù)。舉辦觀摩演出的場地在學校食堂。有一次演出,田立禾先生和王文玉表演《評關(guān)羽》,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墊話部:“你讀什么書啊?”“什么書都讀。”“好啊,《蠟筆小新》和《櫻桃小丸子》不要讀,男孩就得讀《幽游白書》《七龍珠》。”“你看你,長得就像七龍珠里的龜仙人啊……”當時我們會心大笑,這“龜仙人”說的分明就是田立禾先生本人。
很多曲校學生都很感謝田先生給大家打下的基本功,讓我們懂得相聲的真諦和意義。很多人拿曲校孩子開玩笑,說我們是“學院相聲”,規(guī)矩,不好笑。我認為這是個褒義詞,當你知道了規(guī)矩,就會有了羞恥心,臺上就不敢胡說八道了。
文/高曉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