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國內電影市場票房第一的電影應數《大偵探皮卡丘》(以下簡稱《皮卡丘》),上映7天票房成績3.47億,可謂是近期動畫真人電影最具票房影響力的大片。該片的主要IP元素皮卡丘是由日本任天堂游戲公司經典游戲改編而來,看過電影的玩家不禁大呼:“馬里奧大叔何時上大電影?”
近年來,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游戲IP被搬上了大銀幕,如《生化危機》系列、《最終幻想》系列等,其實把熱門游戲改編成電影,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玩得純熟的套路,而越來越多的國產游戲IP也想走這條路,火爆的手游《陰陽師》將被搬上大銀幕,但電影品質如何讓游戲迷滿意、同樣收獲普通觀眾口碑是橫在創作者面前的一把刀。
改編得力
人設一致還要有新意
電影《皮卡丘》從日本經典游戲《口袋妖怪》IP中汲取了基礎世界觀和小精靈們的設定,重新構思改編成了一則頗美國韻味、具普世性的溫情故事,在電影中融入了濃濃的親情和友情,讓觀眾看后有很大共鳴。
游戲影視化,本身就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題:讓游戲玩家滿意,還是讓普通觀眾滿意?一款游戲的流行,是因為讓玩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獲得了片段化的成就感。但電影終究要講究故事、劇情和邏輯。很多游戲改編的電影備受批評,其實都是在改編過程中沒有做好平衡——要么只用了游戲的名字,劇情完全與游戲無關;要么過于追求和游戲在氣質、細節上的相似,而忽視了講一個好故事的重要性。如何拍出一部既繼承游戲的精髓,又保證電影品質的作品,是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電影《皮卡丘》的成功,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方面,故事人物與原本游戲人設基本保持一致,劇中小智、小霞都被美國小孩所塑造,雖然超出了游戲中十歲左右的年紀,但隨著玩家的成長,小智、小霞長到青春期也能說得通;另一方面,電影中的故事劇情有反轉,與游戲中的簡單設定完全不一致,這一點也讓游戲粉非常買賬,因為不少游戲IP改編大電影故事都有或多或少的槽點,此次《皮卡丘》完全戲劇化的設定,讓普通觀眾覺得很好看,游戲觀眾看得出來新意,這才收獲了滿滿好評。
現狀分析
部分口碑沒有票房好
事實上,近兩年上映的游戲改編電影,都出現了口碑沒有票房好的現象。《生化危機6》的口碑顯然配不上它將近10億的票房。而去年上映的《魔獸》口碑也嚴重兩極化:普通觀眾評價該片劇情簡單,全靠特效堆砌;《魔獸》游戲的粉絲卻包場去找回青春的記憶。
然而,游戲影視化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簡單。好萊塢玩了幾十年的游戲改編,真正成功的也不過是《古墓麗影》《生化危機》《寂靜嶺》寥寥幾部。即便是拍成系列的游戲改編電影,口碑也普遍偏低,別說拿獎了,能讓普通觀眾給個及格分都不容易。imdb的數據顯示,游戲改編電影的評分普遍徘徊在3到5分之間,最低的是《死亡之屋》的2分,評分最高的《生化危機》也不過6.7分。
游戲影視化另一個兩難選擇是如何適當“改變”,突破太大容易受到粉絲垢病,就連《皮卡丘》首部預告片面世時,由于電影形象與游戲形象出入過大,粉絲一度差評:“這只皮卡丘長毛了?” 電影宣傳方此前也意識到這只“新變種”皮卡丘如何讓大眾接受,電影上映前就瘋狂發布預告片,讓這只“長毛”皮卡丘萌翻社交媒體。有了此前的人緣積攢,電影上映后,觀眾看到這樣的萌物也不禁感嘆:“我也想養一只長毛皮卡丘。”雖然“改變”有風險,但改得巧妙也讓觀眾能夠接受新形象,如果再看到那只“無毛”皮卡丘也會覺得不適應。
著眼國內
IP改不好 不如不改
好萊塢改編游戲IP都能出現如此兩極分化的現象,精品力作少之又少。近年來不少國內游戲IP也走上了影視化之路,此前有《仙劍》系列電視劇被搬上熒幕,后又有《古劍奇譚》《軒轅》系列投入制作,雖然口碑參差不齊,但還算說得過去,還捧紅了李易峰、李治廷、楊冪等人。
游戲IP影視化正在面對出口狹窄的問題,一般“游戲IP”都屬于古裝、超時空題材較多,如改編電視劇受到政策限制,很難有項目能立。同時,國內制作班底還面臨著制作硬傷,好萊塢制作團隊雖然改編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從未在制作上失手。國內制作團隊從人設到劇情、從特性到妝發處處都是槽點。北京青年報記者也采訪國內知名游戲策劃師葉偉,他直言:“找不到靠譜團隊就不要改,因為你的IP走不走影視化道路喜歡你的玩家都會買賬,但一旦影視化的道路走錯了是對自身IP的一種損耗,得不償失。影視化完全是對游戲IP錦上添花的做法,改不好不如不改。”
(文/本報記者 王磊 統籌/劉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