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國正提供對話交流的平臺,讓亞洲電影彼此凝視、交相輝映。
“上影節亞洲(SIFF ASIA)”!這將是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最重磅的元素之一。在精心打磨亞洲新人獎品牌15年后,今年的上影節將全面升級對亞洲電影文明的傳承,拓展亞洲電影在多領域合作。在此框架下,上影節將深化亞洲合拍項目、亞洲站直通車等。同時,上影節的展映板塊已為印尼、伊朗、泰國、日本和印度電影開出了專屬系列;電影市場也準備好為伊朗和泰國兩國項目搖旗吶喊;大師班中,來自以色列、伊朗、菲律賓等國的電影人將來滬分享創作經驗;而在“一帶一路”電影周期間,中國將和哈薩克斯坦、伊朗、泰國等開啟合拍項目……
這是上海,也是中國電影長久以來的努力延續——搭建各種平臺,促進亞洲電影美美與共、互學互鑒。
亞洲電影的交流互鑒,近百年從未斷流
中國導演陳凱歌在亞洲影視周“電影大師對話”中將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尊稱為“老師”。鮮為人知的是,1958年日本影史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上映,它取材于中國傳說的《白蛇傳》,宮崎駿受它啟迪,走上動畫之路。初夏時間,最新數字修復版的日本動畫《白蛇傳》即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也是今年夏天,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千與千尋》會在中國上映。
亞洲電影的交流之花集中綻放,看似巧合,實則源自多個中國電影平臺在漫長時間里貢獻的綿綿之力。特別是進入199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與亞洲各國和地區的交流合作進入了多維度、多渠道、多領域的繁盛期。以上影節為例,1993年,謝晉邀日本電影新浪潮代表大島渚擔任首屆上影節金爵獎的評委。八年后,從作家轉行、被視為當代亞洲最重要知識分子的韓國導演李滄東受邀來當評委。從第一屆起,上影節就亮出“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定位,2004年,更首設亞洲新人獎,致力于發掘亞洲電影新生力量。而在上影節的金爵獎主競賽單元,伊朗導演拉克斯羅·馬素米、日本導演沖田修一、韓國導演李在容等,亦是從中國上海被看見、被重視后,成長為各區域一線創作的重要力量。現在,上影節已與日本、韓國的電影節互開“直通車”互推新作佳作。
中國搭臺,亞洲電影的交流互鑒,近百年來其實從未斷流。
合拍片愈加合拍,亞洲電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月19日,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創投項目進行十佳甄選,提案里有部《高原上的棒球場》引人注目,它記錄的是韓國棒球教練田昌吉扎根青海十余年,培養出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棒球隊的故事。剛過去的周末,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拍電影《音樂家》在國內正式公映,該片回溯了有著“人民音樂家”之稱的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的一段生活經歷。
亞洲電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漸漸成為一種潮流。
近年來,中國與印度合拍的《大唐玄奘》《功夫瑜伽》、中日合拍的《追捕》都得到了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亞洲國家間的人文交流使亞洲電影合作呈現出空前活躍態勢。印度演員兼導演阿米爾·汗就提到,“合作拍攝電影對于講述國家間的友好故事、促進相互了解具有積極作用,已成為世界電影文化交流的良好途徑,同時也有利于豐富電影創作,擴大電影作品的影響力。”隨著中國電影市場持續擴容、銀幕數快速增長以及中國電影品質不斷提高,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向中國電影遞來了橄欖枝,希望能與中國合拍。目前,中國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合作拍攝電影協議。
為何中外合拍片能越發合拍?此次來中國參加亞洲影視周的塔吉克斯坦瓦爾濟什電視臺副臺長阿基洛夫·馬魯弗容的觀點值得一聽,他以中國電影《流浪地球》舉例說明,在終極災害面前,主人公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呼吁大家齊心協力拯救地球,傳達出了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能穿越不同的文化背景抵達人心。他說:“亞洲電影在世界格局中的影響力大幅提升,希望有更多的亞洲電影能傳達出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本報首席記者 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