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男孩”武大靖,模擬學開車的武藝,網戀被騙的馬薇薇……湖南衛視《我家那小子》在貢獻有趣話題的同時,也向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當下年輕人日常和中國式代際溝通的窗口,在“好看的皮囊”中加入了“有趣的靈魂”。6月22日,節目組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公開課,節目總導演陳歆宇攜“小子”代表武藝到場,從節目制作及內容價值觀角度與現場學生、行業專家、媒體代表進行深度交流。
武藝參加兩季 學會了炒菜
作為參加了兩季《我家那小子》節目的嘉賓,武藝認為,這檔節目最大的意義,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原來能夠引起這么多的共鳴。他舉例說,“第一季中,我在床上吃飯,一個小桌板,我一開始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后面看節目,才發現其他三位小子都沒有這個習慣,我就覺得自己好像有點不太正常。”不過,武藝承認自己改變了很多,“現在也學會自己炒菜了,有時候也會做菜給家人嘗嘗。”
不但廚藝得到了改善,在人際溝通甚至個人性格狀態上,武藝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在武藝媽媽看來,兒子曾是靦腆內向、不愛出門的孩子,但從第二季節目的表現來看,武藝在面對新的異性朋友大點兒時能很快和對方熟絡起來,一天的相處也給朋友留下了極好的印象。“碰到有相同喜好的人,我會放得很開。”
冷凇評價節目 高度“工業化”
曾經參與節目錄制的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冷凇對于這檔節目的高度“工業化”印象深刻。“錄制之前可能會有8個人給你發信息,一個問你中午吃什么,一個問你今晚的航班誰接,一個告訴你服裝準備好了,一個告訴你幾點到臺里,還有一個告訴你誰跟你對本子……這說明節目組分工細致,井然有序;錄制過程中,節目組能夠讓嘉賓零負擔、零包袱、零顧慮、零緊張,我去了以后陳老師(總導演陳歆宇)說,‘冷博士你上去跟幾位媽媽打個招呼吧’。然后我們就開始聊,內容無非是我結沒結婚,有沒有孩子?我說了一大堆我家的隱私,說完以后以為應該下去做準備了,才發現已經開始錄制了,一切都是在自然狀態開始,在不知不覺中結束。”
讓孩子與父母理解和互信
冷凇認為,《我家那小子》和同類型節目《我家那閨女》中,觀察和議論只是手段,它真正的目的是實現我們和父母之間的理解和互信。“我更愿意給《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定義為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為什么會火?第一個,它是一個干凈的暴力,因為摔跤這件事情本身是動作片。第二個,一部電影中呈現出了一個人的整個人生中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從喜愛、害怕、質疑、叛逆到更愛爸爸媽媽,這個過程在這檔節目進行了還原。”文/本報記者 祖薇
關鍵詞: 觀察類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