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仁見智】
“這個魚塘被你承包了”。電視劇《杉杉來了》中的霸道情話一度風靡網絡,也開啟了劇集甜寵化的創作風氣。從《雙世寵妃》《萌妻食神》,到《微微一笑很傾城》《奈何BOSS要娶我》《大約是愛》,一批故事高甜寵溺、充斥“親親抱抱舉高高”橋段的劇集蜂擁而至,獲得一眾女性觀眾的追捧。近兩年,多部甜寵模式劇集市場表現突出:《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點擊量達21億;《雙世寵妃2》上線一小時播放量便破億。這種以新人為主角的小體量劇作自帶熱搜體質,總能引發觀眾的討論,在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群體的網絡劇中成為亮眼的存在。
甜寵模式之所以在競爭激烈的劇集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是因為它直擊受眾的觀劇爽點,尤其迎合了年輕女性這一核心受眾群的情感需求。作為愛情劇和偶像劇的一種交叉細分模式,甜寵模式以男女主角的情感歷程為主要展現內容,基本延續了愛情劇的主題類型和人物設定,以及偶像劇青春范兒、高顏值、偶像化的選角標準和較為夸張、戲劇化的敘事方式。但與主角的感情發展要經歷各種曲折磨難的傳統處理方式不同,甜寵模式的男女主角經過短暫的相識階段之后,迅速投入戀愛,并持續“發糖”。作品往往搭建公司男總裁搭配職場女菜鳥、尊貴王爺搭配卑微女子、高冷男學霸搭配活潑女學渣之類的人物關系。這種現實生活中看似男強女弱的關系,在感情上卻截然相反——女主角往往是男主角情感世界的第一也是唯一,她只需要享受男主角帶來的各種浪漫體驗就好。簡單歡快的情節、輕松搞笑的風格,輔以精致養眼的服化道、色調唯美的鏡頭畫面、清新浪漫的主題曲,這種高度確定性的設置,契合了在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今天,觀眾無須投入太多情緒便可輕松獲得極大心理滿足的觀看需求,所以經常能以小博大,憑借低成本、小制作換取高收視、高熱度。
總有人渴望愛情,總有人想回顧青春,所以甜寵元素總有一定的市場。尤其是追求浪漫的女性群體觀看時,會將女主角的經歷投射到自己身上,享受虛擬的快感。片方這種針對用戶需求進行垂直細分領域延展的做法,本無可厚非。但隨著個別甜寵模式劇集受到市場青睞,業界一哄而上,扎堆制作,甚至為了追逐經濟效益枉顧藝術規律,使創作出現故事雷同、脫離現實、邏輯混亂、思想膚淺、導向錯誤等不良傾向。例如,《雙世寵妃2》中男女主角的吻戲多達42場,不分時間地點,無關劇情需要。而《奈何BOSS要娶我》中,男主角為了得到女主角,不惜編造她身患血癌、只有自己的骨髓才能救她的謊言,迫使她與自己結婚,這種為了達到目的不惜觸犯道德底線,甚至法律紅線的情節設定值得商榷。甜寵模式最大的問題在于雖為現實題材,卻嚴重脫離現實。創作者缺乏對生活的切身體驗,為了迎合某些觀眾“求爽求甜”的庸俗趣味,而堆砌俗套劇情,為人們構筑起生活和情感不切實際的幻想。這種批量生產、迎合觀眾心理的作品充斥影視劇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內涵深刻但劇情不那么討巧的精品劇作的生存空間。
一直以來,愛情都是影視劇的重要主題。然而,從之前流產、車禍、絕癥的“狗血三寶”,到現在接吻、壁咚、公主抱的一甜到底,部分以愛情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存在套路化、浮淺化的創作傾向,缺乏撲面而來的親近感和直抵心靈的震撼感。創作者喜歡編織發生在“無人島”上的情愫,似乎男女主角在生活中唯有彼此,才能彰顯感情的極致、愛情的偉大。這種虛泛地超越現實、刻意地遠離時代的做法,使作品成了飄蕩在生活邊緣的遠方風景,無法走入觀眾的內心世界,更何談震撼引領。該展現什么樣的愛情、怎樣表現愛情,應成為當下創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真正有力量的影視作品,要透過或苦澀、或甜美的生活表象,去敏銳捕捉、藝術呈現時代的脈息、社會的問題和人們的精神動向,努力用影像為觀眾提供一種思考人生、觀察現實的窗口。中國人的生活正在發生急劇且復雜的變化,我們必須準確把握這些社會轉型發展期發生的新特征,寫出當代人情感的現狀、困惑,給出適當的指導引領。甜寵元素可以有,但必須適量適時,否則會使觀眾“甜掉牙齒”。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一帆風順的愛情,以愛情為主題的影視劇既要善于呈現其中幸福和美的一面,也要勇于表現里面矛盾沖突的部分;要能讓觀眾舒緩壓力,體驗觸手可及的情感共鳴,更應能觸發思考、引起討論,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愛情、理解人生、感悟時代。
(作者:胡琪、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