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新片《好萊塢往事》北美上映后,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看到片中對父親的具體呈現,表示這一版李小龍被演繹為一個“傲慢、愛吹牛的蠢貨”,她感到“很沮喪”。
片中有李小龍與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替身演員Cliff Booth交手的鏡頭,李小龍還被Booth“教做人”,具體不劇透了,但預告已經展現出了這個李小龍的傲慢、多話。
對此李香凝告訴外媒indiewire:影片中對李小龍的呈現不實?,F實是,在1960年代,美國的亞裔要在好萊塢打拼,必須要付出比該片兩個主角——Booth和萊昂納多飾演的Rick Dalton多得多的努力。
她表示理解該片是一個對“這兩個反英雄(主角)身上可能會發生什么”的暴力幻想故事,也理解電影時代設定在一個充滿歧視和排斥的年代。“我理解這個電影演繹的東西之后的道理。……我理解他們想把皮特的角色設定為一個超級厲害的人物,能夠打敗李小龍,但是他們沒必要以白人好萊塢在他在世時對待他的方式來呈現他。”
李香凝也表示,昆汀可能會說這是在表現李小龍如何被刻板印象化,“但他不是那樣的形象,片中他被表現為一個傲慢、口若懸河的蠢貨,而不是一個比起能獲得一些東西的別的同行,需要用三倍努力去拼搏的人物。”
她稱,李小龍經常被挑釁,但他總是避免跟人打斗。而片中,是他滿口大話,挑起與皮特的角色的爭端,“他不是這樣的人”。
“坐在電影院里,聽著人們嘲笑我的父親,真的很不舒服。”
李香凝開辦了網站和播客、基金等,表示希望以此告訴人們李小龍到底是怎樣的人,他的人生如何。而《好萊塢往事》的演繹如同把這一切“沖進了馬桶里”,“我的父親被演繹成一個自高自大的沙袋”。
她也稱,理解該片用夸張諷刺的手法描繪了很多人物,但比如達米恩·劉易斯飾演的史蒂夫·麥奎因,就沒有被諷刺化。并且片中李小龍的發型和眼鏡的造型,重現的是現實中1970年代的李小龍(《龍爭虎斗》時期),而非電影中的1969年的造型。
李香凝再次強調,她對飾演李小龍的邁克·毛沒有意見,認為他演繹得不錯,也是李小龍的影迷,“但是我認為他就是被打造成了一個夸張諷刺形象”。
她在上映前,就透露昆汀沒有就片中出現李小龍這一角色聯系李小龍方的人,也沒有就角色形象進行咨詢,當時李香凝表示還沒看到電影,對片中對李小龍的具體呈現還不好評論。昆汀方尚未回應媒體就此事的詢問。
曾撰寫李小龍相關紀實書籍《李小龍的人生》(Bruce Lee: A Life)的馬修·波利認為:李小龍性格有趾高氣昂、自吹自擂的一面,但《好萊塢往事》中對這些特征的演繹“夸張到了SNL的諷刺程度”。
片中李小龍說到他能把穆罕穆德·阿里“打成殘廢”,波利表示這絕無可能,稱李小龍很崇拜阿里,現實中從未說過阿里的垃圾話。而且李小龍在對打時不會用到跳踢,如果他用了,好萊塢沒有什么替身演員快到能接到他的招,更別說是片中演繹的那樣被皮特……。
波利指出,片中出現了很多由如今演員飾演的當時的真實人物,但昆汀對比如麥奎因、Jay Sebring、莎朗·塔特的演繹都懷著同情,而對李小龍這個片中唯一的非白人角色——則不客氣。
他還認為,就算不去諷刺夸張李小龍,昆汀本也可以用這個角色達到他的目的:顯示皮特的角色的強大。而影片把李小龍削弱一些,可能是因為李小龍把東方武術引進了好萊塢,對好萊塢老式西部片動作演員們的生存構成了威脅,他們經常無法適應新時代。而《好萊塢往事》這部電影就是懷舊的,“修正主義的同情完全是放在了牛仔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