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電視劇《可愛的中國》熱播引燃了“方志敏熱”,也引發了對紅色記憶何以點亮熒屏的思考。
近兩年來,江西將發生在贛鄱大地上的紅色故事進行創新化表達,塑造多維度的英雄群像,已陸續推出電影《浴血廣昌》《信仰者》《八子》和電視劇《初心》《可愛的中國》等,帶動了包括大批“90后”“00后”在內的觀眾“追劇”。
紅色表情:那個時代的風華正茂
《八子》中的滿崽是八兄弟當中年紀最小的,電影講述了15歲的他參加紅軍實現個人成長的故事;
《信仰者》中的尋淮洲是紅軍歷史上最年輕的軍團長,犧牲時年僅22歲;
《可愛的中國》圍繞方志敏的生平展開,他犧牲時不過36歲;
……
他們都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流血犧牲。“我希望通過這些年輕革命者的故事,讓當下的年輕人感悟先輩們的精神追求——建設一個美好的新中國。”《信仰者》導演楊虎認為,通過塑造風華正茂的英雄群像,電影更具貼近性,更容易引起“90后”“00后”等觀眾的共鳴。
對觀眾而言,既有錚錚鐵骨又有繞指柔情的英雄更加“圈粉”。“細姩,我想把我名字當中,志敏的敏字送給你。”這是在電視劇《可愛的中國》中,方志敏對新婚妻子繆細姩說的話,她是方志敏一生的摯愛。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認為,《可愛的中國》以情動人,方志敏對妻子和孩子的愛感人肺腑,無論是身為丈夫的愛,還是父親的愛,都與對祖國母親的愛緊密相融。
在《八子》中,哥哥在失去弟弟時悲痛不已,卻毅然拿起弟弟的槍去面對敵人。他一直不曾忘記母親的囑托:“你是長兄,六個弟弟你帶走了,你一定要把六個弟弟完整帶回來。”
“最打動我的還是兄弟情和母子情。”在《八子》導演高希希看來,真正的莊嚴能打動人心,打動人心的感情能更好體現莊嚴。
紅色表達:英雄不是“衛生球”
“過去,我們塑造的英雄太過臉譜化,都像‘衛生球’一樣干凈。他們其實也會犯錯,但這并不有損于他們的偉大。”《信仰者》編劇李海江認為,對正面人物不人為地拔高,對反面角色不故意地貶低,才能向觀眾傳遞真實的情感。
李海江在創作《信仰者》劇本之初,大量研究黨史、軍史,傾聽同行、烈士家屬、政府等各方意見,易稿十余次以求人物和事件的真實。
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吳永明認為,通過藝術創作真實地再現年輕革命者的形象,是《信仰者》《八子》等紅劇打動人心的秘訣。
“真實性是紅色題材作品的生命力,沒生命力的作品,我相信青年觀眾一定不會喜歡看。”高希希說。
真實性不僅體現在歷史細節上,還體現在藝術形象上。根據史料,紅十軍團二十一師師長胡天桃被捕時,身上穿著有許多補丁的單衣和破爛不堪的褲子,穿的兩只草鞋各不同色,他背著一個很舊的干糧袋,袋里裝著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別無他物。
李海江秉承劇本創作“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以這些歷史細節為藍本,在片中專門設計了國民黨將領王耀武和胡天桃的一段對話。
“你一個堂堂師長,為什么挎著一個破瓷碗?”
“這是我母親留下的,要飯的碗。為了天下母親不再要飯,我才和你們干。”胡天桃被處決后,洋瓷碗和主人一起被掩埋。
“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李海江寫完這一段時,眼睛濕潤。
紅色能量:擔當使命傳遞信仰
“有的商業片像母雞,能下蛋會賺錢;有的紅劇像公雞,會打鳴能夠傳遞正能量。”一些業內人士這樣描述紅劇的影響。
為此,江西堅持按照“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精心挑選導演、編劇、主演等團隊,打磨創作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紅色文藝作品。
“我們不為票房迎合市場,而是用紅劇引導豐富市場。”吳永明介紹,《初心》《可愛的中國》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后,反響強烈,既有高收視率,也有高美譽度。
在部分紅劇的創作者看來,國人心中都有家國情懷,通過創新紅色表達,再現紅色記憶,有助于激發國人心中的這股正能量。
“方志敏犧牲得太早了,如果我們再不詳細地描寫方志敏的成長過程,他輝煌、悲壯的一生可能會被人淡忘。”導演吳子牛談及電視劇《可愛的中國》拍攝初衷時說,今年是方志敏烈士誕辰120周年,在這個時間點重溫歷史,會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的溫度。
這種“強烈的現實主義溫度”,已切實地感染了一批年輕的觀眾。“這部劇讓我漸漸明白在那個年代,革命者為什么能堅決地舍生取義。”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學生李雅婷說。
“只有讓觀眾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初心,才有可能做到不忘初心,這是江西進行紅劇創作的使命。”吳永明說。(記者袁慧晶、賴星)